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奇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MRI
  • 3篇影像
  • 3篇黑色素
  • 3篇黑色素瘤
  • 2篇序列对
  • 2篇影像诊断
  • 2篇脉络膜
  • 2篇海绵窦
  • 2篇儿童
  • 2篇3D-FIE...
  • 2篇MR
  • 2篇病理
  • 2篇病因
  • 1篇低场
  • 1篇低场磁共振
  • 1篇动眼神经
  • 1篇多层CT

机构

  • 14篇沈阳市第四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安奇
  • 7篇朱越
  • 5篇杨靖
  • 5篇周军
  • 4篇牛昊
  • 3篇黄立新
  • 3篇马秀丽
  • 2篇刘诗扬
  • 2篇李聪
  • 1篇刘学
  • 1篇崔健君
  • 1篇潘诗农
  • 1篇王悦
  • 1篇范国光
  • 1篇张光昕
  • 1篇王智
  • 1篇王丰哲
  • 1篇王振常
  • 1篇丁世斌
  • 1篇郭启勇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在鉴别眼球脉络膜血管瘤与黑色素瘤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眼球脉络膜血管瘤与黑色素瘤的常规及动态增强MRI特征,以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脉络膜血管瘤9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2例,均经术后病理或临床证实,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和动态增强MRI检查,观察各个序列MRI表现,并通过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最大强化时间(Tmax)、最大强化率(ER)、上升斜率(Slope)及流出率(WR),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脉络膜血管瘤与黑色素瘤无论在发病部位、病灶大小、信号特征、强化方式,还是在ER、Slope及WR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后者可以提供定量信息。结论 MRI常规序列结合动态增强检查在脉络膜血管瘤和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鉴别眼球内其他病变提供有力的依据。
牛昊马秀丽安奇朱越杨靖周军黄立新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血管瘤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
多层CT泪囊造影及三维重建在泪道阻塞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CT泪囊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dacryocystography,CT-DCG)和泪道系统的CT三维重建(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在诊治泪道阻塞伴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非外伤的泪道病变并伴功能性溢泪患者,均采用多层CT-DCG扫描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容积重建图像(VR)对泪道阻塞的病因进行诊断。结果45例泪道阻塞的患者中,均发现阻塞病因,并经临床手术证实。慢性泪囊炎26例均伴泪囊增大、造影剂潴留,鼻泪管先天发育异常或鼻泪管炎症伴粘膜增厚阻塞8例,副鼻窦炎5例,泪道占位病变4例,下鼻甲肥大伴有鼻中隔偏曲2例。结论结论多层CT扫描结合三维重组能清晰显示泪道阻塞的部位、范围及其致病原因,对临床明确诊断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周军安奇曲源白硕
关键词:三维重建
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迷芽瘤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迷芽瘤的CT特征,评价CT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结膜下脂肪疝和迷芽瘤共38例,其中脂肪疝18例,迷芽瘤2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CT轴扫及冠状面重建。结果脂肪疝CT表现为眼球颞上象限结膜下与肌锥内脂肪相连续的新月形或牛角形脂肪密度影;迷芽瘤表现为眼球颞侧结膜下不与肌锥内脂肪相连续的新月形或三角形脂肪密度影。脂肪疝与迷芽瘤从发病年龄、性别、单双眼发病率及有无合并泪腺脱位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结膜下脂肪疝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的双眼颞上象限;眼结膜下迷芽瘤常见于青少年患者的单眼颞侧。CT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牛昊马秀丽周军安奇
关键词:迷芽瘤
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CT表现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CT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trapdoor眼眶骨折的患儿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14岁。所有患儿均有眼球转动障碍,其中12例合并恶心、呕吐。所有患儿均在外伤后3天内行CT平扫。结果:18例trapdoor眼眶骨折发生在下壁16例,内侧壁2例。骨折处CT表现为线状或裂隙状透亮影,眼外肌和眶内脂肪箝闭于骨折处10例,单纯眼外肌箝闭于骨折处3例,单纯眶内脂肪箝闭于骨折处及相应眼外肌局部增粗5例。结论: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CT主要表现为骨折处合并眼外肌和/或眶内脂肪的箝闭,CT是术前诊断trapdoor眼眶骨折的重要手段。
牛昊马秀丽安奇
关键词:儿童眼眶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MRI影像诊断
2006年
安奇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诊断病理证实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
MR常规扫描序列联合3D-FIESTA及3D-TOF序列对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研究及鉴别诊断
安奇杨靖朱越黄立新周军王智牛昊王悦李聪刘诗扬王振常
眼肌麻痹(ophthalmoplegia)属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是眼科和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因各不相同,发病原因可为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外伤及感染;动脉瘤;占位性病变;发育异常等,病变原因复杂,因...
