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国注
- 作品数:6 被引量:1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板栗香型绿茶的化学识别与香型转化研究
- 本文对绿茶香气的HS-SPME提取方法进行研究,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应用Stepdisc过程从102个茶样中筛选出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的区分性香气成分后,通过判别分析对各茶样进行识别,考察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的识别效果;...
- 叶国注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香型
- 文献传递
- 绿茶茶汤冷冻浓缩研究初报被引量:4
- 2011年
- 对绿茶茶汤的冷冻浓缩特性作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了温度、冰相和液相浓度、浓缩比、溶质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浓缩前后茶汤进行了感官上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浓度为2°Brix的茶汤,茶汤初温5℃,冷冻温度在结晶点附近-4~-5℃时,浓缩效果最好,经浓缩后的茶汤品质稳定。
- 王志岚许勇泉尹军峰叶国注张瑞莲杨宇宙陈建新汪芳
- 关键词:冷冻浓缩绿茶温度
- 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被引量:79
- 2009年
- 将具有栗香香型的峨眉毛峰进行不同的温度、时间处理,使其香型强度、类型发生变化,然后根据各处理所得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栗香型和非栗香型两类,应用Duncan多重比较对两类茶样的香气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后,由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香气成分和各茶样的分布规律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栗香型茶样的香气成分特征为含有显著高含量的β-紫罗酮、橙花叔醇、植醇、1,4-二十烷二烯、5,8,11,14-花生四烯酸乙酯、2,6-二叔丁基苯醌、2-甲基十五烷、十七烷、2,6,10-三甲基十六烷,而3,7,11-三甲基-1-十二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这10种成分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此外,壬醛,顺-茉莉酮也是值得关注的成分。
-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张瑞莲王志岚沈丹玉汪芳陈建新
- 关键词: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香型
- 茶叶香型及特征物质研究进展(续)被引量:31
- 2009年
- 3.四大茶类的特征性香气物质
茶叶香气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茶类、不同产地的茶叶均具有各自独特的香气。如红茶的鲜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花香等。任何一种茶类所特有的香气是其所含芳香物质的综合表现,与茶类的特定品种、栽培技术、采摘质量、加工工艺及贮藏等因素密不可分。茶树品种对香气品质具有显著的影响,是决定香气物质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是通过生态环境选择、肥料营养、遮阳避光等人为调控实现香气物质的有利积累,
- 袁海波尹军峰叶国注许勇泉汪芳
- 关键词:香气物质茶叶香气香型茶树品种栽培条件芳香物质
- 绿茶香气HS-SPME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35
- 2009年
- 根据绿茶香气的感官审评方式及相关参数,设置4种HS-SPME提取方法,并对各种提取方法的萃取效果、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0g茶、100mL沸蒸馏水冲泡后,萃取茶汤上空的香气成分,可在50℃的温和环境条件下,对绿茶香气成分进行较为全面、稳定的提取,并可避免香气成分的损失和转化。
-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王志岚
- 关键词:香气HS-SPME
- Bayes逐步判别法在绿茶板栗香化学识别上的应用被引量:20
- 2009年
- 由经验丰富的感官审评专家对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依据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板栗香型、非板栗香型两大类;应用Bayes逐步筛选过程对具有板栗香茶样的共有成分先进行筛选,再以筛选出的香气成分为变量,建立判别方程。交叉验证和检验样本验证结果显示:用筛选出的顺-茉莉酮和香叶基丙酮建立的判别方程,在训练数据集判别和交叉验证中,判别正确率均达到94.44%;对8个检验样本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正确率为100%,可认为,该判别方程有效,判别结果理想。此外,由顺-茉莉酮和香叶基丙酮的主成分图也可得出,筛选出的变量对板栗香与非板栗香具有很好的区分效果。
- 叶国注袁海波江用文尹军峰汪芳陈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