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苏杰

作品数:1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铭文
  • 4篇铜器
  • 4篇铜器铭文
  • 4篇青铜
  • 4篇青铜器
  • 4篇青铜器铭文
  • 3篇诗经
  • 3篇体式
  • 3篇文学
  • 2篇学史
  • 2篇韵律
  • 2篇商代
  • 2篇文体
  • 2篇文学史
  • 2篇文学史意义
  • 2篇论文学
  • 2篇毛公
  • 2篇句式
  • 2篇《诗经》
  • 1篇等词

机构

  • 13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6篇姚苏杰
  • 1篇谢思炜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诗歌研究...
  • 2篇中国高校社会...
  • 1篇文学遗产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殷都学刊
  • 1篇中国诗歌研究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宜”字的用法与《作册般甗》的释读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甲骨卜辞中"宜"字的用例进行分析,可知宜字作为名词最初可能含有三种词义,而作为动词则以"举行宜祭"义为核心,有四类用法。以"宜"字的这些用法为依据,可对《作册般甗》铭文解读中存在的分歧加以判断,该铭中的"宜"字应属于"以……宜"的用法,而"人方无敄"则是宜祭所用的人牲。
姚苏杰
文学篇章结构研究法刍议
文学篇章研究法是对文学文本进行微观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探索文学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普遍规律,即'篇章结构'.它与传统的文章学或作文法有一定的联系,但更趋细化、规则化.简单来说,篇章结构研究就是分析某一作品在不同文...
姚苏杰
关键词:青铜器铭文篇章结构文章学文体分类文学风格
文献传递
论早期文献中铭与箴的离合及书写史意义
2025年
汉代以来,文体论者认为铭箴同源,皆主“警戒”而各有偏重,这基本符合当时的创作实践,但却与先秦的真实情况不符。综合各类记载可知,早期文献所载铭文类型多样,铭是一种具有特定物质载体的书写方式,以青铜器铭文最为典型,其主要功用是纪功颂德,其“箴诫”要素后来才逐渐发展;而箴最初是箴诫言辞的通称,在周代主要以口诵形式存在,因不同原因被书写记录,且有泛指、特指等区别。春秋以来,铭和箴在内容和物质形式上出现交集,故在文献记录中有所重叠。汉代人以残存文献为基础,结合自身创作实践,辨析二者的特点及关系,最终在“宗经”“因文立体”观念的指导下,构建了它们的文体规范与文体史书写,故其中难免有误解或与先秦实际不合之处。分析铭、箴二体的离合过程,探讨其变化原因,对早期书写研究有重要意义。
姚苏杰
主持人语:青年学者应多关注《楚辞》研究领域
2016年
屈原与《楚辞》应该说是当前古典文学中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仅就《中国诗歌研究动态》近两辑搜集刊载,在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之内,发表于知名刊物上的关于《楚辞》的单篇研究论文就有19项和36项之多,这在同层级的专题研究领域中仅次于《诗经》(66、90项),成果是非常丰富、精彩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比较明显的一点是,青年学者对此关注相对较少。仅以2013年为例。
姚苏杰
《礼记》“孔悝鼎”铭文考辨——兼谈先秦文献的流传与写定
2020年
关于《礼记·祭统》所引孔悝鼎铭文,虽有学者提出怀疑,但这些疑点都可以解释,不能证成鼎铭为伪。鼎铭中确实存在一些错字漏句,利用出土青铜器铭文等材料进行比较研究,可发现并纠正其中六处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多是源于音近及形近,说明铭文存在一个口授、传抄与写定的过程,并可大致推断其时代。修正后的鼎铭,内容和结构与两周时期的一类典型青铜器铭文非常相似,更说明它并非出于伪造。以孔悝鼎铭为例,可管窥先秦文献至汉代的传承与写定情况。
姚苏杰谢思炜
论《尚书·金縢》中的“穆卜”被引量:1
2013年
《尚书·金縢》中提到的"穆卜"是周初一种特殊的占卜方式。这种占卜成王以后便不再进行。它的具体内涵虽已不可确考,但仍可根据《金縢》推断其大致情况。清华简《金縢》的文本虽然与传世本有所不同,但在此问题上不能提供反证,反而说明战国时人已不理解"穆卜"的确切含义。
姚苏杰
关键词:清华简
青铜器铭文所见“自我书写”现象论析——兼谈“对扬”“埶”“施”等词之义
2024年
“自我书写”是指文本对自身及其创作过程进行叙述的现象,在铭文中可分为“自我指称”与“自书作铭”两类。通过铭文“自我指称”之例,可知当时观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铭”,分别指向全篇铭文、祈祝单元、部分警句。通过“自书作铭”之例,可见时人对铭文功能的认知,并可辨析与作铭相关的一系列词语,有“对”“”“由”“扬”“光”“埶(设)”“施”等,而常见的“对扬”一语亦是制作铭文以显扬功勋之意,并非对答、称扬等礼仪动作。青铜器铭文中的“自我书写”对研究铭文观念、叙事手段的发展以及后世铭体的演化有重要价值。
姚苏杰
关键词:青铜器铭文自我书写
《诗经》重章结构的形态与类型被引量:3
2017年
从篇章结构的角度考察《诗经》中的重章现象,可将其形态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其中语句、语节、语章三个层级的形态为微观形态,根据此类形态的特征可对含有重章的诗篇进行结构分析。语篇层级的形态为其宏观形态,传统"重章"概念的核心即指向这一层级。语篇形态由其下属的语章形态决定,存在四类基本形态和多种复合形态。根据这些形态可对重章结构进行归类分析。重章结构各类型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可据此一窥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重章结构中部分复杂类型应是文人参与下的创制,反映了上层文学与下层文学的交流。
姚苏杰
微子在殷身份考论被引量:1
2009年
与那个时代的其他人物一样,微子的事迹大部分湮灭不可闻。流传下来的文献,稀少而混乱,引起了众多争议。微子的身世、微子在殷的封地、在殷的爵位等,是其中比较重要且材料相对较多、又能基本说清楚的几个问题,合起来就是"微子在殷的身份和地位"。这些问题能反映《尚书.微子》篇作成前微子的基本情况,是研究这一文献的基础。
姚苏杰
关键词:身世封地爵位
作为“女性礼乐空间”的“房”与周代“房中之乐”
2022年
文献所见“房中之乐”应是一种别称或俗称,战国以前未必有此专名。其中“房”乃泛指房内这一特殊礼乐空间,在周代其礼乐功用大体可分六种:燕居、储藏、礼器陈设、人员备礼、行礼之部分环节、举行副礼。这六种功用多与女性有密切关联,体现房作为“女性礼乐空间”的特殊价值。从语义上看,“房”有女性、内私、亲贵等多重内涵,故“房中之羞”“房中之乐”等也具备相应的性质。“房中之乐”最早应是一类与女性相关的娱乐及参礼用乐,其中一部分经改造、移用后进入燕乐系统,从而形成多种形态并存的局面。“房中之乐”与《诗经》“二南”的联系,暗示其最初来源或与周初礼乐文化中太姒的重要地位有关,其演变过程与汉代房中乐有相似性。
姚苏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