关键词:
关键词:眼肌麻痹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相关扫描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术后病理诊断分期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磁共振盆腔常规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观扩散系数-T2加权像(ADC-T2WI)融合图像、T1加权像(T1WI)增强扫描序列,分析几组扫描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MRI盆腔常规平扫、DWI结合ADC-T2WI融合图像、T1WI增强扫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6.7%、85.2%和92.5%,DWI结合ADC-T2WI融合图像诊断病变侵犯肌层深度大于1/2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3%、75%和85.2%。结论 MRI盆腔常规平扫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几组检查序列中诊断的准确率最低;DWI结合ADC-T2WI融合图像诊断的准确率比常规平扫序列明显提高;T1WI序列增强扫描对病变范围显示最为清晰,对病变肌层浸润程度的判定最为准确,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准确率最高。
安奇杨靖朱越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3.0T MRI肩撞击综合征影像征象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目的探讨3.0T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肩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①直接征象:30例MRI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和形态的改变,其中6例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13例冈上肌肌腱的部分撕裂;11例表现冈上肌肌腱表面的信号异常、混杂;②间接征象:9例肩峰下滑囊增厚、肩峰下-三角肌下囊积液及15例关节囊积液;③继发征象:5例关节盂唇撕脱,于关节造影时显示较好,5例冈上肌萎缩、2例三角肌萎缩、4例Bankart病变;④病因征象:本组患者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4/30)、弧形(7/30)、钩型(19/30);肩峰下通道(AHI)7例<5mm,23例为5~10mm之间。结论高场强3.0TMRI能够有效显示肩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
王丰哲潘诗农崔健君安奇张光昕郭启勇
关键词:肩撞击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肩袖
海绵窦综合征的MR扫描序列的比较研究
2011年
目的应用MR相关扫描序列对海绵窦综合征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33例海绵窦综合征的患者分别行常规头颅MR平扫序列,海绵窦区薄层扫描FSE序列的T_1WI、T_2WI、STIR序列扫描,3D-FIESTA序列扫描,及FSE序列的T_1WI增强扫描,分析几组扫描序列对海绵窦综合征的显示情况。结果通过随访手术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等与诊断进行对照分析,对于海绵窦综合征的病例不同扫描序列检出率分别为:常规的MR平扫序列可发现72.7%,海绵窦区薄层扫描可发现84.8%,3D-FIESTA序列可发现87.8%,T_1WI增强扫描可发现93.9%。结论常规头颅MR平扫序列对于海绵窦综合征有一定的漏诊率;海绵窦区薄层扫描及3D-FIESTA序列作为平扫序列对病变检出情况相差不大,且明显优于常规头颅MR平扫序列,但是3D-FIESTA序列对于病变性质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T_1WI增强扫描对于海绵窦病变综合征检出及定性情况最好,漏诊率最低。
安奇杨靖李聪刘诗扬朱越
关键词:海绵窦多平面重组
低场磁共振对葡萄膜黑色瘤的诊断价值
2008年
目的 评价低场磁共振对葡萄膜黑色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ILAB 0.32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行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扫描及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2例病人均表现黑色瘤特征性MRI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肿瘤形态表现为梭形或蘑菇形。增强后10例轻度强化。10例继发视网膜脱离。结论 磁共振可对肿瘤精确定位。能显示肿瘤大小和形态,信号特征明显,可与脉络膜其他疾病相鉴别。其是目前诊断葡萄膜黑色瘤较为可靠的检查方法。
朱越安奇刘学丁世斌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