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黎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叙事
  • 1篇电影时间
  • 1篇电影叙事
  • 1篇电影运动
  • 1篇新现实主义
  • 1篇叙事角度
  • 1篇主角
  • 1篇现实主义
  • 1篇剧作
  • 1篇《精神病患者...
  • 1篇撤换
  • 1篇处理手法

机构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姜黎
  • 2篇陈卓威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1篇大舞台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精神病患者》主角的中途撤换
2010年
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电影文本的分析,研究了其中"主角中途撤换"这一有悖常规的叙事手法及其在影片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参照电影叙事学中对于"叙事角度"问题的论述,考察创作者如何利用叙事角度的转换达到主角的转换,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叙事的延续和完成对观众的心理弥补,最后同样以本片为例,研究叙事角度的转换完成的对观众信息量的控制以及造成的戏剧性效果。
姜黎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剧作叙事角度
浅论布莱松对电影时间的压缩处理手法被引量:5
2011年
电影时间的处理对于电影叙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影创作中,常见的时间压缩的方式有"切""化""淡入/出""时间字幕""抽格""空格"等手段,以及通过剪辑和蒙太奇的组接,完成对时间的压缩处理。对于电影导演而言,更多的就是通过对镜头语言的处理技巧,来完成对时间的控制。布烈松电影以"简约"著称,除了对画面空间元素进行控制之外,必然也会涉及到对影像时间的处理,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布烈松电影对时间的压缩处理以及这种创作手法背后隐藏的导演创作观念。
姜黎陈卓威
关键词:电影时间电影叙事
二战后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日本电影史的一道分水岭。1945~1967年,战后日本国内高压的政治环境和萧条的经济环境催生出了电影界的"新现实主义"运动。这里的"新",更多的是用来加以区别之前的艺术形态,并用以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绘画等传统艺术方式,同时期的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却自成体系,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影响甚微。因此,厘清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发端、背景以及影响,明确"新现实主义"的勃兴,归纳其美学和创新特征,无论从电影理论或电影史的层面上都至关重要。
陈卓威姜黎
关键词:电影新现实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