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添
- 作品数:11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45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口服;对照组35例,给予牵正散口服,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 孙小添吕爱平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气虚血瘀补中益气汤
- 清代名医从肾论治医案规律研究
- 目的:利用中医“肾藏精”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提供的统计方法及数据挖掘方法,对清代名医10部医案类文献中与肾相关的内容从病因、病机、病名、证名、症状、治则、治法、方剂、中药、针灸、体质、养生、康复及其他等14个方面进行系统...
- 孙小添
- 关键词:清代名医医案从肾论治
- 文献传递
- 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疾病谱研究
- 2014年
- 目的:对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病名进行频数统计,以丰富肾藏象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数据源,导入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医案621例,内科疾病535例占总数的86.2%,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86例,高频次疾病前3位的为虚劳113例、血证54例、遗精42例。结论:清代名家从肾论治疾病涉及多科别多病种,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清代名家诊疗中的广泛应用。
- 孙小添吕爱平
- 关键词:从肾论治频数分析医案疾病谱
- 平山病1例被引量:7
- 2007年
- 孙小添马英
- 关键词:平山病肌萎缩
- 针罐并用治疗顽固性面瘫例析
- 2006年
- 孙小添
- 关键词:面瘫针刺拔罐
- 清代医案研究述要
- 2014年
- 整理近年来对清代各家医案版本,医家生平及学术思想,医案所载病证、方剂、药物、治法、特殊治法、四诊及其他理论研究的概况,认为清代是医案发展的鼎盛时期,对该时期医案研究概况加以整理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既有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思路。并提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医案规范化研究将是医案研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方向,也将是继承和发扬古代医家中医学术精髓的重要途径之一。
- 孙小添吕爱平
- 关键词:清代医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气郁质失眠患者疗效及焦虑抑郁状态影响被引量:5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气郁质失眠患者疗效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气郁质失眠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CCMQ评分、血清P物质(SP)、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MD、SAS、PSQI及CCMQ评分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DA及5-HT含量升高较对照组明显,SP含量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2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气郁质失眠疗效显著,具有条达肝气、解郁安神之效,有效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控制失眠症状。同时还可调节血清指标含量,降低焦虑、抑郁等相关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小添
-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气郁质失眠焦虑抑郁
- 中医的智慧
- 2013年
- 中医不仅仅是一门诊疗技术,古代哲学中阴阳、五行的平衡观思想在其中有着尽乎完美的体现。中医从对病因病机的整体认识、到司外揣内的诊断方式、再到因势利导的治疗方法,无处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无处不体现出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现。
- 孙小添
- 关键词:中医整体观
-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疗效。
方法:将1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1组运用针刺加弥可保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治疗2组运...
- 孙小添
- 关键词:针刺疗法穴位注射
- 文献传递
- 早期电针辅助治疗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术后早期电针的促醒作用。方法:将30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电针刺激内关和三阴交,并针刺人中穴。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0次、30次后GCS评分为(6.28±1.76)分、(9.73±2.05)分,对照组评分为(5.12±1.45)分、(8.07±2.51)分;治疗组治疗10次、30次后的苏醒率为21%、76.3%,对照组为0%、47.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术后,在控制好血压、颅压的同时,早期施行电针促醒疗法是安全可行的,患者的意识恢复程度和苏醒率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吴飞孙小添王然徐颖峰苏维广
- 关键词:电针促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