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艳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温度系数
  • 1篇倒木
  • 1篇性状
  • 1篇叶性状
  • 1篇原位
  • 1篇气体交换
  • 1篇温带森林
  • 1篇纤维素
  • 1篇离体
  • 1篇木质素
  • 1篇呼吸速率
  • 1篇光合作用
  • 1篇粗木质残体

机构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4篇唐艳
  • 3篇王传宽
  • 2篇张利敏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呼吸的时间动态被引量:12
2010年
粗木质残体(CWD)呼吸释放出的CO2(RCWD)与温度的关系是森林生态系统RCWD年通量估测的基础,是随树种和时间而变化的,但这种关系的时间动态目前尚不清楚。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自然条件下东北东部山区典型天然次生林中11个主要树种RCWD的时间动态,尤其注重于其日变化格局及其对温度的响应。测定树种包括:白桦、山杨、紫椴、胡桃楸、蒙古栎、色木槭、春榆、红松、黄檗、兴安落叶松和水曲柳。结果表明:在测定的生长季期间,11个树种RCWD的日动态多表现为受10cm深的CWD温度(TCWD)驱动的单峰曲线日变化格局,RCWD最高值出现在13:0015:00时,明显滞后于气温(TA)的日变化。然而,在7月和8月份RCWD对温度的响应不明显,呈现出无峰或多峰的日变化格局。各树种均表现为白昼RCWD平均值高于黑夜。RCWD与TCWD、TA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但与测定前两个小时的TA相关更紧密,说明RCWD对TA响应的滞后性。RCWD温度系数(Q10)平均为2.61,但随树种和季节而变化。Q10值波动在1.74(白桦)和4.20(蒙古栎)之间,并有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粗木质残体分解碳释放的估算应该考虑RCWD温度敏感性随树种和时间的变化特性。
张利敏王传宽唐艳
关键词:粗木质残体温度系数
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初期结构性成分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长期定位跟踪实测方法,比较分析我国东北温带森林11个主要树种粗木质残体(CWD)分解初期3 a中结构性成分的差异、变化以及与其呼吸速率(RCWD)的关系。测定树种包括:软阔叶树种(白桦、山杨、紫椴)、硬阔叶树种(胡桃楸、蒙古栎、色木槭、春榆、黄檗、水曲柳)和针叶树种(兴安落叶松、红松)。结果表明:11个树种CWD木质素含量(Lc,%)和综纤维素含量(Hc,%)差异显著(P<0.001),其中软阔叶树种的Lc最低。木质素含量与N含量的比值(Lc/N)依次为:针叶树种>硬阔叶树种>软阔叶树种。经过3 a的分解,大部分树种(除了紫椴和春榆)的Lc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显著(P>0.05);而其木质素密度(Ld,g/cm3)和综纤维素密度(Hd,g/cm3)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P<0.05),软阔叶树种损失最多,针叶树种损失最少。所有树种Lc/N值均增大。将RCWD标准化成温度为15℃时(R15)比较发现,在CWD形成初期(2005年)不同树种的R15有所差异;阔叶树种的R15及其温度系数(Q10)均高于针叶树种。经过3 a的分解,除兴安落叶松、色木槭和水曲柳外,其它树种的R15出现了不同程度减小。总体看来,软阔叶树种R15减少了32.0%,而针叶树种R15则增加了23.1%。另外,针叶树种的Q10增大,而阔叶树种的Q10则基本保持不变。R15与Hc呈正相关,与Lc和Lc/N呈负相关。CWD分解初期3 aR15的变化率与Hc的变化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结构性成分的变化是导致CWD分解初期RCWD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张利敏王传宽唐艳
关键词:倒木木质素纤维素温度系数
东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可行的离体测定方法被引量:18
2011年
树木光合作用的测定常因植株高大而难以开展,其中离体测定是解决途径之一。但离体测定的方法及其可靠性因树种而异。选取东北东部温带森林中特性各异的7种主要树种:针叶树(红松(Pinus koraiensis)、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散孔材(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环孔材(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黄榆(Ulmus macro-carp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首先采用光合速率恢复到光合诱导前稳定值90%的时间(T90)长短和叶片蒸腾速率(E)的大小评估离体叶片水分供应状况及其光合活力,以此确定较优的离体测定方案;同时,观测离体叶片的光合活力稳定时间;最后通过比较原位测定和采用所确定的较优离体方案测定的各树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论证采用离体测定光合作用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除蒙古栎外的6个树种的离体叶片均具有较高、较稳定的水分供应和光合活力。离体枝条或复叶插入水中,环剥去除切口处3cm左右的韧皮部和剩余叶片的方法,是这6个温带树种叶片光合能力的较优离体测定方法。6个树种叶片的T90受树木特性的影响而差异显著(p<0.05),其中环孔材树种的T90显著高于散孔材和针叶树种。6个树种离体叶片在1h内均有较高、较稳定的水分供应和光合活力。在此期间离体所测得的绝大多数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与其原位测定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该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树木叶片光合作用的离体测定方案,适用于蒙古栎以外的其他6个温带树种。
唐艳王传宽
关键词:气体交换原位离体温带森林
东北主要温带植物叶性状的种音差异及其相关关系
唐艳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