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万洪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泸州市科技局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肾病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阿魏酸
  • 3篇阿魏酸钠
  • 2篇丹红
  • 2篇丹红注射液
  • 2篇单侧
  • 2篇单侧输尿管
  • 2篇单侧输尿管梗...
  • 2篇单侧输尿管梗...
  • 2篇蛋白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阳离子化牛血...
  • 2篇溶酶
  • 2篇肾病综合征
  • 2篇肾脏
  • 2篇输尿管
  • 2篇输尿管梗阻
  • 2篇尿管
  • 2篇牛血清白蛋白

机构

  • 8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泸州医学院

作者

  • 8篇周万洪
  • 8篇曹灵
  • 7篇梁静
  • 7篇孙兴旺
  • 7篇邹德平
  • 2篇罗光燕
  • 1篇谭宗凤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阿魏酸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UUO大鼠给予阿魏酸钠100mg/(kg·d)腹腔注射,观察第14天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及肾间质纤维程度、ColⅠ、ColⅢ、t-PA、u-PA及PAI-1的表达。结果与UUO组相比,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差异均无显著性,肾小管纤维化程度、PAI-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降低,t-PA、u-PA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阿魏酸钠可以通过下调PAI-1及上调t-PA、u-PA而减轻UUO术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周万洪罗光燕孙兴旺曹灵梁静邹德平
关键词:单侧输尿管梗阻阿魏酸钠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川芎嗪对大鼠膜性肾病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大鼠膜性肾病的防治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川芎嗪预防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均按改良Border(1)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川芎嗪预防治疗组加用川芎嗪进行干预治疗。正式免疫第4周末取大鼠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测;取尿和血液检测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情况。结果川芎嗪组肾小球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明显减少,肾脏病理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川芎嗪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甘油三酯与模型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减少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而对肾功能起保护作用。
谭宗凤罗光燕孙兴旺曹灵梁静周万洪邹德平
关键词: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川芎嗪膜性肾病
丹红注射液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然后对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及14d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24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均较治疗前减少或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曹灵孙兴旺梁静邹德平周万洪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生化指标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氮质血症期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CRF氮质血症期住院患者20例,在艾西特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不用丹红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含量以及血肌酐(Scr)浓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1、Scr浓度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通过减少内皮细胞ET-1的产生,改善肾脏血循环,对肾功能起保护作用。
曹灵孙兴旺邹德平梁静周万洪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丹红注射液内皮素-1
阿魏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回顾研究的方法,以阿魏酸钠治疗组为实验组,尿激酶治疗组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副作用的对照研究。结果:阿魏酸钠治疗组与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其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新鲜下肢深静脉血栓,尽早用阿魏酸钠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曹灵孙兴旺周万洪邹德平梁静
关键词:阿魏酸钠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对膜性肾病大鼠造模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背景:应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C-BSA)复制实验膜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实验中,造模的合适剂量以及不同剂量C-BSA造模后成模比较的系统报道不多。目的:观察不同剂量C-BSA对膜性肾病成模的影响,探讨合适的C-BSA造模剂量。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2/2008-01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学实验室及传染免疫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由泸州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Mr66000的天然牛血清白蛋白,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成都有限公司提供。干预: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BSA3,10,16mg/kg组,每组10只。C-BSA3,10,16mg/kg组大鼠预免疫1周后,隔日尾静脉分别注射C-BSA3,10,16mg/kg正式免疫,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连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正式免疫第4周末处死大鼠,观察:①各组大鼠光镜、电镜、免疫荧光下的肾脏组织学改变情况。②各组大鼠处死前24h尿蛋白定量及尿蛋白浓度,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实验过程中C-BSA10,16mg/kg组死亡3只,随机补充。①肾脏组织学改变:光镜下造模各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均匀增厚,C-BSA16mg/kg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较其他组明显;电镜下C-BSA16mg/kg组基底膜上皮下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钉突"形成较其他组明显;免疫荧光C-BSA10,16mg/kg组可见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耀眼的弥漫性细颗粒状沉积,较C-BSA3mg/kg组更为明显。②临床指标变化:C-BSA10,16mg/kg组胆固醇、尿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C-BSA16mg/kg组血浆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c-BSA造模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程度不一,C-BSA16mg/kg成模效果最佳,且模型稳定,临床表现典型,可重复性高。
梁静孙兴旺曹灵邹德平周万洪
关键词:膜性肾病造模
阿魏酸钠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7年
周万洪曹灵
关键词:阿魏酸钠肾脏疾病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特征血管内皮损伤免疫功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不同阶段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不同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4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学实验室及传染免疫学实验室完成。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各组大鼠于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1,4,7,14d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观察各组大鼠于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1,4,7,14d的肾小管损伤与肾间质纤维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t-PA、u-PA在各组的表达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参加实验动物72只,中途共死亡5只,均及时补充,最后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为72只。①模型组术后4d,肾脏组织即表现早期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术后第7天,肾小管表现出明显损害,术后14d,肾间质纤维化表现明显。②假手术组较正常组各时间点t-PA、u-PA表达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t-PA、u-PA在梗阻初期均随梗阻时间延长表达增多,术后第4天表达最多,以后随梗阻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少。结论:在输尿管梗阻早期,肾组织可能自身代偿分泌合成t-PA、u-PA,在一定程度下有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随着纤维化的发展,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t-PA、u-PA分泌逐渐减少。
梁静孙兴旺曹灵周万洪邹德平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梗阻性肾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