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剧远景

作品数:32 被引量:20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地质
  • 19篇地质图
  • 6篇地质图数据库
  • 6篇月球
  • 6篇MAPGIS
  • 4篇底图
  • 4篇地理底图
  • 4篇地质图编制
  • 4篇GIS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数据库
  • 3篇ARCGIS
  • 2篇地层
  • 2篇地图
  • 2篇制图
  • 2篇制图软件
  • 2篇数据共享
  • 2篇数字地质图

机构

  • 32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图出版...
  • 1篇河北省区域地...

作者

  • 32篇剧远景
  • 22篇韩坤英
  • 19篇王振洋
  • 19篇范本贤
  • 19篇丁孝忠
  • 14篇庞健峰
  • 9篇丁伟翠
  • 9篇耿树方
  • 6篇李廷栋
  • 5篇王梁
  • 5篇刘平
  • 4篇逯永光
  • 3篇王丽亚
  • 3篇柯学
  • 3篇林景星
  • 3篇张庆合
  • 3篇张静
  • 2篇王友松
  • 2篇韩同林
  • 2篇林防

传媒

  • 7篇中国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第五届全国地...
  • 1篇中国西部区域...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PGIS在建立地质图数据库中的应用
MAPGIS是集数字制图、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它的应用从开始的简单制图,即制作CAD图形数据,到现在具有属性信息的GIS的建立,越来越广泛地被国内外地学界应用于建立地理、地质图数据库。由于计算机制图...
韩坤英范本贤丁孝忠马丽芳剧远景
关键词:MAPGIS地质图地质图数据库
文献传递
月球数字地质图编制
<正>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一系列空间探测器对月球的观测,使得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深入,编制了月球地形图、地质图、构造图[1]。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利用Lunar Orbiter的影像图,分辨率从1m-500m不...
韩坤英庞健峰丁孝忠剧远景范本贤丁伟翠王振洋王梁
浅谈MAPGIS与ARCGIS之间文件相互转换
<正>近年来,国际合作项目甚多,需要我们与国际接轨。国内现在使用的制图软件,特别是地质行业基本上使用是MapGIS制图软件,国际上所使用的是ArcGIS制图软件。因而就产生了文件资料不能互用,所以就要进行MapGIS与A...
剧远景
关键词:MAPGISARCGIS制图软件地质图数据交换格式
文献传递
MAPGIS在建立地质图数据库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5年
MAPGIS在国内应用相当广泛,主要用于数字制图及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MAPGIS数据格式可与其他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ArcGis的数据相互转换。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以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地质图为例,应用第二代《中国地质图集》(中文版)中的MAPCAD数据,讨论建立1∶200万地质图数据库的方法、步骤及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意义。
韩坤英丁孝忠范本贤马丽芳剧远景王振洋
关键词:MAPGIS地质图数据库图形数据属性数据
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动力学机制的新认识被引量:16
2012年
从20世纪7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引入中国后,中国地质学家(包括笔者)普遍接受了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中国东部中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相应的成矿作用的观点,乃至成为被认知的理论至今仍然广泛流传。但是,2000—2006年国土资源部开展的《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成果表明:深部软流圈(层)物质上涌才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在进一步研究中国东部巨厚的软流圈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中侏罗世以来,中国大陆受到了来自4个不同方向的动力挤压,由此导致软流圈物质汇聚到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之下。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力只是4个方向中的一个——由东向西挤压,它起到了阻挡软流圈物质继续向东部"洋区"流动的作用,可称它为"远程力效应"。
耿树方刘平郑洪伟王振洋剧远景
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被引量:23
2005年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小比例尺区域地质编图中的应用为基础,结合《亚洲中部及邻区系列地质图》的编制,详细阐述了应用ArcInfo、MapGis等GIS软件进行数字地质编图的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专业地质空间数据的编制做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各种要素制图综合、属性库制作、编码设计、现势资料的补充等。根据数据源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将来自不同国家的数据源进行数据转换、投影变换和误差校正,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投影坐标系统。对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及数据源做了具体分析。
韩坤英丁孝忠范本贤耿树方剧远景王振洋
关键词:GIS区域地质数据源数据转换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被引量:21
