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俐 作品数:37 被引量:114 H指数:6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GLI-2和SFRP-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GLI-2(GLI family zinc finger 2)和SFRP-1(Secrel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1)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2份MB组织中GLI-2和SFRP-1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之间及其与MB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2例MB中,GLI-2和SF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6/32)和68.75%(22/32);MB中GLI-2和SFRP-1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1在SHH-MB与NON-SHH-MB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I-2与SFRP-1在MB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GLI-2和SFRP-1的异常表达可能对MB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GLI-2和SFRP-1可作为MB重要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对MB患者危险度评估及患者术后放化疗方案的选择。 何密斯 李昱 林晓 郑维萍 唐俐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51例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MB)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M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2010年确诊的MB,分析其症状、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预后。33例通过电话或信件随访。结果男27例,女24例,年龄1~56岁(平均14.5岁)。常见症状为头痛(96%)、呕吐(88%)和行走不稳(62.7%)。肿瘤主要位于小脑半球、第四脑室和颅后窝。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分为:2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18例伴有广泛结节型,9例间变型,3例大细胞型。肿瘤组织细胞密集,多有核分裂,胞浆少,有的呈假菊形团排列。免疫组化检测该肿瘤表达CD99(12/14),S-100(6/1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9/14)和突触素(Syn)(5/14)。获得患者是否继续生存、有无复发、转移或死亡的随访信息。结论最常见的MB为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其次分别为伴有广泛结节型、间变型和大细胞型。大细胞和间变型MB患者预后差,如果患儿年龄小于3岁,手术切除程度不够,或有脑脊液、脊柱、幕上或全身转移,则预后更差。 唐俐 林晓 李昱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姜黄素对髓母细胞瘤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髓母细胞瘤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设对照组(Ct组)和姜黄素处理组(Cur组)。Cur组用20、40、60、80、100μmol/L姜黄素处理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aoy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I3K、p-Akt和Akt在细胞中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PI3K、p-Akt和Akt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0.05)。姜黄素作用48 h抑制作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829,P<0.05),且IC50为35μmol/L,细胞凋亡也最明显(29.7%)。PI3K、Akt和p-Akt蛋白在Ct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84.8%和87.5%;Cur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分别为25.3%、58.8%和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Ct组PI3K、Akt和p-Akt蛋白灰度比值分别为(1.141±0.032)、(1.047±0.174)、(1.173±0.013);Cur组PI3K和p-Akt蛋白灰度比值降低,分别为(0.875±0.029)、(0.958±0.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0,33.482,P<0.05)。RT-PCR显示Ct组PI3K mRNA灰度比值显著高于Cur组[(1.166±0.031)vs(0.833±0.033),t=12.468,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阻碍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毛蜀 何密斯 刘桂元 张雄 李昱 唐俐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姜黄素 PI3K/AKT信号通路 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中线粒体自噬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只雄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3月龄组、6月龄组、9月龄组和12月龄组,以C57小鼠为对照组。获取海马组织,通过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形态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和Miro1的表达水平;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月龄增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区神经元中线粒体损伤的病理变化呈逐渐加重的过程,即线粒体明显水肿、透明,嵴排列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野生小鼠组比较,LC3、P62、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在6月龄组、9月龄组和12月龄组小鼠中明显增高(P<0.05),而Miro1蛋白却明显降低(P<0.05),Tom20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月龄的增加,其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病理改变呈动态,线粒体自噬呈动态增强但伴随线粒体清除障碍。 李世杰 唐俐 周凡琳 熊晓敏 张雄 李昱关键词:AD小鼠 不同月龄 海马 线粒体 髓母细胞瘤的研究新视角 被引量:1 2013年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于儿童,预后极差。MB的标准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和/或联合放化疗,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放化疗后遗症大大降低了存活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基因组模式的分型方式对MB有了全新的认识视角。目前普遍认为MB可分为4个独立的分子类型,即WNT型(WNT subtype)、SHH型(SHH subtype)、3型(Group 3)和4型(Group 4)。各个亚型之间在临床特征、病理分型、分子生物学、预后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区别。深化MB分子生物学研究,探索各亚型特有的发病机制,优化危险分层标准及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找到新的高效、低毒副作用的药物,提高患者生存率、减低治疗后遗症将成为MB研究的新焦点。 何密斯 李昱 唐俐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基因组学 分子分型 辛二酰苯胺氧肟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HDACi)辛二酰苯胺氧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以不同浓度的SAHA分别处理24和48 h,另设不加SAHA的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15μmol/L SAHA处理48 h的HUVEC凋亡和细胞周期,基质胶体外血管生成试验检测HUVEC的体外成管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SAHA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SAHA浓度高于80μmol/L时,抑制率增加不明显,24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60.53和30.49μmol/L;经15μmol/L SAHA处理48 h,与对照组相比,HUVEC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01),G0/G1期比例明显降低(P<0.001),体外成管能力明显下降,P21、caspase-3激活型、caspase-9酶原和激活型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 SAHA能够抑制HUVEC增殖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使P21、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上调,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陈粼波 张力 李龙江 唐俐 姜蓉 沈宜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血管形成 髓母细胞瘤中Atoh1与Wnt/β-catenin和Shh通路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儿童最常见的脑肿瘤,Wnt与Shh信号通路与MB的发生密切相关。Wnt通路中的β-catenin能抑制Atoh1,而Atoh1调节Shh通路中的Gli2表达,Atoh1作为一个交汇点介导这两条通路的cross-talk。有关Wnt/β-catenin与Shh通路cross-talk的作用机制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有望为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李昱 唐俐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WNT/Β-CATENIN通路 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对人乳癌细胞株的作用 2003年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联合用药的效应。结果:MMC、5-Fu单用及联合应用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效应也增加;TAM与MMC、5-Fu合用时,对MDA-MB-435S细胞作用不明显;MMC与5-Fu高浓度合用时呈协同作用,低浓度时呈拮抗作用;两药合用时浓度比例变化及给药时间次序对效应影响不大。结论:MMC与5-Fu高浓度合用时为协同作用,低浓度时为拮抗作用。TAM与MMC、5-Fu合用时,对MDA-MB-435S细胞作用不明显。两药合用效应大小与两药浓度比例及给药时间次序无关。 苏新良 吴凯南 唐俐关键词:药物疗法 丝裂霉素 5-氟尿嘧啶 三苯氧胺 乳腺癌相关抗原ROR1 H-2Kd限制性CTL表位预测及初步鉴定 2016年 目的:预测并鉴定乳腺癌相关抗原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like orphan receptor 1,ROR1)H-2Kd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为研究以ROR1为靶点的乳腺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乳腺癌相关抗原ROR1 H-2Kd限制性CTL表位,选取预测软件中评分较高的抗原表位肽进行人工合成及纯化。肽结合试验检测抗原表位肽与H-2Kd分子的亲和力。选用亲和力较高的抗原表位肽体外刺激脾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的分泌。结果:预测的4条候选ROR1 CTL表位肽均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在30μg/ml时均大于1.5。ELISA结果显示表位肽ROR1(NYMFPSQGI)可在体外有效诱导IFN-γ和IL-12细胞因子的产生。结论:ROR1(NYMFPSQGI)为乳腺癌相关抗原ROR1H-2Kd限制性CTL表位,为研究以ROR1为靶点的乳腺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马天明 张娜 郑维萍 陈黎 唐俐 苏新良关键词:乳腺癌 CTL表位 生物信息学方法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8 2005年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逐渐形成较成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培养对象的充分认识、认真的课前准备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改革方法,使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唐俐 骆云鹏 段红 李龙江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 留学生 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