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恒花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肠癌
  • 4篇直肠
  • 3篇散发性大肠癌
  • 3篇突变
  • 3篇大肠
  • 3篇大肠癌
  • 2篇多态
  • 2篇遗传性
  • 2篇遗传性非息肉...
  • 2篇遗传性非息肉...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肿瘤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肿瘤
  • 2篇息肉
  • 2篇息肉病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组织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太和医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9篇周恒花
  • 3篇陆巍
  • 3篇陆维祺
  • 3篇童汉兴
  • 2篇侯君
  • 2篇谭云山
  • 2篇汤显斌
  • 1篇施伟斌
  • 1篇樊嘉
  • 1篇施达仁
  • 1篇沈继章
  • 1篇莫善兢
  • 1篇陆永明
  • 1篇刘佳
  • 1篇朱隽
  • 1篇柳菊
  • 1篇张勇
  • 1篇李小妹
  • 1篇周晓燕
  • 1篇蔡三军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HNPCC家系hPMS2基因胚系突变及BRAF/KRAS基因突变在HNPCC筛选中的意义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恶性肿瘤综合征,也称为Lynch综合症,其特征为早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
周恒花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胚系突变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磁共振诊断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 (MRI)平扫及联合动态增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P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全部病灶显示满意。参考平扫胆管扩张情况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3 3 .3 % ,联合动态增强定性符合率提高至 86.7%。结论 :MRI平扫能较好显示病灶和胆管扩张情况 ,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可提高对PCC的定性符合率。
徐鹏举严福华王建华沈继章陈财忠施伟斌樊嘉周恒花
关键词: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磁共振MRIPCC肝脏
乳腺癌组织中Midkine、Survivin、MMP2基因用于预测预后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Midkine、Survivin、MMP2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临床随访病例的乳腺癌组织中Midkine、Survivin、MMP2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随访资料的关系。结果:62例乳腺癌病例中23例(37.1%)3项表达均阳性,18例(29.0%)2项表达阳性,21例(33.9%)仅1项表达阳性或均阴性。随肿瘤分期上升,表达阳性率增加。以阳性率作为危险度,显示阳性率与远处转移发生(P<0.001),及5年存活率下降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Midkine、Survivin、MMP2有助于判断预后。
陆巍张勇童汉兴周恒花陆维祺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MIDKINESURVIVINMMP2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MSH6基因胚系突变的测序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中MSH6基因胚系突变。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39个无胚系MSH2及MLH1基因突变、符合不同临床标准的中国人HNPCC家系先证者MSH6基因各外显子胚系突变;对137名正常人胚系基因组DNA进行错义突变相应外显子的测序分析。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有突变的先证者肿瘤组织MSH6蛋白表达。结果在39个HNPCC先证者中共发现6个MSH6基因的胚系突变,分别位于第4、6、9和第10外显子;突变类型为4个错义突变、1个无义突变、1个剪接区的插入突变;对4个错义突变的相应外显子的测序分析显示:137名正常人胚系基因组DNA5例具有第6外显子1163密码子处的c.3488A〉T的错义突变,约占3.65%(5/137),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其余错义突变在正常人群中均未发现。在6例有MSH6基因胚系突变家系的肿瘤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除1例为SNP的肿瘤组织MSH6蛋白阳性表达外,其余均为阴性表达。经过查询国际HNPCC突变数据库及SNP数据库证实上述突变中5个为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病理性突变,1个为新发现的SNP。结论MSH6基因胚系突变在符合不同临床标准的中国人HNPCC中均起一定作用,对无MSH2及MLH1基因胚系突变的先证者行MSH6基因胚系突变的测序分析对确诊HNPCC家系是必要的。
颜士岩周晓燕蔡三军于宝华张太明李小妹陆永明周恒花莫善兢杜祥施达仁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
乳腺癌组织中期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期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病理标本中期因子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64例乳腺癌病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79.7%(51/64例)患者中期因子表达阳性,中期因子表达检测率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中期因子的检出与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中期因子与乳腺癌的进展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中期因子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陆巍童汉兴周恒花朱隽陆维祺
关键词:乳腺癌
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散发性大肠癌中存在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脱嘌呤 /嘧啶核酸内切酶 (aprimidinic/ apurinic endonuclease/ redox factor- 1,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筛选、DNA测序的方法检测 15 0例散发性大肠癌和 14 3名健康人外周血 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的基因突变或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散发性大肠癌 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中共检出 2个多态性位点 ,分别为 4 5 3G→T和 12 4 7A→ G。4 5 3T和 12 4 7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3%和 5 .7% ;对照人群中上述两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0 5 %和 4 .5 5 % ,其基因型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散发性大肠癌和健康人群中两位点的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的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无关。该区多态性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种族差异。
汤显斌侯君谭云山周恒花刘佳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散发性大肠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XRCC1和APEX基因DNA损伤修复功能区多态性及APC基因突变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关系研究
目的:检测XRCC1基因Codon194、Codon399和APEX基因Codon148多态性,及APC基因Codon1339-1436区突变,探讨这些区域的单个基因变异和多个基因联合变异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生之间的可能关系...
周恒花
关键词:XRCC1基因APC基因大肠癌突变PCR-SSCP
文献传递
亚甲蓝和^(99m)Tc-硫胶体联合定位技术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和^(99)锝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C)联合在体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的可行性。方法:1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行亚甲蓝和TSC联合定位并活检SLN。对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SLN加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 20,CK_(2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5例结直肠癌患者SLN的检出率为80%(12/15),每例检出1~4个SLN,平均2个。SLN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为91.7%,灵敏度为50%,阴性预测值为90.9%,假阴性率为8.3%。在11例常规HE染色检测SLN阴性的患者中有2例CK20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论:亚甲蓝和TSC联合在体定位检测结直肠癌SLN对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潜在价值。
童汉兴罗文杰陆巍周恒花柳菊陆维祺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
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中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了解散发性大肠癌中脱嘌呤 /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 ,APEX ,Ape/Ref 1,HAP1)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遗传变异状况。方法 :收集散发性大肠癌及相应癌周正常肠黏膜各 15 0例 ,抽提基因组DNA ;采用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泳电泳 (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 trophoresis ,DGGE)筛选、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散发性大肠癌中APEX基因exon1、exon2和exon3的基因变异。结果 :4例exon1扩增片段DGGE图谱出现异常条带 ,经测序证实肿瘤及相应正常组织存在 4 5 3G→T巅换 ,基因型均为GT ;exon2未发现异常泳动条带 ;16例exon3扩增片段的DGGE图谱出现异常条带 ,测序发现exon3存在 12 4 7A→G转换 ,该变异导致APEX基因第 6 4位密码子由ATC变为GTC ,相应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 ,肿瘤及癌周正常黏膜具有相同基因型。结论 :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 12 4 7A→G多态性在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的频率远高于国外报道正常人群中的频率 。
汤显斌谭云山侯君周恒花卢韶华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遗传学核苷酸类遗传学多态现象遗传学琼脂凝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