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红

作品数:72 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小鼠
  • 15篇病理
  • 12篇病毒
  • 10篇细胞
  • 10篇免疫
  • 10篇病理学
  • 8篇组织化学
  • 8篇基因
  • 8篇肠道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7篇脑震荡
  • 7篇超微
  • 7篇超微结构
  • 6篇乳鼠
  • 6篇脑组织
  • 6篇肠道损伤
  • 5篇照射
  • 5篇染色
  • 5篇感染乳鼠

机构

  • 69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第20...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病原微生物生...
  • 2篇中国皮革和制...
  • 1篇北京市药品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市药品审...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八十...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2篇吴小红
  • 29篇李豫川
  • 24篇王德文
  • 22篇严格
  • 21篇高亚兵
  • 20篇王翠娥
  • 20篇彭瑞云
  • 19篇曹军田
  • 16篇陈浩宇
  • 14篇胡文华
  • 11篇李金凤
  • 10篇田光
  • 10篇刘杰
  • 8篇甘永华
  • 8篇崔雪梅
  • 7篇周育森
  • 7篇孙世惠
  • 7篇马俊杰
  • 6篇郭彦
  • 6篇于虹

传媒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3篇第五届全国生...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第七届全国生...
  • 2篇第六届全国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17篇2003
  • 8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6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FGF和NGF基因在大鼠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 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 ,于伤后 1d、3d、7d、14 d及 30 d活杀取脑组织 ,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 b FGF和 NGF m RNA和蛋白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10 0 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 b FGF蛋白和 m RNA于伤后 1d表达增强 ,3~ 7d达高峰 ,14 d后开始减少 ,30 d仍高于正常水平。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NGF蛋白和 m RNA于伤后 1d,损伤区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呈强阳性反应 ,表达明显增多 ,3~ 30 d持续呈强阳性至阳性 ,但随时间的推移 ,呈减少趋势。结论 :b F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 ;N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脑损伤和恢复的全过程 ,尤其在早期急性期起重要调节作用。
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胡文华蔡宝仁
关键词:脑震荡BFGFNGF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
利用不同支架材料构建人工真皮的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探讨脱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基质网架、胶原凝胶的不同支架材料上构建人工真皮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 ,并进行传代培养 ;将第 3代成纤维细胞种植于三种不同支架上 ,14天后利用 HE染色、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构建的人工真皮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1酶消化法得到皮肤成纤维细胞 ,可在含有 10 %小牛血清的 DMEM中传代培养 ;2成纤维细胞在三种不同支架上形成单层细胞 ,并可向胶原膜和胶原凝胶内部生长 ;3成纤维细胞在胶原膜和脱细胞基质内增殖不如胶原凝胶内活跃 ,但人工真皮收缩不明显 ,而胶原凝胶构建的人工真皮收缩明显。 结论 利用脱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基质网架、胶原凝胶支架材料构建的人工真皮具有较好的组织结构 ,是一种较理想的皮肤替代物 ,可作为移植物进行深入研究。
刘杰崔雪梅张燕赵梅兰谷庆阳吴小红徐龙河杨颖颙于淑贤王德文
关键词:人工真皮脱细胞基质胶原凝胶
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建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利用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1.3拷贝HBV基因组(1.3HBV,ayw亚型)在树鼩肝脏表达,建立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方法通过大腿内侧静脉注射将携带有1.3 HBV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8,rAAV8-1.3HBV)导入树鼩肝脏,通过ELISA检测树鼩血清中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荧光定量PCR检测树鼩肝脏和血清中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水平,并观察感染后肝脏的病变情况。结果 HBV感染主要血清标志物1~2周内均检测阳性;30 d后肝组织仍可检测到病毒抗原阳性细胞;55 d时肝组织HBV DNA拷贝数仍可达到104~105;树鼩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持续一个月高于正常组;肝组织炎细胞略增多,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结论 rAAV8所携带的HBV基因组高效专一导入树鼩肝细胞并复制表达,成功建立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rAAV8树鼩慢性感染模型打下一定的基础。
曾扬吴小红胡靓雅刘晨风于虹郭彦周勇孙世惠周育森
关键词:树鼩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小鼠组织中Q热立克次体的分子病理学检测被引量:4
2003年
腹腔注射Q热立克次体悬液感染BALB/c小鼠,发病后解剖,取主要组织脏器,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感染小鼠体内Q热立克次体的抗原分布和DNA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探讨Q热病变规律及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阳性信号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胞浆内。结果提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Q热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并为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线索。
