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凤琴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硬化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7岁,因“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与家人争吵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黏液,伴反酸、厌食,进食量减少及乏力。无腹痛、腹泻,无心悸、气短、头晕、头痛。曾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给予抑酸、止吐、补液、抗抑郁及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恶心、
- 张蔷郭伟宾孟凤琴李芳芳王芳芳卜晖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呕吐消化系统疾病
- ATF6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h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致命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脊髓、运动皮层及脑干运动神经元丢失。临床表现为肌肉的萎缩无力、瘫...
- 孟凤琴
-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 文献传递
-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低密度脂蛋白表达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低密度脂蛋白(LDL)表达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及8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病人。检测病人MPO、LDL水平,并分析MPO、LDL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比例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有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MPO、LDL水平较无认知障碍组明显升高(P<0.05);MPO、LDL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MPO、LDL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MPO、LDL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PO、LDL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其水平升高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 孟凤琴李玉静苗蕊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低密度脂蛋白
- Lp-PLA2、hs-CRP和FIB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40例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梗组),以10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一般临床数据及检验结果,记录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患者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脑梗死患者的Lp-PLA2、hs-CRP和FIB水平均高于轻度及中度脑梗死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组患者的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显著相关(P<0.05)。Lp-PLA2、hs-CRP和FIB 3个指标中,Lp-PLA2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Lp-PLA2、hs-CRP和FIB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率。结论联合检测Lp-PLA2、hs-CRP和FIB对判断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较高价值。
- 孟凤琴曹军石亚志李战永于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
- 丁苯酞治疗高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 孔德强李战永王建桥李秀云孟凤琴
- 该项目总结了丁苯酞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4周前后的NIHSS评分和CRP水平的变化,对比了不同组间的NIHSS评分差值、CRP差值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证实丁苯酞序贯治疗能显著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通过...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
- 内质网应激和肌萎缩侧索硬化被引量:4
- 2010年
-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最显著的病理改变是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损害。最近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的缺失主要是由凋亡引起的。变异的过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通过不确切的机制进入内质网形成蛋白聚集物,和其他不明确的原因一起引起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进而通过激活Caspase-12、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poptosis-signalregulating kinase1,ASK1)-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H2-terminal kinases,JNK)通路、CHOP表达升高、钙离子的释放,引起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最近研究表明,在罕见的家族性ALS患者的一个亚群中发现了空泡相关膜蛋白相关蛋白B(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associated protein B,VAPB)的显性遗传变异。VAPB在维持内质网稳态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变异的VAPB通过加剧ERS、与内质网中脂质代谢所需的酶结合障碍、激活人生红素肝细胞(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ar,Eph)受体等机制,引起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 张蔷孟凤琴卜晖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
- 内质网应激因子ATF6在h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应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发病机制及临床前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hSOD1^(G93A)转基因小鼠,初步研究hSOD1^(G93A)小鼠脊髓中是否存在内质网应激中活性转录激活因子(ATF6)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探究内质网应激在AL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hSOD1^(G93A)转基因小鼠及其同窝对照组小鼠的获得;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基因小鼠组和对照组显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TF6阳性细胞数量。结果症状早期和终末期转基因小鼠(分别为105~115d和120~130d),较对照组和无症状组转基因小鼠(60d)ATF6进入细胞核的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早期和终末期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早期和终末期的一些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出现皱缩,终末期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减少。结论在无症状组时没有发现内质网应激因子ATF6的改变,但在疾病症状早期出现明显ATF6的改变,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说明内质网应激参与了ALS的发病,同时终末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大幅减少。
- 张毓孟凤琴张蔷卜晖
-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内质网应激肌萎缩侧索硬化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预后分为观察组(预后不良组)和对照组(预后良好组)各25例。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同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其他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NIHSS评分、血糖、血压方面有较大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NIHSS评分、血糖、高血压。结论临床上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较多,部分因素可致不良预后发生,因此应加强对患者各项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不良预后高危患者,并给予干预措施,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 孟凤琴于奇韩雪飞
-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