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向红

作品数:49 被引量:40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0篇油藏
  • 14篇油田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7篇含水
  • 7篇高含水
  • 6篇井网
  • 6篇稠油
  • 5篇低渗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5篇储层
  • 4篇底水
  • 4篇底水油藏
  • 4篇断块
  • 4篇砂岩
  • 4篇砂岩油藏
  • 4篇渗流
  • 4篇剩余油
  • 4篇含水期

机构

  • 44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专利信息...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安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青海油田公司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9篇吴向红
  • 8篇叶继根
  • 7篇李贤兵
  • 7篇饶良玉
  • 6篇冯敏
  • 6篇李香玲
  • 5篇晋剑利
  • 5篇马凯
  • 4篇杨胜来
  • 4篇张瑾琳
  • 4篇许安著
  • 3篇罗凯
  • 3篇谭成仟
  • 3篇郭睿
  • 3篇韩冬
  • 3篇徐锋
  • 2篇宋子齐
  • 2篇杨海军
  • 2篇范海亮
  • 2篇范子菲

传媒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学报
  • 2篇计算物理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2007年油...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比评述被引量:6
2012年
以某中低渗砂岩油藏P区块为例,为提高其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阶段油藏采收率,在油藏工程、油藏精细描述及物理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三次采油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化学驱方案优化设计研究,设计了24个聚合物驱方案、30个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方案和33个三元复合驱方案,用全因素优化方法对注采参数和注入方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主段塞保持相对较高的化学剂浓度和PV数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适量增加高浓度聚合物前置段塞和低浓度聚合物后置段塞有利于保证化学驱的增油效果,优化方案为采用"阶梯四段式"注入方式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方案,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1.62%。与已实施的主要化学驱试验相比,油藏条件、聚合物黏度、井网井距及注入量等的差异是产生化学驱开发效果差异的关键因素。
饶良玉韩冬吴向红王强
关键词:数值模拟优化设计高含水期
中低渗油藏三元复合驱井网优化
2011年
以中低渗砂岩油藏S区块为例,为设计化学驱井网和提高其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设计反五点和反十三点组合井网、小五点井网和斜列井网,运用三次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开展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斜列井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见效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能提高采收率12.96%;组合井网次之;小五点适应性较差。认为试验区适宜井网为斜列井网。
饶良玉韩冬吴向红王强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特高含水期
Bongor盆地Baobab North油田浊积水道砂体构型表征被引量:3
2017年
以乍得Bongor盆地Baobab North油田P组为例,探讨重力流水道砂体的沉积机理及构型特征。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确定了P组的沉积背景,明确了单一水道的类型及其形态结构,探讨了单一水道内部的泥质夹层的构型特征及沉积机理。通过上述研究,认为Baobab North油田P组主要发育三类单一水道沉积,Ⅰ类水道垂向上粒度呈典型正韵律,测井曲线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以钟形为主;Ⅱ类水道在垂向上粒度以均质韵律为主,测井曲线自然伽马与自然电位多表现为箱形;Ⅲ类水道在垂向上粒度呈反韵律,测井曲线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在水道下部幅度较低,呈齿化钟形;单一水道内部主要发育三类近水平分布的泥质夹层,连续型泥质夹层由于保存程度较好,测井曲线多呈半回返和全回返,平面上泥质夹层顺水流方向较长(100~450 m),垂直水流方向较宽(70~300 m),且厚度较大(0.3~0.8 m);垂向上夹层频率较高(0.13~0.7)、夹层密度较大(0.04~0.25)。间断型泥质夹层在水道中心部位被完全冲刷或只有很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测井曲线为半回返或弱回返,平面上泥质夹层顺水流方向较短(50~250 m),垂直水流方向较窄(40~200 m),厚度较薄(0.15~0.5 m);垂向上夹层频率较低(0.12~0.4)、夹层密度较小(0.04~0.14)。复杂型泥质夹层是指连续型泥质夹层和间断型泥质夹层在单一水道砂体中同时发育,该类泥质夹层的规模与频率居中,顺水流方向长度介于80~320 m,垂直水流方向宽度介于55~240 m,厚度介于0.25~0.6 m,夹层频率介于0.12~0.45、夹层密度介于0.04~0.18。
