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志茹

作品数:2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反流
  • 9篇食管
  • 7篇细胞
  • 6篇胆汁
  • 5篇胆红素
  • 5篇胆汁反流
  • 5篇上皮
  • 5篇十二指肠
  • 5篇腺癌
  • 5篇红素
  • 4篇食管上皮
  • 4篇基因
  • 4篇肠胃反流
  • 3篇信号
  • 3篇增殖
  • 3篇十二指肠胃反...
  • 3篇食管反流
  • 3篇食管腺癌
  • 3篇食管炎
  • 3篇肿瘤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深圳...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29篇姜志茹
  • 12篇龚均
  • 7篇王汐
  • 6篇赵雷
  • 4篇丁欣
  • 4篇郑爱萍
  • 4篇郭海
  • 3篇戴亚丽
  • 3篇刘莉
  • 3篇蓝薇
  • 3篇陈晓敏
  • 2篇尹美珺
  • 2篇夏荣民
  • 2篇张帆
  • 2篇朱有玲
  • 2篇于洁
  • 2篇寿文德
  • 2篇王进海
  • 2篇左爱丽
  • 2篇王学勤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新中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犬胃内pH值和胆红素的持续监测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犬胃内pH值和胆汁反流的特点。方法 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和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仪 (Bilitec 2 0 0 0 ) ,持续监测禁食状态下 5只犬胃内的pH值和胆红素吸光值 (abs) ,每只犬同条件下监测 2次 ,共进行10次监测。结果 pH值的波动范围 1 2~ 7 8,平均 5 4± 0 5 ,pH >4的时间百分比为 (91 2± 7 3) %。 10次监测中仅 1次胆汁反流阳性 ,其他 9次abs的波动范围为 0~ 0 2 0 ,平均 0 0 8± 0 0 2。结论 犬胃内pH水平较人高。首次将Bilitec用于犬胃内胆红素的检测 ,发现胆汁反流发生率较低 ,建议以abs>0 2 0为犬胃内胆汁反流的诊断标准。
姜志茹王进海龚均
关键词:氢离子浓度胆汁反流胆红素吸收测定法光子
抑癌基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p16启动子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p16抑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分析两种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2例对照组织(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两种抑癌基因mBNA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PER(其中p16使用巢氏甲基化PCR)检测上述组织中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对两种抑癌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组织随机进行测序.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68%)TSHR基因、27例(54%)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7例(21.9%)TSHR基因、5例(15.6%)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状腺乳头状癌组TSHB基因、p16基凶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0.05;χ2=12.08,P<0.05).TSHR基因和p16基因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1±0.11、0.51±0.17,相应的对照组织的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3±0.08、0.72±0.22,两种基因的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6和3.66,P<0.05).最终,经DNA测序证实,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其CpG岛的碱基未发生改变,仍为CG;未发生甲基化的,碱基由CG变为TG.结论 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均相关.
戴亚丽叶静姜志茹彭卫群林远蓝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一种检测十二指肠胃返流光纤传感器的研制(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设计了可检测十二指肠胃返流的光纤传感器 ,该传感器由 4 70nm的信号光、5 95nm参考光和光纤束构成 ,主要检测十二指肠返流物中的胆红素在 4 70nm与 5 95nm的吸光度 ,本文还对影响传感器检测的因素 ,诸如波长、pH、胃液中悬浮颗粒造成的散射作用以及其他的因素 ,做了详细评价 传感器可以达到10mg/dl优良的动态响应范围 ,离体实验结果表明 。
陈国平姜志茹夏荣民寿文德龚均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胆红素
反流物诱导食管上皮细胞增殖及MAPK信号通路、PPARγ的研究
姜志茹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与十二指肠胃反流被引量:2
2002年
雷莉姜志茹龚均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综合征十二指肠胃反流病因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第十外显子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发病是否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第十外显子基因突变有关。方法采用巢氏-多聚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NEST-PCR-SSCP)及DNA测序方法,对76例甲状腺癌(其中10例滤泡型癌,65例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和44例对照组织TSHR第十外显子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经NEST-PCR-SSCP检测甲状腺癌TSHR第十外显子未发现明显带型异常,第三片段(即第3胞内环)取2例对照组织和5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DNA测序,7例组织TSHR2000位点碱基均由C→T,使得所编码的60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T)→酪氨酸(TAT)(His→Tyr),余无明显基因突变。结论甲状腺癌TSHR第十外显子未发现基因突变,提示甲状腺癌发病与TSHR第十外显子基因突变无关;由于所测7例标本601位氨基酸均为酪氨酸,考虑中国人TSHR基因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
戴亚丽张帆姜志茹叶静龙霞蓝薇彭卫群
