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志超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阻滞
  • 4篇芬太尼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足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依托咪酯
  • 2篇瑞芬太尼
  • 2篇手术
  • 2篇速康
  • 2篇外科
  • 2篇麻醉
  • 2篇截肢
  • 2篇截肢术
  • 2篇筋膜
  • 2篇康复
  • 2篇康复外科
  • 2篇抗凝
  • 2篇抗凝患者
  • 2篇加速康复

机构

  • 9篇廊坊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孙志超
  • 6篇黄新利
  • 3篇刘东海
  • 2篇张瑞坚
  • 2篇高雷
  • 1篇杨亚杰
  • 1篇闫卫国
  • 1篇窦振波
  • 1篇石川
  • 1篇王艳梅
  • 1篇齐超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氟比洛芬酯缓解脊柱融合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缓解脊柱融合术中应用了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20例行脊柱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n=60)和对照组(B组,n=60),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注1mg/kg氟比洛芬酯或0.1ml/kg安慰剂(脂肪乳)。分别记录术毕苏醒后立即、1、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苏醒后1、2、4、6h VAS A组均低于B组(P<0.05),在苏醒后立即,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24h A组的曲马多用量(255.6±45.2)mg低于B组(325.5±56.2)mg(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明显缓解脊柱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术后疼痛和痛觉过敏,减少术后的曲马多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杨亚杰闫卫国孙志超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瑞芬太尼术后疼痛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预防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靶控输注前静脉注射0.03mg/kg咪唑安定,按雷米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4组(R0、R2、R4、R6组),即0、2、4、6ng/ml组,达到效应室平衡后5min,给予依托咪酯0.3mg/kg静脉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肌阵挛的发生率及强度。结果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ng/ml以上明显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R0、R2和R4组插管后1min及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高于插管前(P<0.05),而R6组插管后1min及2min的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ng/ml以上即能有效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时的肌阵挛,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6ng/ml复合依托咪酯能有效抑制诱导时的肌阵挛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孙志超黄新利张瑞坚齐超高雷
关键词: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依托咪酯肌阵挛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锁骨上神经与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与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择期行锁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均选用0.25%罗哌卡因共30 mL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神经阻滞。A组: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30 mL);B组:颈浅丛阻滞(注药10 mL)+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20 mL);C组:锁骨上神经阻滞(注药10 mL)+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20 mL)。麻醉实施后,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锁骨上神经、颈浅丛、臂丛神经所支配颈肩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C组感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较A组缩短(P<0.05)。B、C组镇痛持续时间与A组相比延长(P<0.05)。B、C组术中VAS评分较A组更低(P<0.05)。C组阻滞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镇痛药的使用率低于A、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0 mL 0.25%罗哌卡因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20 mL0.2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
郑德军黄新利王艳梅史海涛孙志超
关键词:颈浅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锁骨手术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l),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4(第4颈神经)、C5(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黄新利孙志超张瑞坚窦振波高雷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在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抗凝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LSFICB)用于抗凝治疗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喉罩全身麻醉行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抗凝治疗患者4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B组术前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后行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上LSFICB,阻滞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40 mL(150 mg)。观察并记录患者镇痛前、切皮、锯断股骨、清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镇痛前、镇痛20 min、镇痛24 h、镇痛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头晕、尿潴留、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切口重度疼痛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切皮、锯断股骨、清醒时MAP和H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1 mmHg≈0.133 kPa):切皮为91.85±7.05比116.40±7.45,锯断股骨为106.60±6.86比122.90±6.84,清醒为100.00±8.93比114.15±9.57;HR(次/min):切皮为70.80±10.36比87.50±8.16,锯断股骨为75.80±8.81比94.45±9.34,清醒为77.45±10.41比87.60±11.46,均P<0.05〕。B组镇痛20 min、镇痛24 h、镇痛48 h时VAS评分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镇痛20 min为2.50±0.83比4.05±0.89,镇痛24 h为2.70±0.73比4.35±0.67,镇痛48 h为1.10±0.92比3.10±1.07,均P<0.05〕。两组术后48 h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晕:65%(13/20)比25%(5/20),尿潴留:60%(12/20)比15%(3/20),恶心/呕吐:80%(16/20)比20%(4/20),睡眠障碍:70%(14/20)比25%(5/20),切口重度疼痛:40%(8/20)比10%(2/20),均P<0.05〕。结论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抗凝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纵向LSFICB安全有效,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手术期期镇痛完善。