文光耀吴向红李贤兵高超梁宏伟
关键词:重力流水道剩余油分布
一种油藏数值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藏数值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基质网格与裂缝网格之间的几何连接系数,确定目的油藏中的第一窜流量;其中,第一窜流量表示基质网格与裂缝网格之间的窜流量;基于裂缝网格的裂缝开度和裂缝间距,确定...
张瑾琳吴向红晋剑利李贤兵李香玲
文献传递
模拟厚油层油藏二维可视化填砂模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厚油层油藏二维可视化填砂模型,包括:凹形底座,设置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凹槽,两条凹槽之间凸起部形成竖直井筒,竖直井筒的轴向孔为桥塞柱孔,竖直井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沿竖直井筒的外壁纵...
吴向红夏渊李贤兵李春兰李香玲晋剑利徐锋郑学锐杨原军
文献传递
低阻低饱和高含水复杂断块油田高效开发调整技术(以Greater-Unity油田为例)
袁士义卞德智朱怡翔雷明叶继根郭建林郭睿王印玺别爱芳祝俊峰胡永乐吴向红罗凯王根久史立勇王经荣黄磊
本技术是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3年下达的科研生产攻关课题“苏丹1/2/4区开发效果评价及调整技术研究”(立项编号:03D60203)和国际招标课题“Greater Unity Field FDP In-Depth...
关键词:
关键词:断块油田
肯基亚克盐上稠油油藏优选注过热蒸汽开发方式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上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物性好、非均质性强、原油黏度高、边水较活跃等特点。经过40多年衰竭式开采,由于边水突进,导致油井高含水,但采出程度很低,油田长期处于低速、低效开发状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热水驱、聚合物驱、饱和蒸汽驱、过热蒸汽驱的室内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盐上油藏中侏罗统油层采用300℃过热蒸汽驱油效率最高,平均达到88.2%,数值模拟研究其开发指标预测采出程度最高达到47.46%,显示注过热蒸汽适合该油藏储层特征,是当前开采状态的最佳开发方式。
许安著吴向红范子菲李树峰陶军
关键词:普通稠油热水驱聚合物驱
小断块油田的开发理论与实践以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
1993年
小断块油田构造复杂,其开发难度远比大型油田的大。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小断块油田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方法及实用技术,尤其是地震、地质及油藏工程方法在断层识别及钻井程序、井网、井距、完井方式、射孔、压裂等设计中的作用及成功实例。同时,针对小断块油田的复杂性特点,提出一些设想和研究内容,力求促进小断块油田的总体开发理论及开发水平的提高。
叶继根吴向红李(汤玉)
关键词:断块油气藏油田
夹层对不同韵律底水油藏开发影响的机理研究
以苏丹底水油藏H为原型,建立了不同韵律底水油藏数值模型,研究了夹层大小、厚度及分布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夹层有利于改善开发效果,夹层厚度对开发效果影响不大,夹层分布在距离油水界面近或存在多夹层情况下开发效果好。同时...
饶良玉吴向红李贤兵李香玲
关键词:底水油藏夹层数值模拟控水稳油
比采油指数曲线的分析和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根据苏丹6区、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中国胜利孤岛等7个油田早期生产和测试资料,建立了比采油指数与流度的关系曲线,得到其斜率即比采油指数系数值,基于该值将7个油田分为3类:第一类,比采油指数系数为0.0543-0.0679,属于正常范围;第二类,比采油指数系数小于0.0543,低于正常范围,表明储集层可能受伤害比较严重;第三类,比采油指数系数大于0.0679,高出正常范围,这类储集层多为疏松的砂岩油层,在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时应该结合岩性及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修正。利用比采油指数系数的变化,可以评价稠油油藏携砂采油后是否已形成蚯蚓洞;对于一般砂岩油藏,也可以用比采油指数系数的变化来评价和分析油井增产措施效果;利用比采油指数系数概念还可以对油田开发生产能力作出早期评价。
吴向红何伶方宏长
关键词:渗透率孔隙度疏松砂岩测井解释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