2005年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80m处,年龄值为11.5kaBP;晚更新世为杂色色系,与中更新世的界线在牙买加反向极性亚带的底界面上,深66.25m,年龄值为0.20MaBP;中更新世为褐黄色—土黄色色系,与早更新世的界线划在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面上,深235.00m,年龄值为0.73MaBP;早更新世为灰色色系,与上新世的界线在松山反向极性带—高斯正向极性带的界面上,357.50m深,年龄值为2.48MaBP;上新世为土黄色与灰色交替色系,顶部为厚8.78m的土黄色粘土层,与下更新世底部厚25.27m的灰色粗砂和含砾粗砂层相接,界限清晰。本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的底界,完全一致。因此,它是一条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界线,可用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
林景星张静剧远景王永林防张俊牌王绍芳魏明瑞
关键词: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地层界线
东海E_1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生物与环境被引量:11
2004年
东海E1孔水深100m,是迄今东海陆架水深最深、采样最密、研究最详细的钻孔。依据有孔虫动物群的研究和碳同位素测年,可将E1孔的地层分成3段:S_1—S_3(0.00~3.34m)为全新统;S_4—S_(24)(3.34~53.43m)为晚更新统;S_(25)(53.43~55.63m)为中更新统。有孔虫以浮游种类为主,属热带至亚热带动物群。研究发现本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有3次高海面期:第一次高海面期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镇江海进、华北平原的天津海进和华南的长乐海进相当,属全新世,为外浅海环境;第二次高海面期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隔湖海进、华北平原的沧州海进、和华南的福州海进相当,属晚更新世晚期,为外浅海环境;第三次高海面期与长江三角洲的江阴海进、华北平原的白洋淀海进相当,属晚更新世早期,为中至外浅海环境。在最晚中更新世低海面期本区曾暴露成陆。
张静林景星剧远景李双林李绍全王绍芳许波
关键词:地层晚更新世有孔虫
基于ArcGIS的月球虹湾地区数字地质图编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虹湾幅月球数字地质图是中国首次编制的关于月球地质演化的地质图,应用的主要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CCD影像数据、DEM数据,结合Clementine750nm影像数据,主要月坑的高分辨率图片,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如主要矿物元素含量分布图、多波段反射率特征分布图等编制完成。所有的数据处理应用的是ArcMap平台,同时结合使用了MapGIS软件和Photoshop软件,数据模型采用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详细介绍了基于AreGIS平台编制月球数字地质图的工作流程,编制方法及依据、编制规则及数据库的建立等,为今后开展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编制积累了经验。
韩坤英庞健峰丁孝忠韩同林剧远景范本贤丁伟翠王振洋
关键词:嫦娥一号
中国大陆侏罗纪以来六大动力体系和资源预测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近几年参加"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和中、俄、蒙、哈、韩合作编制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工作中获得的一些新认识和新观点,概略地说主要包括四点:①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和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挤压力是永久性的、永恒的,是为其他"后生"的各种动力体系"垫底"的,因此笔者称其为"本底动力体系";②在"本底动力体系"基础上侏罗纪以来新产生、并影响中国大陆及海域的动力体系,除东部的太平洋海底扩张动力体系和西(西南)部印度洋海底扩张动力体系外,还有尚未引起重视的北部蒙古—鄂霍次克中生代继承性的动力体系与北冰洋海底扩张动力体系;③在东(东南)、西(西南)和北面各方向的动力体系向中国大陆及海域"联合"挤压下,按"扇形力原理"(一端受挤压时,另一端被拉张)打造了中国东部及海域软流圈物质上涌,正是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的强大动力体系导致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剧变和构造、岩浆、裂谷、成矿、地震、火山等等复杂的地质与成矿作用;④为什么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海底扩张最强烈的区域主要出现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度60°范围内(其中又以南、北纬度30°内更为强烈)?究其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离心力和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挤压力(总之是"本底动力体系")在赤道及其两侧最集中、最强大而引发的。因此,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力体系理论为基础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构造体系学说,中国地质学家绝不应忘记、更不能放弃,而是要把李四光先生的理论和学说与当代动力学理论和全球构造学说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创建出能够确切揭示中国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真谛和切实解决重要成矿与找矿问题实际的新理论。笔者将以上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应用�
耿树方刘平王振洋剧远景
关键词:资源预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