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豪杰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电池
  • 13篇锂离子
  • 12篇锂离子电池
  • 12篇离子电池
  • 10篇离子
  • 5篇正极
  • 5篇正极材料
  • 3篇电解液
  • 3篇
  • 2篇电池正极
  • 2篇电池正极材料
  • 2篇电化学
  • 2篇电解质
  • 2篇修饰
  • 2篇研磨微电极
  • 2篇溶剂
  • 2篇内酯
  • 2篇锂离子电池正...
  • 2篇锂锰氧化物
  • 2篇磺酸

机构

  • 16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广州市天赐高...

作者

  • 16篇周豪杰
  • 14篇李伟善
  • 10篇许梦清
  • 8篇吕东生
  • 7篇左晓希
  • 6篇袁中直
  • 3篇刘建生
  • 2篇卢雷
  • 2篇向兴德
  • 2篇黄启明
  • 2篇陈敏
  • 2篇邢丽丹
  • 2篇吕俊
  • 2篇陈东瑞
  • 2篇李永俊
  • 1篇林祥坚
  • 1篇武繁华
  • 1篇龚德华
  • 1篇徐金富
  • 1篇谭春林

传媒

  • 3篇电池工业
  • 2篇电池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电源技术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铋修饰LiMn_2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2O4及其表面Bi修饰材料,通过聚丙烯酸(PAA)螯合的Bi(NO3)3溶液浸泡LiMn2O4以及煅烧合成了PAA-Bi/LiMn2O4材料.采用TGA、XRD、SEM、循环伏安和充放电循环研究了3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研究表明,Bi修饰的2种LiMn2O4材料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均提高.PAA浸泡-煅烧法的优点是避免了杂质Bi2Mn4O10的形成,PAA-Bi/LiMn2O4的首次放电容量损失较少,同时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高.
谭春林周豪杰许梦清吕东生
关键词:LIMN2O4聚丙烯酸锂离子电池
层状LiMnO_2的结构与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比较了两类不同的层状LiMnO2———m-LiMnO2和o-LiMnO2的结构和性质。解释了层状LiMnO2结构不稳定、易向尖晶石结构转变的原因。介绍了层状LiMnO2的改性方法,尤其是不同元素掺杂和表面改性。
卢雷吕东生周豪杰李伟善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层状LIMNO2掺杂表面处理
锂离子电池PC基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介绍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石墨在D EC、D M C、EM C和PC单组分电解液以及以PC、E C为基础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D EC、D M C和EM C 3种线型碳酸酯溶剂表现出相似的伏安行为,而环状碳酸酯溶剂PC则表现出不同的伏安行为,单纯用PC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PC极易嵌入石墨中,并使锂离子在石墨中的脱出峰电位变正;线型碳酸酯溶剂DM C与PC的混合可以降低锂离子在石墨中的脱出峰电位,但不能抑制PC嵌入石墨电极;EC能对PC嵌入石墨电极起抑制作用,通过调整溶剂的配比可以完全抑制PC嵌入石墨。研究了PC,EC及DM C混合溶剂电解液的053048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电池的初始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随着电解液中D M 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电解液组成为1m olL/LiPF6/EC∶PC∶DM C=1∶1∶4的电池初始容量接近理论容量,经5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很少,容量保持率高达97%。
许梦清左晓希周豪杰李伟善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
丁磺酸内酯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及负极界面的影响被引量:19
2006年
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添加剂丁磺酸内酯(BS)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次循环过程中,BS具有较低的最低空轨道能量,优先于溶剂在石墨电极上还原分解,并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在含BS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的热稳定性高,在70℃下储存24h后,膜电阻和电荷迁移电阻大小基本保持不变,而在不含BS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的热稳定性较差,在70℃下储存24h后,膜电阻和电荷迁移电阻大小有明显的增加.从BS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加入少量的BS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室温放电容量、低温及高温储存放电性能.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周豪杰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
用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Sub>0.201</Sub>Ni<Sub>0.133</Sub>Co<Sub>0.133</Sub>Mn<Sub>0.533</Sub>]O<Sub>2</Sub>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Sub>0.201</Sub>Ni<Sub>0.133</Sub>Co<Sub>0.133</Sub>Mn<Sub>0.533</Sub>]O<Sub>2</Sub...
李伟善陈东瑞陈芷婷余启鹏陈敏周豪杰向兴德邢丽丹丘倩媛吕俊李永俊
文献传递
铋修饰对尖晶锂锰氧化物性能的改善作用
<正>作为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尖品石锂锰氧化物(LiMn2O4)具有价康、无毒、制备简易等优点,但是循环过程中的容量损失快的缺点,成为其市场化的最大障碍。一般有两种方法能抑止其容量损失,掺杂和包覆。作为掺杂用的...
周豪杰李伟善吕东生许梦清黄启明
文献传递
锂二次电池功能电解质的研究与开发
李伟善左晓希刘建生许梦清黄启明徐金富吕东生武繁华周豪杰
该项目对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纯化方法、溶剂及功能添加剂的电化学行为、电解质的稳定机理、固体电解质膜的形成机理和性能、防过充安全性能机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精馏和分子筛技术开发出快速、高效的溶剂和电解液的纯化工艺;研...
关键词: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纯化工艺电化学
丁磺酸内酯(BS)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正>随着移动终端电子产品混合动力电动车的高速发展,对电池的循环性能、高低温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的这些性能不仅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液的组成及添加剂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添加剂能够对电池性...
许梦清左晓希周豪杰李伟善刘建生袁中直
文献传递
石墨电极在PC系电解液中的嵌锂行为被引量:6
2006年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石墨电极在PC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溶剂为PC时,PC在石墨电极上大量分解并同Li+一起嵌入石墨层中,导致石墨完全剥落,通过调整溶剂的组成和配比,可抑制PC嵌入石墨电极。对石墨电极在PC系电解液中的首次充放电研究表明:随着电解液中DMC含量的增加,电池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减小。对含PC系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研究表明:电池的初始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随着电解液中DM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电解液组成为1 mol/L LiPF6/EC+PC+DMC(1∶1∶4)时,电池初始放电容量为784.2 mAh,经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7.0%。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周豪杰刘建生袁中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
用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Sub>0.201</Sub>Ni<Sub>0.133</Sub>Co<Sub>0.133</Sub>Mn<Sub>0.533</Sub>]O<Sub>2</Sub>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Sub>0.201</Sub>Ni<Sub>0.133</Sub>Co<Sub>0.133</Sub>Mn<Sub>0.533</Sub>]O<Sub>2</Sub...
李伟善陈东瑞陈芷婷余启鹏陈敏周豪杰向兴德邢丽丹丘倩媛吕俊李永俊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