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铠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2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BCL-2基因-938(C>A)位点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的关联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938/(C>A/)位点多态性与广西人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m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表型、近期疗效、生存期与化疗后血液毒性的关联... 姚铠涛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基因 多态性 文献传递 一种便于收纳外周血管介入用栓塞弹簧圈的耗材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纳外周血管介入用栓塞弹簧圈的耗材车。一种便于收纳外周血管介入用栓塞弹簧圈的耗材车,包括车体,在所述车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转盘,在所述转盘的中部可转动装设有收纳组件,在所述收纳组件的上端侧面错位均布设有... 陈春莉 姚铠涛 郭映柱 张长翼 刘慧 董丽丽 蚁爱莲 范垂杰DNA修复基因XP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A(XPA)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初治中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XPA的表达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之间的XPA表达状况的差异。结果:109例NSCLC组织中XPA的阳性表达率为55.0%(60/109),其表达与性别、吸烟史有密切关系,在男性组中的阳性率(61.0%)显著高于女性组(37.0%)(P=0.030);吸烟组的XPA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分别为68.1%和45.2%,P=0.017);但在吸烟人群中,吸烟量不同的亚组间XPA的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XPA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临床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亚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P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性别、吸烟状况密切相关,并可能与NSCLC的发生有关。 覃芳卉 谢伟敏 廖小莉 姚铠涛 王洪学 房亮 陆永奎 周文献 胡晓桦 刘志辉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XPA 免疫组织化学 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hrelin、RBP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究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青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青年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 h餐后血糖(2 h PG)及血清Ghrelin、RBP4水平。结果:研究组HbA1c、FBG、2 h PG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明显改善青年T2DM患者血糖指标和血清Ghrelin、RBP4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郑晓青 姚铠涛 陈燕云 刘茉云关键词:伏格列波糖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生长激素释放肽 视黄醇结合蛋白 去甲斑蝥素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核因子( 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NCTD(0、10、25、50、100μmol/L)处理K562细胞24、48、72、96 h后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NCTD处理24、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处理48 h后的细胞周期,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Tunnel)检测不同浓度NCTD处理24、48 h后的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NCTD处理48 h后的NF-κB p65及IκB-α水平以评价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在10~100μmol/L范围内,NCTD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升高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各浓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0μmol/L相比,其余各浓度处理24、48 h后的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升高,处理48 h后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G2/M期细胞比例均降低,NF-κB p65水平降低,IκB-α水平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CTD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有细胞毒性,可抑制该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并下调NF-κB表达。 姚铠涛 陈江声 陈春莉关键词:去甲斑蝥素 白血病 细胞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BCL-2凋亡基因多态性与潮汕食管鳞癌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初步探究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938(C/A)位点的多态性和潮汕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表型、易感性、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110例潮汕食管鳞癌患者(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癌组织标本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和110例健康人群的正常食管黏膜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分析两组中BCL-2基因-938(C/A)位点多态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食管鳞癌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对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基因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数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联,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癌蛋白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将食管鳞癌的一些临床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对照组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将试验组按不同临床特征分层后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提示,TNM分期为Ⅰ期+Ⅱ期者,其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Ⅲ期+Ⅳ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含AA基因型的患者病情轻于不含此基因型的患者。结论 BCL-2的表达高低与食管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且BCL-2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姚铠涛 许惠娟 陈春莉关键词:细胞凋亡 基因多态性 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10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45.5%明显优于对照组21.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姚铠涛 陈江声 陈春莉关键词:地西他滨 恶性血液肿瘤 吉西他滨 bcl-2和bax的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联研究进展 2008年 bcl-2和bax分别是bcl-2家族中最重要的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在这两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的关联研究方面,已在一些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这两个基因的某些位点的多态性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性关联。 姚铠涛 廖小莉 谢伟敏关键词:凋亡基因 多态性 肿瘤 易感性 预后 2016版ITP出血评分与WHO评分系统的对比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对9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进行2016版ITP出血评分系统(以下简称:新版出血评分系统)与WHO评分系统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近3年(2015—2017年)血液内科收治并规律随访的98例ITP患者,观察新版出血评分系统在不同性别、疾病分期患者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进行2012版WHO出血评分与新版ITP出血评分系统评分,对比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评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新版出血评分系统在性别(F=0.765,P=0.384)、疾病分期(F=0.765,P=0.3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713,P<0.01);病情越重,出血评分越高,血小板计数并不绝对性越低;治疗前后新版出血评分(t=15.044,P<0.001)、血小板计数(t=-15.1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版出血评分与WHO出血评分系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81,P<0.01);新版出血评分与WHO出血评分系统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变化具有相似的动态演变,且新版评分系统变化的曲度大。结论新版ITP出血评分系统对于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反应度,与WHO评分表相比,内容全面,且变化曲度大。 林建雄 姚铠涛 蔡泽曼 刘峰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 肺隐球菌病2例 2010年 宋梅 姚铠涛 吴少银 郑文斌 郑志超关键词:肺隐球菌病 免疫功能低下 肺部真菌病 身体健康 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