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保中

作品数:64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出血
  • 13篇水肿
  • 13篇脑水肿
  • 10篇手术
  • 10篇外科
  • 10篇脑损伤
  • 8篇脑出血
  • 8篇脑内
  • 8篇红细胞
  • 7篇细胞
  • 6篇血肿
  • 6篇神经外科
  • 6篇创伤
  • 5篇手术治疗
  • 5篇颅内
  • 5篇后脑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57篇河南科技大学...
  • 13篇中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64篇史保中
  • 23篇孟晓峰
  • 20篇赵勇刚
  • 19篇程小兵
  • 17篇郭孝龙
  • 15篇郝晓伟
  • 11篇陆兆丰
  • 10篇刘运生
  • 10篇崔涛
  • 9篇范波
  • 8篇徐立新
  • 8篇刘劲芳
  • 6篇李力
  • 5篇骆东辉
  • 5篇原高明
  • 5篇徐东晓
  • 5篇周江朝
  • 5篇张鸿日
  • 4篇孟秀芝
  • 4篇朱刚毅

传媒

  • 6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国外医学(神...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挫裂伤时伤灶中白细胞对血脑屏障及病理改变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时伤灶中的白细胞对血脑屏障及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临床上脑外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大鼠120只,随机分成三组,即脑外伤组、脑外伤加注全血组、脑外伤加注白细胞组;每组又按处死时间4 h,24 h,72 h,120 h分成四个亚组,每亚组取5 只行水含量与光镜、电镜检查,另5只检测伊文思兰含量。【结果】伤后4 h可见脑水肿,72 h达高峰,在第120 h开始下降,而白细胞组在第120 h仍持续;各时间点比较,白细胞组明显高于脑外伤组;病理学观察可见类似结果。血脑屏障开放呈双相模式,第一次开放于伤后4 h,第二次开放为伤后72 h,且明显高于24 h与120 h;且白细胞组于伤后120 h明显高于脑外伤组与全血组。【结论】脑挫裂伤时,病灶中的白细胞可明显促进脑水肿与血脑屏障开放,加重脑损伤并延长脑水肿的持续时间。
徐立新刘运生计绍云刘劲芳史保中
关键词:脑损伤挫伤白细胞血脑屏障
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癎的致癎灶定位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6例顽固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视频脑电监测(VEEG)和CT/MR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定位致癎灶。采用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7例;前颞叶切除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4例;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加低功率皮层热灼术5例。结果经6个月至2年的随访,满意6例,显著改善6例,良好2例,效差2例。结论准确定位致癎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史保中程小兵孟秀芝郭孝龙郝晓伟范波赵勇刚
关键词:癫痫外科手术
负载胶质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对胶质瘤可溶性抗原和凋亡细胞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制备的DC疫苗活性进行研究,比较两种疫苗激发CTL功能的效能差异。方法对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冻融法制备可溶性抗原,紫外线照射制备凋亡细胞抗原,并取该患者的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诱导DC,与可溶性抗原、凋亡细胞抗原、自体肿瘤细胞致敏DC后,用三种疫苗及正常DC诱导的CTL在体外对培养的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可溶性抗原制备的DC疫苗活性最强,其诱导的CTL的杀伤率达到88%,其次是凋亡细胞组的DC疫苗,其诱导的CTL的杀伤率达到7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体肿瘤细胞共同培养的DC组杀伤率为31%,正常DC组(即RPMI-1640 DC组)杀伤率为21%,2组之间同样无明显差异(P>0.05)。两实验组分别与两对照组对比,杀伤率则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DC在负载抗原后诱导CTL杀伤活性显著提高,而DC与肿瘤细胞一起培养对CTL杀伤活性无明显影响。
郝晓伟郭辉史保中郭孝龙赵勇刚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细胞
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AQP4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
2013年
本文对脑内水通道蛋白家族中的AQP4作了系统介绍,并对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AQP4的表达和脑水肿的形成作了详细描述,并总结了AQP4与出血性脑水肿的相关研究。
朱刚毅史保中海森
关键词:出血性脑水肿
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
2010年
目的通过临床实例分析听神经瘤的相关诊断方法及手术策略,并讨论手术中的操作技巧。方法将全部的29例患者都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11例采用内镜辅助下切除。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4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面神经解剖学保留23例(88%),耳蜗神经解剖学保留4例(22%)。术后短期并发症4例(22%)。在面神经保留23例中,Ⅰ级(正常)10例,Ⅱ~Ⅲ级(轻中度面瘫)10例,Ⅳ~Ⅴ级(中~重面瘫)1例,Ⅵ级(完全面瘫)2例,耳蜗神经解剖学保留7例中,2例听力接近正常,3例有极弱的听力,2例无听力。头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术前症状均消失。并发后组颅神经损害6例患者,5例好转。结论 MRI和CT对听神经瘤的准确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听神经瘤特别是大型听神经瘤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孟晓峰程小兵史保中
关键词:听神经瘤手术
重度颅脑损伤后钠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正>在颅脑损伤以后,由于原发脑损伤和继发性病理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产生障碍,常使患者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钠代谢紊乱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对患者影响较大,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
韩冰赵勇刚程小兵史保中
文献传递
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35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寰枢椎脱位和/或齿状突型颅底凹陷者)。所有患者均行"有限的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结果按Tator标准,出院时优30例,良5例;随访32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6年,其中优23例,良7例,差2例;空洞缩小21例,消失7例。结论"有限的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是目前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并且治疗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不适合于合并寰枢椎脱位和/或齿状突型颅底凹陷者。
史保中朱莉雅崔涛朱刚毅张鸿日陆兆丰乔鹏郭孝龙周江朝孟晓峰
关键词: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枕大池
兔急性脑损伤后脑血流的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影响
2004年
目的 :观察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 ,并于伤后 5 min、2 h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 ,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脑外伤早期脑血流速度减慢 ,搏动指数增加 ,东莨菪碱能降低搏动指数 ,提高血流速度。病检证实本模型符合临床所见加速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 ;结论 :兔脑外伤早期脑血管痉挛 ,致脑缺血 ,东莨菪碱可缓解脑血管痉挛 ,增加脑血流 ,具有脑保护作用。
赵勇刚史保中
关键词:急性脑损伤脑血流
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数据、治疗方法和预后等。
史保中孙聚葆孟晓峰陆兆丰张鸿日崔涛郭孝龙程小兵郝晓伟陈殿森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间的关系,探讨bFGF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8例脑膜瘤组织中bF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在bFGF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标记指数(PCNA-L I)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中有22例bFGF染色阳性,阳性率为86.84%。在良性组29例中,有24例检测到bFGF的表达,阳性率为82.76%;非典型组和恶性组均有表达。与良性组比较,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bFGF表达强度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CNA-L I在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13.71±6.1%,31.72±10.7%,47.87±14.0%。非典型型组和恶性组PCNA-L I均高于良性组。bFGF的表达强度与PCNA-L I相关,随着bFGF表达强度的升高,PCNA-L I随之增加。结论:bFGF自分泌环在脑膜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FGF的表达与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范波史保中赵勇刚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