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锋
- 作品数:158 被引量:7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松动的人工髋关节界膜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松动假体界膜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肉眼外观、普通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来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界膜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所有本组38例松动假体周围均充填有薄厚大小不一的界膜组织,多数颜色为暗红色,约1/3的界膜部分有黑色;界膜较厚处质韧类似瘢痕结缔组织,薄处似纤维薄膜。光镜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及磨损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见到大量的粗细不等排列无序的胶原纤维组织和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和骨碎屑,胶原纤维内有成纤维细胞分布。[结论]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界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果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界膜向溶骨性界膜的转变,就可从生物学的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 马建兵刘淼姚建锋张育民
- 关键词:人工关节界膜
- 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 44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3只 )和骨质疏松模型组 (31只 )。以维甲酸 80mg .kg-1.d-1灌胃 15d ,诱导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 ,各组处死 5只 ,正常组 (8只 )继续观察 ,骨质疏松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 (8只 )、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治疗组 (10只 ,0 .0 8mg .kg-1.d-1谷康泰灵腹腔注射 )和雌二醇治疗组 (8只 ,0 .0 5mg .只 -1,3次 .W -1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 )。所有大鼠给予常规饲料蒸馏水 ,治疗期 30d。观察造模期和治疗后大鼠股骨形态学变化。结果 :维甲酸诱导 15d后 ,大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 ,呈现骨质疏松变化。谷康泰灵和雌激素治疗 30d后 ,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皮质骨面积百分比等显著增加 ,与正常组大鼠骨质无差异。结论 :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和雌激素比 ,无副作用 ,适合于临床应用。
- 许鹏郭雄李幼芬姚建锋蔡乾坤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组织谷康泰灵
- 氨甲环酸联合给药对TK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方式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140例,年龄55~83岁,平均70.32岁,病程3~1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给药)和对照组(单一给药)(n=70)。试验组在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对照组在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的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变化、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结果对照组显性失血量(316.6±92.3)m L,大于试验组(210.8±94.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隐性血量(746.6±96.4)m L,大于试验组(596.4±92.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7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10 min按10 mg/kg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临时夹闭引流管2 h,可安全、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
- 赵光辉马建兵段宏昊贺强姚建锋肖琳
- 关键词:膝关节氨甲环酸
-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7月-2006年8月,共6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8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骨折11例(股骨距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骨折4例),术后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远端骨折),男12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8岁,按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骨折的AAOS分型:I型1例,Ⅱ型4例,Ⅲ型4例,IVa型4例,IVb型2例,V型1例,Ⅵ型2例,其中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1例有10例予立即内固定,1例(Ⅱ型)股骨距劈裂骨折无明显移位未做内固定,仅延迟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假体周围骨折7例有4例在两周内行手术内固定,2例合并假体松动而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1例(Ⅵ型)假体远端骨折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予以骨牵引4周后改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6-38个月),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拍x线片示骨折畸形愈合,术后8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Harris评分平均80分(67-92分)。[结论]术中暴力、股骨髓腔发育异常、假体型号过大、骨质疏松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骨溶解、假体松动、骨质疏松加外伤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稳定假体,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尤其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尽早恢复功能。
- 马建兵刘淼姚建锋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骨折
- 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32例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本组1例术后发生肺栓塞死亡,其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患者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死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68例,良59例,可3例。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雷金来秦四清裴琦姚建锋张育民
-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关节置换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岁,95%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保守治疗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6例(DHS治疗60例,PFN治疗56例),人工关节置换3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保守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 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保守治疗组为70%,DHS组90%,PFN组87.5%,人工关节组92.3%。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充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李毅姚建锋张育民秦四清郑江王军伟许鹏马建兵肖琳张宪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 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2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刘晖秦四清姚建锋
- 双侧病变髋关节手术时间选择--从假体位置改变角度
- 目的从假体位置变化角度探讨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时间的选择。方法对2009年~2011年间住院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共167例,其中初次手术时双侧均有手术指证82例,2015年4月-6月间对患者进行随访,71例患...
- 刘曙光张育民姚建锋李辉马涛姚舒馨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 下胫腓联合螺钉位置对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两种位置螺钉固定对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获取1名30岁男性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 10.01、SolidWorks 2009等软件进行骨骼的三维重建、模拟韧带连接和生成关节接触等,分别建立包含正常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踝上2.5 cm、5.0 cm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分别模拟踝关节中立位、内旋、外旋时受力,通过计算机获得胫骨、腓骨、距骨的合位移变化及旋转角度. 结果 两种位置的螺钉固定后均表现为胫、腓骨下端各方向位移减小,但绝对位移都在0.3 mm以内.胫距关节相对旋转角度在模拟踝关节内旋时分别为1.75°、1.65°,而模拟外旋时分别为0.60°、0.54°. 结论 两种位置的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效果均可靠,但固定后可致踝关节活动时各骨位移及旋转活动度减小,二者差异不明显.
- 刘清华余斌张堃李忠庄岩姚建锋马建兵
- 关键词: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
-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周围肌肉功能改善的治疗评价被引量:36
- 2013年
-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萎软无力,综合治疗辅助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目的:用等速肌力测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变化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为临床康复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Ⅱ期及Ⅲ期30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判定膝关节的功能情况,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疼痛情况;测定治疗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状况;对Ⅱ期及Ⅲ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最少1个月的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性肌肉收缩运动及口服塞来昔布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综合治疗,测定治疗后的膝关节肌肉功能状况,随访评价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及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结果与结论:与健侧相比,Ⅱ期及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肌峰力矩与作功量在60(°)/s测试及180(°)/s测试时,患侧肌力明显下降(P<0.05)。经综合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明显增加(P<0.05),而标准目测类比量表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患侧肌力明显增强(P<0.05);且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肌力与健侧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综合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膝腘绳肌股四头肌峰力矩比值在60(°)/s测试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180(°)/s测试测试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力下降,通过肌肉功能锻练配合有效的止痛、营养关节药物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肌肉力量,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 李毅姚建锋武亮梁晓军陈鹏马艳
-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肌力等速肌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