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革
- 作品数:41 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植物群及其伴生恐龙动物群研究进展
- 黑龙江嘉荫以最早(1902)在我国发现"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等恐龙及盛产晚白垩世中-晚期生物化石而闻名中外。由于晚白垩世--古新世地层在这里有连续沉积且化石丰富,嘉荫地区也成为研究陆相K-Pg界线...
- 孙革梁飞杨涛吴文昊董枝明
- 关键词:晚白垩世植物群恐龙灭绝
- 文献传递
- 辽宁昌图下白垩统沙河子组Elatocladus submanchurica Yabe et Oishi(亚东北枞型枝)的新发现
- 2021年
- 松柏类亚东北枞型枝(Elatocladus submanchurica)和东北枞型枝(E. manchurica)在分类和使用上长期存在争议。笔者在辽宁昌图沙河子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新发现的亚东北枞型枝的枝叶化石,其叶片总体呈条形、近扁平,具略凸显的中脉;叶表皮构造呈双面气孔式、气孔器孔缝不定向或多具斜向、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内侧强烈角质化。上述特征与Yabe&Oishi (1933)在吉林陶家屯附近下白垩统地层中建立的本种模式标本基本一致;与产自辽宁凤城碾子沟中侏罗统的东北枞型枝模式标本有较明显的区别。本次开展的角质层研究,首次补充了亚东北枞型枝的叶部表皮构造特征。基此,亚东北枞型枝(Elatocladus submanchurica)应作为独立的分类群继续在中生代植物分类系统中使用。
- 王斯聪梁飞杨涛杨涛孙革
- 关键词:下白垩统沙河子组
- 英国古植物学界近况及其研究新进展
- 1990年
- 古植物学(paleobotany)作为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有一百余年的研究历史。而英国,一直是国际古植物的研究中心之一。继著名古植物界前辈秀厄德教授(prof.A.C.Seward,本世纪初叶)、哈瑞士教授(prof.T.M.Harfis,本世纪中叶)之后,英国始终有一批卓有成就的古植物学家相继脱颖而出。他们现今主要集中在伦敦大学、大英博物馆、卡的夫大学及曼彻斯特大学等:近年来,又有一些年轻的古植物工作者充实到美国、法国、比利时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或古生物研究机构工作。尽管到八十年代,随着英国经济及政策上的变化,基础研究经费被政府大量削减。
- 孙革
- 关键词:古植物学古气候生物地层
- 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永安村组莲属(Nelumbo)化石新发现
- 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永安村组地层的典型剖面出露于嘉荫县永安村东山。永安村组以灰绿、黄灰及灰色粉砂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夹细砾岩及粗砂岩,为一套滨湖一浅湖相、局部为河流相的碎屑沉积。经植物大化石、孢粉、恐龙等综合研究...
- 梁飞杨涛孙革
- 关键词:晚白垩世
- 黑龙江嘉荫乌云组地层划分及时代的新认识被引量:14
- 2005年
- 黑龙江嘉荫乌云煤矿等地的早第三纪乌云组及其植物群的划分、对比及时代等问题长期争论。笔者等在乌云组下部发现以Tiliaephyllum tsagajanicum 等为标志的大植物及孢粉化石组合,显示古新世达宁早期的时代。并据此将乌云组划分为两段:下段为“白山头段”(新建),代表乌云组下部的地层,时代为达宁早期;上段为“含煤段”,时代可能主要为达宁晚期。结合与北邻俄罗斯布列亚盆地同期地层及植物群的对比,认为整个乌云组应与上查加扬组(并包括中查加扬组上部)相对比。嘉荫乌云露天煤矿所出露的含煤地层及其植物化石的时代,仅大体上属于古新世达宁晚期,并非达宁期全部。
- 孙革全成孙春林孙跃武雒昆利吕建生
- 谈博物馆的专家队伍建设
- 针对全国各地地质古生物博物馆的属性(国营或民营)、所在地(不同类型的城市或偏远地区)以及经费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提出加强专家队伍建设的建议,即已有的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的博物馆(即国营的博物馆),应不断加大引进或凝聚专家的力...
- 孙革
- 植物化石表皮构造研究新方法被引量:4
- 2013年
- 在辽西中侏罗世松柏类植物研究中,一种新的表皮构造分析技术得到了使用。该技术首先用化学方法清除化石叶表面的杂质,而后分别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表皮构造进行观察,最后用揭片技术分析普通表皮细胞和气孔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松柏类叶的普通表皮细胞、气孔器构造和气孔带分布等均与红杉(Sequoia)相似。此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揭片方法往往出现模糊不清或范围有限等缺陷,为分析研究植物化石枝叶表皮构造开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新途径。
- 谭笑孙革张宜
- 关键词:松柏类表皮构造化学方法SEM
- 论大型恐龙化石野外科学发掘方法
- 2016年
- 为新时期我国恐龙等古生物化石能够依法及科学地发掘与保护开发利用,通过沈阳师范大学近十年来在辽西及新疆等地成功开展大型恐龙化石野外发掘工作的实例,论述了恐龙等化石的野外发掘应在认真贯彻国家《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前提下,通过严格履行国家有关发掘申请程序、组织由科学家率领的高水平的化石发掘队伍、运用科学的发掘方法以及化石发掘后密切与科研结合等措施,高质量完成化石发掘任务。上述方法为依法及科学地发掘古生物化石并合理地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提供了范例。
- 孙革盛夏
- 关键词:恐龙化石化石保护
- 从古生物证据探讨日本海的形成
- 2010年
- 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水域最大的边缘海,全长超过2000km,最宽处约850km。日本海两岸呈“反S”形的“相嵌状”相似一直引起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兴趣。由于日本海的形成与地史时期亚洲大陆东缘的中、俄、日等幅域的陆地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动密切相关,日本海海底又具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因此,搞清日本海的成因及其地质历程一直是中、日等国地学家探索的科学目标之一。当然,研究日本海形成的诸多地质学问题需要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资料作为基础。
- 孙革杨涛
- 关键词:古生物地质学
- 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植物群及中国东北晚白垩世植物群发展阶段探讨
- 嘉荫晚白垩世中-晚期植物群已发现34属43种植物大化石,包括苔藓类(约占2.2%),蕨类(约11.6%),银杏类(约7.0%),松柏类(约28.0%),被子植物(约50.0%)(Sun et al.,2002,2007,...
- 孙革
- 关键词:晚白垩世植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