关键词: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肽普兰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肽普兰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艾司西酞普兰10 mg/日)和安慰剂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表达。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PLT(109/L),MPV(fl),PDW(fl),PAR(%),CD62P(%)和CD63(%)分别为175.8±59.1 vs 169.1±60.5,11.8±1.2 vs 10.3±0.9,15.6±2.1 vs 16.7±1.9,60.1±11.5 vs 59.3±14.9,23.8±5.6 vs25.1±3.7,20.6±7.2 vs 22.4±4.7,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PLT(109/L),MPV(fl),PDW(fl),PAR(%),CD62P(%)和CD63(%)分别为198.6±76.5 vs 203.2±49.8,9.4±1.1 vs 10.2±0.8,12.5±1.8 vs 13.3±2.9,62.7±13.6 vs 66.4±10.7,27.9±7.1 vs 24.8±4.9,26.9±8.1 vs 24.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艾司西肽普兰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戴芳姜志茹孙艳荪
关键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小板
5-羟色胺在非糜烂性反流病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tor,PPI)疗效差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和PPI有效的NERD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60例NERD患者分为两组:PPI疗效差组21例,PPI有效组39例,1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胃镜下取食管黏膜标本。免疫组化法测定肥大细胞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测定5-HT4受体、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的蛋白表达。结果 PPI疗效差组与PPI有效组的肥大细胞表达分别为:(17.05±2.13)%、(18.37±3.8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94±2.13)%(P<0.05)。PPI疗效差组、PPI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的5-HT4R蛋白吸光度比值分别为:1.08±0.17、0.96±0.15、1.10±0.18,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RT蛋白吸光度比值:PPI疗效差组(1.22±0.20)>PPI有效组(0.63±0.14)>正常对照组(0.21±0.09)(P<0.05)。结论 SERT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PPI疗效差的NERD的发病机制。
姜志茹赵雷郭海郑爱萍李明华
关键词:5-羟色胺非糜烂性反流病质子泵抑制剂
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及利用骨痂植骨对术后功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6年
背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将骨折端周围的骨痂组织去除,骨折端比较难完全吻合,可以推测这些骨痂组织是人体在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该是有益的,拟将这些骨痂做组织学分析和冰冻切片的原位杂交,观察其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并做为供骨植于骨折端,了解骨痂植骨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设计:采用骨痂组织原位杂交及随机分组对照的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材料:病例分别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和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994-07/2003-10骨折延迟手术的住院患者51例,在手术中取骨折延迟愈合的骨痂做标本(均已征得患者同意),Dig标记试剂盒购自BoehringerMannheim公司,转化生长因子β1寡核苷酸探针的序列:CTTGCTGTACTGTGTGTCCAA,由DNA合成仪合成,X线计算机系统(CR)购自日本富士公司。方法:在骨折后的2,4,6和8周,在手术中取出少量骨痂做标本,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素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术中将骨断端清理后,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同时,再将原骨痂植于骨缺损处及骨折周围。对延迟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经1~4年患者复诊随访,平均1年9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折不同时期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②不同植骨方式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参加治疗51例,有7例因死亡和到外地生活而未能进行随访,评定44例,纳入结果分析。①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骨折后第2周,骨折端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
裴宪武王坤正阎宏伟柏传毅姜志茹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原位杂交基因表达骨痂骨移植
酸与胆酸诱导人食管上皮细胞增殖中PPARγ的表达
2009年
目的:观察PPARγ在反流物诱导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变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ERK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分为酸作用组、胆酸作用组、PPARγ活化组、ERK抑制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法测定PPARγ蛋白表达。结果:PPARγ在酸作用组、胆酸作用组及正常对照组呈阴性表达,在PPARγ活化组及ERK抑制组呈阳性表达,细胞免疫化学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活化PPARγ可阻断酸、胆酸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体外培养的正常食管细胞存在PPARγ分布,但在正常情况下及反流物刺激时呈非活性状态。PPARγ可能作为ERK通路的下游因子,参与了反流物诱导正常食管细胞的增殖过程。
姜志茹戴雅丽王汐龚均
关键词:细胞分裂胆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