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国涛

作品数:81 被引量:20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体外
  • 14篇细胞
  • 13篇肿瘤
  • 10篇黄酮
  • 9篇酰胺
  • 9篇抗肿瘤
  • 9篇类化合物
  • 9篇化合物
  • 9篇活性
  • 9篇甲氧基
  • 9篇癌细胞
  • 8篇胶束
  • 6篇蛋白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胰岛素抵抗
  • 6篇靶向
  • 5篇衍生物
  • 5篇药物
  • 5篇药学

机构

  • 75篇南华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北京因科瑞斯...
  • 1篇湖南恒生制药...
  • 1篇紫光古汉集团...

作者

  • 81篇唐国涛
  • 23篇曹轩
  • 21篇郭玉
  • 17篇贺冬秀
  • 17篇喻翠云
  • 17篇王哲
  • 13篇邹柳
  • 12篇雷小勇
  • 11篇陈临溪
  • 11篇熊淑娟
  • 10篇郑兴
  • 9篇李兰芳
  • 7篇刘映
  • 6篇黄榕彬
  • 5篇刘娟
  • 5篇谢志忠
  • 4篇刘运美
  • 4篇彭俊梅
  • 3篇邢沙沙
  • 3篇陈淑娴

传媒

  • 7篇临床合理用药...
  • 7篇中南医学科学...
  • 6篇肿瘤药学
  • 3篇广州化工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应用化工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13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H敏感性PAMAM-PEG-C_(12)-hyd-DOX的合成与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制备PAMAM-PEG-C_(12)-hyd-DOX酸敏感高分子聚合物胶束,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方法树状高分子聚酰胺通过酸敏感的腙键共轭阿霉素形成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改良的薄膜溶剂法自组装形成胶束,~1HNMR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确证PEG与阿霉素的接枝率,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电位,并对阿霉素胶束的体外释放药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树状高分子聚酰胺通过腙键键合阿霉素聚合物胶束的平均粒径为(68.4±2.4)nm,Zeta电位为-8.42 mV。通过酰胺键连接的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63.4±3.6)nm,Zeta电位为36.03 mV。PAMAM-PEG-C_(12)-hyd-DOX聚合物胶束较PAMAM-PEG-C_(12)-amide-DOX聚合物胶束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结论该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伍小娟熊淑娟邓湘萍王哲熊润德刘娟邹柳曹轩唐国涛
关键词:体外释放
荠菜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单糖组成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荠菜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分析其单糖组成。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总多糖,除蛋白,用Sephadex G-75进行纯化,水解后用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分离得到两个多糖组分1和2。气相色谱鉴定出其中四种单糖组成,D-木糖、L-鼠李糖、D-甘露醇和D-葡萄糖,其组成比例为1:1.8:270.8:1。结论从荠菜多糖中分离出两种多糖组分,组分2由8种多糖组成,鉴定出其中4种。
王华熊淑娟曹轩陈临溪唐国涛
关键词:分离纯化单糖组成气相色谱
SP600125改善TNF-α诱导的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
2011年
目的观察SP600125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用TNF-α(4 ng/mL)刺激人肝癌细胞HepG2,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蒽酮法检测细胞内糖原合成;Western blot检测JNK和p-JNK的表达。结果 TNF-α刺激HepG2后细胞内糖原合成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SP600125能显著抑制TNF-α对JNK的激活,并促进细胞内糖原合成。结论 SP600125能改善TNF-α诱导的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
李兰芳郭玉唐国涛喻翠云陈临溪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肝癌细胞
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的转铁蛋白-PEG-PAMAM-CPT复合物的研究
目的探讨Tf修饰的主动靶向纳米载药复合物进行肿瘤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琥珀酸酐为连接分子,制备载CPT的PAMAM-PEG复合物,以Tf为靶向头基,修饰在PEG外侧端构建主动靶向的长循环的纳米载药系统进行体外释放、肿瘤...
唐国涛朱赛杰洪鸣凰姜嫣嫣裴元英
关键词:转铁蛋白喜树碱
文献传递
黄酮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根据药效基团拼合原理,苯三甲氧基在黄酮B环上进行结构修饰,再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衍生化得到9个全新的3'4'5-三甲氧基-7-羟基黄酮苯并咪唑衍生物。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12对MGC-803细胞株和MCF-7细胞株更为敏感。其中,化合物8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好,对胃癌细胞MGC-803、乳腺癌细胞MCF-7和肝癌细胞HepG-2的IC_(50)值分别为20.47±2.07μmol/L、43.42±3.56μmol/L和35.45±2.03μmol/L,均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化合物8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探究其抗肿瘤活性与活性机制。
俞晨泽袁昊黄晓敏郑瑰琼邓湘萍王哲曹轩唐国涛
关键词:黄酮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
吡格列酮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中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并探讨吡咯列酮对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高脂组,吡咯列酮组、吡咯列酮+高脂组。喂养12周后,称体重后断尾法留取空腹血标本,取血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糖原检测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中糖原含量;D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中的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结果:正常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为-3.47±0.39,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大鼠空腹血糖水平上升,而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为-6.29±0.54,吡咯列酮能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为-4.54±0.33。蒽酮法的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肝组织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到(13.6±2.7)mg/g,吡咯列酮能促进肝脏糖原合成[(19.62±2.88)mg/g]。DHE染色显示肝组织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显著增加,吡咯列酮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结论: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肝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显著增加,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吡咯列酮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
李兰芳陈临溪郭玉唐国涛喻翠云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氧化应激
药物化学互动式网络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互动教学和药物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本文对互动教学网络的设计组建、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建立以及教学效果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药物化学互动式网络教学是一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且有效的路径。
贺冬秀喻翠云李兰芳彭俊梅唐国涛陈洪飞
关键词:药物化学互动教学网络环境教学改革
灯盏花素维生素E-TPGS聚合物胶束的表征及体外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VE-TPG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TPGS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似球形,平均粒径为(20±2.62)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0±2.14)%和(5.8±0.19)%;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制备的TPGS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均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李云贵邹柳罗芳贞唐国涛
关键词:灯盏花素聚合物胶束体外评价
转铁蛋白修饰的CPT-PAMAM-PEG复合物的肿瘤靶向研究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每年新增近1千万例。近几年对肿瘤生理深入的探索,促进了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发展,其死亡率有所下降。目前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放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
唐国涛
关键词:转铁蛋白复合物主动靶向
文献传递
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合成一系列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白杨素为起始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引入苯并咪唑衍生物,合成9个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3~11。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3~11对人源性胃癌细胞MGC-803,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 G-2和鼠源性胃癌细胞MFC的体外抗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10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情况。结果合成的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均用1H NMR,MS确证。相比于乳腺癌细胞MCF-7和肝癌细胞Hep G-2,化合物3~11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活性更好。化合物4、6、7、9、10、11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活性优于白杨素,化合物7、10、11对胃癌细胞MGC-803和胃癌细胞MFC的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其中化合物10对鼠源性胃癌细胞MFC的IC 50值为(25.72±3.95)μM。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0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逐渐减少。结论化合物10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最强,能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MFC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化合物10可作为抗肿瘤候选药物进一步优化和评价。
聂少林王海洋许泽峰邓湘萍王哲曹轩唐国涛
关键词:白杨素苯并咪唑体外抗肿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