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冬
- 作品数:29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发端应用层Raptor编码器和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之间所有模块,为具有一定丢包率的删除信道,该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
- 张伟单冬张春明冯锡生
- 文献传递
- 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中列车参数输入方案的探讨
- 1993年
- 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中有关列车参数的输入是涉及列车自动实施制动的重要问题.如何准确可靠地将列车参数输入给车载计算机,找到适合我国铁路运营体制和国情的列车参数输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可能的输入方案(制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输入方法.
- 单冬赵志熙
- 关键词:列车超速防护系统
- 不等保护喷泉码用于应答器报文编码的可行性研究
- 提出将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特性数字喷泉码作为欧标高速铁路应答器报文编码方案.由于其不依赖重传、译码过程与编码符号到达译码端次序无关等特性非常适于应答器报文传输场景.针对欧标应答器报文长度特征,本文在不同码长条件下对基于权重的...
- 蒋大明侯晓彬单冬冯锡生
- 关键词:高速铁路数字喷泉码应答器
- 文献传递
- 计算机联锁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
- 2006年
- 本文从电磁干扰产生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在计算机联锁设备中实现电磁兼容的各种方法,包括印制板设计、机柜的屏蔽设计、滤波器的使用以及电缆的设计。
- 王昀单冬田海燕
- 关键词:屏蔽滤波
- 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安全性保障体系的一种模型被引量:8
- 1998年
- 根据铁道部1994年颁布的《微机联锁系统暂行技术条件》,在阐述可靠性、安全性、故障-安全等概念及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安全性保障体系的描述模型.从这一模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安全性保障体系的内涵.该模型的提出对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安全性保障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 单冬燕永田
- 关键词:安全性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铁路车站信号
- 三模冗余计算机联锁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1998年
- 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已经给车站联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联锁系统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计算机联锁系统来说,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容错技术则是提高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 沈洁单冬
-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系统可靠性三模冗余铁路车站信号
- 浅析“三点检查”在信号领域的运用被引量:4
- 2012年
- 6502电气集中以及计算机联锁是保证站内运输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的安全设备,"三点检查"方法是进路内轨道电路区段正常解锁的依据条件之一。从信号安全角度对"三点检查"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思考,重点阐述"三点检查"在既有信号领域的运用范围及其特点,进而在区间自动闭塞模式基础上引入区间进路的理念,从而把区间纳入联锁安全保障之中,并提出建议。
- 彭岚胡刚单冬方志刚
- 关键词:轨道电路联锁分路不良进路
- 固定存贮区多维线性检测算法分析
- 1993年
- 对铁路自动控制计算机在线测控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固定存贮区错误检测的多维线性算法进行了严格的数学定义和描述,提出了算法的若干评价指标,对最常用的T_2、T_1~3、T_2~3、算法进行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和比较,提出了计算公式和优选的原则。其结论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分析的手法也可用于对其他算法的类似分析。
- 单冬
-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容错技术
- 不等保护喷泉码用于应答器报文编码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提出将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特性数字喷泉码作为欧标高速铁路应答器报文编码方案.由于其不依赖重传、译码过程与编码符号到达译码端次序无关等特性非常适于应答器报文传输场景.针对欧标应答器报文长度特征,本文在不同码长条件下对基于权重的不等差错保护算法、拓展窗口喷泉码及复制窗口不等保护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Matlab仿真得到3种算法在不同码长条件下的性能.验证采用基于喷泉码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作为铁路应答器长报文编码方案的可行性.
- 蒋大明侯晓彬单冬冯锡生
- 关键词:喷泉码不等差错保护
- 多传输线微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
- 1990年
- 本文阐述信道由多条传输线组成的微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对分机数量大且很分散的测控系统是非常有效的。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简化分机电路、降低其复杂度,以求尽可能提高它的可靠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先阐述这一基本思想,进而论述系统结构的配置、模拟量的传输方法、信息的传输方式及编码方法,并导出了构成这种系统的必要条件,最后举出一个实际系统及其分机电路框图。这种设计方法对于研制与设计微机测控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和生产过程自动化以及管理现代化有很大意义。
- 单冬燕永田
- 关键词:微机测控系统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