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牮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周围型
  • 2篇PET
  • 2篇CT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态增强CT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诊...
  • 1篇早期周围型肺...
  • 1篇头颅
  • 1篇头颅CT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病
  • 1篇肿瘤病灶
  • 1篇周围型肺癌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机构

  • 6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周牮
  • 3篇廖凤翔
  • 2篇李滋聪
  • 2篇曾炳亮
  • 2篇魏江平
  • 1篇林小琪
  • 1篇陈志坚
  • 1篇鲍坤旺
  • 1篇俞菊红
  • 1篇胡少波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增强CT协同磁共振(MRI)扫描在周围型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周围型肺部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接受增强CT、MRI和联合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情况,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三种检查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与单一CT和MRI检查比较,联合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协同MRI扫描用于周围型肺包块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周牮胡少波李滋聪
关键词:磁共振扫描肿瘤病灶
多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综合分析增强CT、高分辨率CT(HRCT)及18 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以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行动态CT增强、HRCT、PET/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计算这3种方法及两两联合检查对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3种检查方法中PET/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最高,两两联合检查中PET/CT和增强C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且优于任一种单一检查方法。结论多种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尤其是PET/CT和增强CT的联合应用。
曾炳亮廖凤翔周牮魏江平
关键词:CT增强高分辨率CTPETCT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肝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肝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共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MRI检查,测得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收集所有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包括肝功能分级、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有无微血管侵犯。分析ADC值与肝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绘制ADC值诊断低分化肝细胞癌及微血管侵犯的ROC曲线。结果ADC值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微血管侵犯呈负相关(P<0.05)。当ADC值≤1.097×10-3mm2/s,其诊断低分化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74.4%、77.7%、58.0%、88.0%、76.7%。当ADC值≤1.138×10-3mm2/s时,其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69.4%、67.0%、43.9%、85.5%、67.7%。结论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微血管侵犯呈负相关,通过术前ADC值的测量可为肝细胞癌治疗提供参考。
周牮陈志坚
关键词:肝细胞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分化程度
头颅CTA成像在囊状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头颅CT血管造影术(CTA)成像在囊状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囊状动脉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破裂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破裂组(n=97)和未破裂组(n=103),采用CTA技术对患者实施颅内检查,对瘤体长度、瘤颈宽度、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子囊情况,对CTA检查结果与颅内动脉瘤破裂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结果破裂组患者瘤体长度、瘤颈宽度、AR值、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值)以及动脉瘤倾斜角显著高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有44例患有子囊,发生率为45.36%,未破裂组有14例患有子囊,发生率为13.59%。破裂组子囊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瘤体长度、瘤颈宽度、AR值、SR值、动脉瘤倾斜角以及子囊情况有关,瘤体越长、瘤颈越宽、发生子囊等均会增加破裂风险,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周牮魏江平俞菊红李滋聪
关键词:囊状动脉瘤形态学分析
动态增强CT与^(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动态增强CT、18F-FDG PET/CT(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研究增强CT图像中肝脏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及PET/CT显像肝脏病灶感兴趣区(ROI)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等综合结果,比较增强CT、PET/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6例肝脏病变中,原发性肝癌27例,其他病变9例。增强CT及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4%、56%、70%及63%、44%、58%,而增强CT结合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89%、67%、83%。结论 PET/CT对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检出率低于增强CT。PET/CT对肝细胞癌尤其高分化肝癌诊断易出现假阴性,而增强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存在明显缺陷,但PET/CT显像结合增强CT能较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曾炳亮廖凤翔周牮林小琪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18F-FDGPET
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鲍坤旺周牮廖凤翔
关键词:颅底骨折CT高分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