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敏
-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波照射肺俞穴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患者采用微波照射肺俞穴联合孟鲁司特钠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波照射肺俞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与CCIQ评分、IgE、ECP、EOS计数和hs-CRP水平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恢复平稳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患儿,采用微波照射肺俞穴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方案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马娟萍夏家敏
-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慢性咳嗽孟鲁司特钠
- 川畸病30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川畸病它是一种原因不明,累及全身多系统急性血管炎性疾病,为了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科1996-2003年收治的30例川畸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4个月-11岁,其中-1岁4例,-2岁13例,-3岁8例,-4岁5例,发病季节1-3月12例,4-6月9例,7-9月3例,10-12月6例。
- 郝聪荣夏家敏马宏
- 关键词:川畸病发病季节炎性疾病急性血管发病年龄阿司匹林治疗
- 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研究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儿科进行实习的医学生4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实习,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变化比较,及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核心能力评分中临床护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教学咨询、评判性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为日后临床医患沟通方面建立良好的基础,更符合日后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
- 夏家敏温冬梅马娟萍张蓉于英
- 关键词: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
- TIRAP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关联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Toll/白细胞介素-1受体结构域衔接蛋白(TIRAP)与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RTI)易感性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纳入RRTI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治疗的社区获得肺炎(CAP)患儿80例为CAP组,选择同期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0名作为对照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检测TIRAP基因rs8177374位点基因分型。分析三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将RRTI患儿按病情分为病情严重组和病情较轻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RRTI患儿TIRAP基因rs8177374位点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并对不同基因RRTI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RRTI组TIRAP基因rs8177374位点CC、CT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27%、34.31%、53.43%均高于CAP组及对照组(P<0.05);CAP组与对照组TIRAP基因rs817737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病情严重患儿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28%、67.95%均高于病情较轻组(P<0.05),CC/CT型与TT型性别、年龄、病程、年平均发作次数、家族史、呼吸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CT型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TT型(P<0.05)。结论外周血TIRAP基因rs8177374位点CC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加本地区儿童RRTI的易感性。
- 马宏周立夏家敏张蓉万倩徐建萍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 先天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 2005年
- 患儿,男,26天.因面色苍白3天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母孕39周顺产,产后一般状况良好,Apgar评分不详,出生时体重3500g,无明显青紫、窒息及产伤史.产后2天出现面部黄染,逐渐遍及全身,精神食纳尚可,无发热、面色苍白,无皮肤出血点、排白陶土样便、排茶色尿史等症状,黄染进行性加重.
- 窦心灵朱建敏何贵山夏家敏
- 关键词: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面色苍白先天性产后进行性青紫
- 趋化因子配体检测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早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检测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早发型败血症(EO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90例GBSEOS新生儿作为研究组,以1:1配对原则选取孕母GBS定植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Ⅰ组、正常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Ⅱ组。对比3组及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患儿脐动脉血趋化因子CX3C配体3(CX3CL3)、趋化因子CXC配体9(CXCL9)、趋化因子CXC配体10(CXCL10)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趋化因子配体水平与临床特征间关系及预测新生儿GBSEOS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脐动脉血CX3CL3、CXCL9、CXCL10水平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Ⅰ组脐动脉血CXCL9、CXCL10水平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儿及孕母是否胎膜早破、是否绒毛膜羊膜炎患儿脐动脉血CX3CL3、CXCL9、CXCL10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CX3CL3、CXCL9、CXCL10联合预测新生儿GBSEOS的AUC值0.899大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CX3CL3、CXCL9、CXCL10水平变化与新生儿GBSEOS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评估GBSEOS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 夏家敏温冬梅马娟萍张蓉于英倪倩
- 关键词:新生儿B族链球菌趋化因子配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气管插管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拔管后nCPAP模式治疗NRDS
-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结合原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拔管后nCPAP模式治疗N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NICU收治的82例NRDS病儿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
- 夏家敏高妍温冬梅郑雪玲王刚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 文献传递
- 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采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冠状动脉内径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得以改善,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针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采用司他丁+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体现出明显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了更有效、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 马娟萍夏家敏
- 关键词:川崎病乌司他丁丙种球蛋白炎性因子
- 脑脊液IP-10、IFN-α、Eotaxin水平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脑脊液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α(IFN-α)、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116例(观察组),其中重症50例(重症组),轻症66例(轻症组);非病毒性脑膜炎患者116例为对照组。采集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P-10、IFN-α、Eotaxin水平,同时做脑脊液常规检查和血糖测定。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病毒性脑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脑脊液IP-10、IFN-α、Eotaxin水平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脑脊液白细胞数(63.62±18.53)×10^6/L、脑脊液蛋白(754.62±210.47)mg/L、IP-10(152.35±49.46)pg/ml、IFN-α(149.52±46.41)ng/L、Eotaxin(110.87±32.55)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54±1.12)×10^6/L、(353.82±112.78)mg/L、(92.62±21.27)pg/ml、(107.45±30.36)ng/L、(67.82±20.61)pg/m],脑脊液糖与同步血糖比值(0.54±0.12)显著低于对照组(0.67±0.13)(P<0.05);重症组脑脊液IP-10(172.43±52.57)pg/ml、IFN-α(168.82±54.23)ng/L、Eotaxin(126.13±39.32)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135.84±43.45)pg/ml、(120.15±35.87)ng/L、(98.87±28.45)p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IP-10、IFN-α及Eotaxin均是影响病毒性脑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脑脊液IP-10、IFN-α、Eotaxin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734和0.857,截断值分别为117.659 pg/ml、140.884 ng/ml和92.492 pg/ml,敏感度分别为84.5%、48.3%和70.7%,特异度分别为90.5%、87.1%和89.7%;三者联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28、82.8%及96.6%。结论病毒性患者脑脊液IP-10、IFN-α、Eotaxin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上述3种因子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 温世斌夏家敏郭百海殷丽娟张振昶郑雷
- 关键词:脑脊液干扰素诱导蛋白10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病毒性脑膜炎
- 桑白皮提取物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Toll样受体4通路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的保护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究桑白皮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大鼠的药效,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肺炎模型组、阿奇霉素(阳性对照)组及桑白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4、8 g/(kg·d)],每组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构建MP肺炎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处理。显微镜下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HMGB-1、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细胞排列正常,无病变;MP肺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异常,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经桑白皮提取物给药后,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MP肺炎模型组大鼠肺系数、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肺组织中HMGB-1、TLR4、p-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桑白皮提取物各剂量组和阿奇霉素组大鼠上述指标趋势相反(P<0.05)。结论:桑白皮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对MP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 夏家敏马娟萍张蓉于英
- 关键词:桑白皮提取物肺炎支原体炎症反应高迁移率族蛋白TOLL样受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