孙志超黄新利刘巍王植丰马东风王彦梅刘东海
关键词:糖尿病足抗凝
肝特异性造影剂增强对信号噪声比率、T2弛豫时间和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钆塞酸二钠对信号噪声比率(CNR)、T2弛豫时间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比较肝实质、肝癌和肝血管瘤注射钆塞酸二钠前后的CNR、T2弛豫时间和ADC值。结果:肝癌和肝血管瘤在静脉期之间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扫、动脉期、平衡期及肝胆期组间C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和肝胆期时的CNR显著高于平扫(P<0.01),而肝胆期显著高于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P<0.01);对T2弛豫时间和ADC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TSE T2WI和DWI序列在注射对比剂平衡期扫描结束后采集图像,不影响病灶的特征且能节约其扫描时间,有助于促进钆塞酸二钠更广泛应用于临床。
石川孙志超
关键词:T2弛豫时间表观扩散系数
以髂筋膜间隙阻滞为基础的无阿片镇痛在糖尿病足膝上截肢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以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为基础的无阿片镇痛(OFA)用于糖尿病足患者膝上截肢围术期的镇痛和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行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阿片镇痛(OA)组和OFA组,每组20例。OA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阿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OPCIA);OFA组行SFICB和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无阿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OFPCIA)。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1)、平卧转侧卧(T2)、侧卧弓腰(T3)、麻醉后24 h(T4)时疼痛数字等级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术后正常饮食时间、无痛期持续时间、有效按压容量、补救镇痛药用量,以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谵妄、幻觉、重度疼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OA组T2、T3、T4时NRS评分均明显高于OFA组(分:5.35±1.76比3.15±0.75,4.10±1.07比2.50±0.69,2.90±0.97比1.65±0.59,均P<0.05)。OA组正常饮食时间、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容量、补救镇痛药用量均明显高于OFA组〔正常饮食时间(h):6.60±2.41比3.45±1.32,PCIA有效按压容量(mL):22.75±2.45比11.70±4.78,补救镇痛药用量(mg):108.00±35.63比30.00±27.53,均P<0.05〕,无痛期持续时间较OFA组明显缩短(h:4.25±1.68比23.60±5.14,P<0.05)。OA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谵妄、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OFA组〔分别为60.0%(12/20)比15.0%(3/20),65.0%(13/20)比10.0%(2/20),30.0%(6/20)比5.0%(1/20),60.0%(12/20)比10.0%(2/20),均P<0.05〕,幻觉发生率明显低于OFA组〔0%(0/20)比20.0%(4/20),P<0.05〕。结论行超声引导下以SFICB为基础的OFA较OA安全有效地降低了糖尿病足膝上截肢术患者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加速了患者康复。
黄新利孙志超刘巍王植丰马东风王彦梅刘东海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糖尿病足
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上角坐骨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膝下截肢术抗凝患者的镇痛及康复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LSFICB)联合腘窝上角坐骨神经阻滞(UPSNB)用于糖尿病足抗凝治疗患者膝下截肢术围手术期镇痛和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足膝下截肢术抗凝治疗患者40例,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全麻;B组行超声引导LSFICB+UPSNB。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_(pre))、麻醉后12 h(T_(12))、麻醉后24 h(T_(24))、麻醉后48 h(T_(48))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记录患者术后开始饮食时间、首次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花费;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术后48 h内头晕、尿潴留、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切口重度疼痛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A组T_(12)、T_(24)、T_(48)时NRS评分明显高于B组(分:4.05±1.15比2.30±0.80,3.75±1.21比2.45±1.00,2.05±0.69比1.60±0.68,均P<0.05)。A组术后开始饮食时间(h:7.20±2.82比3.60±1.47)、住院时间(d:7.85±1.98比6.05±1.70)、医疗花费(万元:1.50±0.34比0.98±0.18)明显高于B组(均P<0.05),首次疼痛时间明显少于B组(h:3.50±1.32比23.55±5.41,P<0.05)。A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头晕、尿潴留、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切口重度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80%(16/20)比20%(4/20),60%(12/20)比20%(4/20),80%(16/20)比10%(2/20),85%(17/20)比20%(4/20),75%(15/20)比25%(5/20),60%(12/20)比10%(2/20),均P<0.05〕。结论糖尿病足膝下截肢术抗凝患者行超声引导LSFICB联合UPSNB安全可靠,较静脉吸入全麻更具镇痛、加速康复的优势。
黄新利孙志超刘巍王植丰马东风王彦梅刘东海
关键词:糖尿病足抗凝加速康复外科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腹部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腹部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从而有效的为患者选取合适的剂量进行麻醉诱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三组,A组给予1.0ug/L瑞芬太尼,B组给予2.0 ug/L瑞芬太尼,C组给予3.0 ug/L瑞芬太尼进行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观察三组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心血管的反应情况。结果:C组患者在插管后观察点的SBP和DBP以及HR较诱导前比较具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插管后的SBP和DBP以及HR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A组和B组患者在插管后1min的SBP和DBP以及HR较诱导前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插管后3min和5min的SBP和DBP以及HR变化也明显的降低,但高于C组插管后3min、5min的SBP、DBP及HR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中,均具有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而且临床中采取3.0ug/L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是在采取这种剂量诱导时,做好预防严重的心血管抑制情况发生。
孙志超
关键词:腹部手术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心血管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