李金凤吴小红李豫川甘永华曹军田魏文进温博海陈梅玲王翠娥
关键词:小鼠Q热立克次体分子病理学贝氏柯克斯体
感染细胞中SARS相关病毒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标本感染细胞,为SARS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北京和广州地区SARS病例尸检肺组织和鼻咽拭子标本感染Vero E6细胞,通过对培养上清液和病变细胞超薄...
王翠娥李豫川吴小红曹军田严格李金凤司炳银于曼秦鄂德祝庆余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病毒
文献传递
钌红染色观察猪链球菌荚膜超微结构研究
本研究探讨钌红染色方法是否能用于观察猪链球菌荚膜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电镜下猪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呈链状排列。细胞内核质呈丝状,核糖体散在分布。细胞壁完整,与细胞质膜结合紧密。细胞表面包被一层荚膜,荚膜厚而肥大,...
吴小红郝淮杰李豫川严格田光姜永强
关键词:超微结构致病机制
文献传递
SARS患者组织中冠状病毒S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冠状病毒S蛋白单克隆抗体在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多脏器穿刺和尸检病理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的关系。方法应用SARS冠状病毒(SARSCoV)S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病程为1周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病程为3~5周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的多器官组织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肺泡腔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多核合体样细胞,以及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与黏膜腺体上皮细胞、多器官内血管内皮细胞和散在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SARSCoVS蛋白均呈阳性表达。2例SARS中晚期病例肝细胞和心肌细胞亦见SARSCoVS蛋白阳性反应。结论SARSCoV单克隆抗体在SARS患者肺、支气管、肝脏和心肌等器官组织均有表达,可作为SARS病原学和病理学的辅助诊断标志,对探讨SARS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李宁王翠娥杨保安王德文赵景民王一平吴小红李豫川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免疫组织化学
新疆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的病理学观察与检测
2006年
目的观察新疆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引起的病理学变化,建立病理学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经皮下与腹腔两种途径感染乳鼠,HE染色后观察引起的病理学变化,并分别应用免疫组化、RT-PCR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病毒抗原、核酸以及病毒粒子进行检测。结果乳鼠经两种不同途径接种病毒后均出现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免疫组化可在肝细胞胞浆查见病毒抗原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在肝细胞胞浆内查见病毒粒子,RT-PCR可在心、肝、脾、肾以及脑组织内检测到病毒核酸。结论乳鼠对新疆出血热病毒敏感,经皮下与腹腔接种病毒均可致病;肝脏是新疆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的主要靶器官,主要病变为肝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结合免疫组化、透射电子显微镜与RT-PCR技术可对组织中的新疆出血热病毒进行检测与定位。
赵晓冬王翠娥吴小红李豫川曹军田严格李金凤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病毒乳鼠病理学
感染乳鼠组织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RT-PCR检测与形态学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检测并鉴定感染组织中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方法:分别经皮下与腹腔两种途径感染乳小鼠;应用RT-PCR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利用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病毒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RT-PCR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以及脑组织内检测到病毒核酸,透射电镜下可在肝细胞胞浆内观察到形态典型的病毒粒子。结论:应用RT-PCR技术可以对感染组织中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进行检测,利用透射电镜可以对病毒的形态进行观察与鉴定。
赵晓冬王翠娥李豫川吴小红曹军田严格李金凤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形态学
c-fos基因在冲毒复合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冲击波、四氧化二氮 (N2 O4 )及其复合效应所致大鼠肺组织损伤特点 ,c- fos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雄性 Wistar大鼠复制冲击伤、N2 O4 中毒及复合效应动物模型 ,于伤后 3、6、12、2 4、4 8及 72 h活杀 ,采用苏木精伊红及标记的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肺组织损伤病变特点及 c- fos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冲击伤组肺组织出血 (3h)、水肿和透明膜形成 (6 h)、炎细胞浸润 (1~ 3d) ,并见大量单核细胞 (2 d)及泡沫样细胞 (3d)。N2 O4 组肺组织于伤后 3h见水肿、渗出 ,6~ 12 h见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1~ 3d见大量的单核细胞和泡沫样细胞。冲击伤 +N2 O4 组肺组织出血水肿严重 ,炎细胞渗出早而多 ,支气管阻塞严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c- fos蛋白于冲击伤组和 N2 O4 组表达均明显增加 ,而于冲击伤 +N2 O4 组表达持续呈强阳性 ,其阳性部位以支气管上皮、血管内皮和单核细胞为主。 结论 冲击波和 N2 O4 均可引起大鼠肺组织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水肿吸收和退变吞噬等病理变化 ;冲击伤合并 N2 O4 中毒使肺组织损伤出现叠加效应 ;c- fos基因表达可能在冲击波和 N2 O4 致肺损伤的发生。
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崔雪梅岳茂兴吴小红陈浩宇夏亚东杨鹤鸣
关键词:C-FOS基因复合伤肺组织气体中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