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钧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预后
  • 3篇栓塞
  • 3篇颅骨
  • 3篇颅骨修补
  • 3篇颈内
  • 3篇颈内动脉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泡样动脉瘤
  • 2篇早期颅骨修补
  • 2篇造影
  • 2篇造影剂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机构

  • 12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吴钧
  • 10篇马钢
  • 8篇刘俊
  • 7篇赵楠
  • 6篇李进
  • 5篇岑键昌
  • 4篇苏平
  • 3篇高云
  • 2篇孙杰
  • 1篇刘晶华
  • 1篇司马秀田
  • 1篇邹玉
  • 1篇常谦
  • 1篇高鸿
  • 1篇常巍

传媒

  • 3篇医学信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ACE)插入(I)或缺失(D)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PCR)反应方法检测152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和199例健康对照组ACE I/D多态性。结果与缺失纯合型(DD)基因型相比,杂合子ID基因型显著增加了神经胶质瘤的发病风险(P=0.038);根据性别和病理分级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ACE I/D多态性在性别和不同病理分级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ACE I/D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李进司马秀田赵楠常谦吴钧刘俊马钢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移酶缺失多态性神经胶质瘤
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移酶高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的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表达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48例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22例正常脑组织ACE mRNA和ACE蛋白表达水平。神经胶质瘤分级: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6例。结果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AC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在Ⅲ~Ⅳ级患者的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ACE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结论 ACE在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对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有参考价值。
李进孙杰赵楠吴钧刘俊马钢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肽基二肽酶A预后
对比剂脑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对比剂应用日渐广泛,相关不良反应随之增加。对比剂脑病(CIE)是应用对比剂后出现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对CIE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治疗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邵东传吴钧高云刘俊马钢苏平普快荣岑键昌
关键词:脑疾病造影剂
沉默中期因子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D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组织中MDK的表达。利用沉默核糖核酸(si RNA)沉默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内MDK表达,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及插入式细胞培养皿、穿透小室(Transwell)检测沉默MDK后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肝癌组织中MD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提高(χ~2=19.643,P=0.000);在HepG2细胞中,沉默MDK的表达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F=22.204,P=0.037)和侵袭(t=5.611,P=0.008)能力,并提高HepG2细胞的凋亡比例(t=5.702,P=0.006)。结论 MDK在肝癌中表达升高,沉默肝癌HepG2细胞内MDK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
刘晶华邹玉吴钧常巍
关键词:肝细胞癌增殖凋亡
LVIS支架辅助栓塞破裂的BB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0年
目的分析15例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破裂的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患者均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分析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血栓形成、术中及术后载瘤动脉分支血管闭塞、支架释放后移位、支架释放后塌陷、弹簧圈逃逸发生率及手术结束前、术后14 d、90 d的Raymond分级、MRS评分。结果 15例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弹簧圈使用率为100%,共5例采取双支架辅助栓塞,其中3例为双LVIS支架,一例为LVIS支架+Enterprise支架,另一例为Solitaire AB支架+LVIS支架。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一例,手术结束时评估,Raymond分级1级14例(93.3%) 0,Raymond分级2级1例(6.7%)。术后14d造影复查再评估,14例患者为Raymond分级1级(93.3%),1例患者为Raymond分级2级(6.7%);14例患者m RS评分0分(93.3%),1例患者m RS评分2分(6.7%)。术后90 d造影复查再评估,15例患者全部为Raymond分级1级(100%),无复发患者;14例患者m RS评分0分(93.3%),1例患者m RS评分1分(6.7%)。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破裂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远期疗效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及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岑键昌高鸿刘博虎吴钧钱晓敏王京苏平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15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为Raymond分级Ⅰ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例死于再出血。存活25例术后随访3~49个月,平均(26.5±2.5)个月;2例术后复发,再次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愈;其余23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及载流动脉狭窄。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DA-SIC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使用支架的数目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术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邵东传吴钧高云苏平刘俊马钢普快荣岑键昌
关键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管内栓塞弹簧圈
早期颅骨修补对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01—2019-10收治的12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骨修补的时机,将其分成早期组(术后≤3个月,50例)与晚期组(术后>3个月,71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同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结果早期组术后FIM评分、MMSE评分120.0(115.0,124.2)分和27.0(24.5,29.0)分较术前114.0(90.0,116.5)分和23.0(15.8,25.3)分均有所提高,同时晚期组术后FIM评分、MMSE评分117.0(110.0,120.0)分和26.0(18.0,27.0)分较术前115.0(105.0,119.0)分和24.0(16.0,26.0)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早期组FIM评分、MMSE评分120.0(115.0,124.2)分和27.0(24.5,29.0)分较晚期组117.0(110.0,120.0)分和26.0(18.0,27.0)分提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无死亡和感染病例,早期组和晚期组硬膜外血肿和积液发生率8%(4/50)和9.9%(7/71),癫痫发生率10%(5/50)和19.7%(14/71),脑积水的发病率4%(2/50),2.8%(2/71),术后住院时间8(7,9)d和8(7,9)d和术中失血量300(300,400)mL和300(250,35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3个月)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且更有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邵东传赵楠李进吴钧刘俊普快荣陈曦杨洲马钢
关键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颅骨修补预后
3种不同脑区定点注射6-OHDA单侧损伤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从神经行为学、组织病理和生化方面对3种不同脑区单侧定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纹状体组、黑质组、黑质+中脑腹侧被盖区组。根据脑立体定位图谱,将微量6-OHDA单点定位注入大鼠中脑黑质区、纹状体区和双点定位注入黑质区与中脑腹侧被盖区。观察阿朴吗啡诱发大鼠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tyrosine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数目,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乙酸(di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DOPAC)和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含量。结果纹状体组3周后模型稳定,黑质组与黑质+中脑腹侧被盖区组大鼠2周后稳定,3组30min内向健侧转圈数均呈升高趋势,黑质+中脑腹侧被盖区组高于纹状体组和黑质组,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纹状体组和黑质+中脑腹侧被盖区组造模成功率高于黑质组(P<0.05)。3组大鼠注射6-OHDA损伤侧纹状体中DA、DOPAC、HVA含量和TH+神经元数目均明显低于非损伤侧(P<0.05)。结论纹状体单点注射6-OHDA损伤建立PD模型成功率高,可作为研究PD的一种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李进孙杰赵楠吴钧刘俊马钢
关键词:帕金森病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现状被引量:1
2020年
血泡样动脉瘤(BBA)临床上较为罕见,多起源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前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诊断、治疗比较困难,且其出血、复发及病死致残的风险较高。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及介入杂交手术,但尚无统一方案,且其疗效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就国内外BBA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为临床选择适宜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王泽易张文才马钢岑键昌吴钧赵楠
关键词: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不可逆致死性造影剂脑病1例报道
2023年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造影剂被越来越广泛使用,其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及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等也随之增多。造影剂对神经系统的副反应的患病率约为1%~2%[1]。CIE是一种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和CT扫描异常的罕见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但仍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大部分致死性CIE病例均因为使用高渗性造影剂,对于非离子单体低渗造影剂诱发的致死性CIE报道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使用碘普罗胺造影剂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致死性CIE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治经过,旨在提高对CIE的认识。
邵东传吴钧高云刘俊马钢苏平普快荣岑键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