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会来
- 作品数:42 被引量:24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食管系膜食管癌切除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在我国,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发病率居第5位、病死率第4位,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近年来食管癌的外科和放化疗技术均有较大进展,但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目前,有关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仍然围绕在食管切除路径及周围淋巴结清扫的问题上。目前食管癌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外科治疗方案。
- 徐延昭张月峰温士旺李振华吕会来田子强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癌切除术
- 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被引量:37
- 2022年
- 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中国仍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且食管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近年来,中国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外尚无指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筛查目标人群进行界定,寻找和实施有效的筛查方案和早诊早治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措施为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等,若肿瘤侵犯程度较深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需采取手术治疗,同时放射治疗也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无论哪种方式的治疗,均需规律随访和监测,积极处理复发性病变和异时性新发肿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目前中国食管癌治疗的临床实践与应用经验,以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基础,就食管癌的筛查和诊断方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和外科处理以及术后监测和辅助治疗等达成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田子强徐忠法吕会来温士旺徐延昭袁丽郭硕牛巍巍李超樊祥山丁妍贺宇彤王军
- 关键词:食管肿瘤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左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两方案每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行CT检查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最多化疗6个周期。结果:全部7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和中位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严重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毒性、转氨酶异常及其他化疗反应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相当,化疗周期短、部分毒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吕会来张丽温士旺李勇张月峰田子强
- 关键词:雷替曲塞奥沙利铂化学治疗
- 食管癌根治术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25例原因分析:单手术组连续1395例手术总结
- 202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临床原因,以期对减少食管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单手术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39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12例,女性383例,平均年龄(64.21±7.27)岁。肿瘤位于颈段食管1例,胸上段食管154例,胸中段食管589例,胸下段食管651例。病理分期:Ⅰ~Ⅱ期782例(56.06%),Ⅲ~ⅣA期613例(43.94%)。结果139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有25例(1.79%)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术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对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非计划手术组年龄≥65岁、体重指数<18、病理分期Ⅲ~ⅣA期、吸烟比例高于正常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0.38,95%CI:0.161~0.896,P=0.027)、体重指数<18(OR=0.176,95%CI:0.062~0.498,P=0.001)、吸烟(OR=0.314,95%CI:0.128~0.771,P=0.011)是食管癌根治术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造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瘘(7/25,28%)、肺部严重并发症(7/25,28%)、术后出血(6/25,24%)。结论高龄、体重指数偏低、吸烟是造成食管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主要原因包括吻合口瘘、肺部严重并发症、术后出血。对于术前评估高危患者而言,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概率的关键是提升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做好预防监管工作。
- 吕会来许石盖春月刘宇刘钊田子强
- 关键词:食管肿瘤再手术
-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中转开胸手术的原因,以期对MIE中转开胸的时机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9日—2022年2月12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单手术组行MI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中转开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围术期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单手术组连续791例(男520例、女271例,食管多发癌29例,胸上段食管癌156例、胸中段524例、胸下段82例)MIE患者中有46例因不同原因中转开胸。中转开胸主要原因为肿瘤分期过晚26例、麻醉相关5例、广泛胸腔粘连6例、误伤重要结构8例。中转开胸患者与未中转开胸患者肿瘤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胸患者多发癌和胸上段癌比例高于未中转开胸患者,胸下段癌比例低于未中转开胸患者。中转开胸患者术后围术期存活率(100.00%)与未开胸患者(9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在MIE中,肿瘤T分期过晚、麻醉相关、广泛胸腔粘连、误伤重要结构是MIE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肿瘤位于不同位置的中转开胸率不同,食管多发癌和胸上段癌中转开胸率较高;胸下段癌中转开胸率较低。术中中转开胸并不影响MIE的围术期死亡率。
- 吕会来许石王明博李振华刘钊李嘉宸黄超张帆盖春月田子强
- 单孔与三孔VATS在老年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并比较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孔与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接受单孔VATS治疗的48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三孔VATS治疗的48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不良反应、复发情况,术后疼痛评分,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术后均呈下降趋势,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WBC和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是观察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麻木、胸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孔VATS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 李立彬高妍李栋郑江敏郭志刚吕会来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老年
-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进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复发为终点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之间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的102例患者中,我们发现,患者年龄(OR=4.009,95%CI:1.209~13.299,P=0.023)、糖尿病(OR=3.515,95%CI:1.045~11.819,P=0.042)、手术时间(OR=1.014,95%CI:1.002~1.026,P=0.020)、术中出血量(OR=1.016,95%CI:1.008~1.025,P<0.001)均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同时,手术时间(OR=1.123,95%CI:1.008~1.252,P=0.036)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发症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延长(P<0.001)。无并发症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有并发症患者(HR=1.43,95%CI:1.03~1.99,P=0.033),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严重并发症患者(HR=1.61,95%CI:1.15~2.24,P=0.005)。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且术后并发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
- 苏鹏田子强徐延昭吕会来李振华温士旺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并发症预后
- 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在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贲门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进展期贲门癌患者60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细胞免疫指标变化,统计2组胸腔引流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2组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2组1,3,5年生存率。结果 2组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及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胸腔引流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雷替曲塞术中腹腔灌注化疗能够提高局部进展期贲门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吕会来张丽温士旺李勇张月峰田子强
- 关键词:进展期贲门癌手术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安全性
- 乙酰胆碱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细胞收缩作用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目的:食管下括约肌(LES)是位于胃食管接合部一簇增厚的肌层,人LES宽度约2~3cm。Liebermann-Meffert等首次提出LES由位于胃小弯侧呈半环形的钩状纤维(claspfibers)和位于大弯侧呈斜行分布...
- 吕会来
- 关键词:食管下括约肌套索纤维钩状纤维乙酰胆碱钙浓度
- 文献传递
- 局部晚期肿瘤合并应用心血管技术切除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结合心血管外科技术做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并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总结42例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其中术中结合心血管技术进行根治性切除者26例,姑息性切除10例,单纯探查6例,观察总结上述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生存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局部晚期肺癌应用心血管技术做根治性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内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死亡2例。姑息性切除和单纯探查患者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病例。结合心血管外科技术进行根治性切除患者1年生存率为65.4%(17/26)、3年生存率为19.2%(5/26)。结论局部晚期肿瘤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应用心血管技术做根治性切除,虽然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姑息切除、单纯探查,但远期疗效优于后者。
- 赵军梅王瑞王哲吕会来刘东潞张泽峰耿淑琴
- 关键词:局部晚期肺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