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永昌

作品数:135 被引量:4,186H指数:3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45篇生物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建筑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8篇阔叶
  • 36篇常绿
  • 36篇常绿阔叶
  • 34篇阔叶林
  • 33篇常绿阔叶林
  • 18篇种群
  • 18篇城市
  • 17篇植物
  • 16篇群落
  • 15篇植被
  • 15篇天童
  • 13篇亚热带
  • 12篇演替
  • 11篇浙江天童
  • 10篇生态
  • 10篇生态学
  • 10篇景观
  • 8篇次生
  • 7篇森林公园
  • 6篇土壤

机构

  • 13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徐州师范大学
  • 6篇上海市园林科...
  • 5篇河南大学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杭州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林科院

作者

  • 133篇宋永昌
  • 23篇陈小勇
  • 15篇达良俊
  • 14篇王希华
  • 11篇由文辉
  • 10篇蔡永立
  • 8篇李俊祥
  • 8篇张庆费
  • 7篇倪健
  • 6篇阎传海
  • 6篇丁圣彦
  • 5篇高峻
  • 5篇陈波
  • 4篇王玉洁
  • 4篇张光富
  • 3篇戚仁海
  • 3篇刘冬燕
  • 3篇蔡飞
  • 3篇王祥荣
  • 3篇宋坤

传媒

  • 19篇植物生态学报
  • 18篇生态学报
  • 12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Acta B...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植物资源与环...
  • 5篇城市环境与城...
  • 4篇武汉植物学研...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植物生态学与...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上海环境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生态科学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生态环境
  • 2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上海建设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8
  • 6篇2006
  • 10篇2005
  • 10篇2004
  • 13篇2003
  • 11篇2002
  • 11篇2001
  • 5篇2000
  • 12篇1999
  • 6篇1998
  • 17篇1997
  • 3篇1996
  • 5篇1995
  • 5篇1994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对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在浙江天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带性顶级群落——栲树林为参照,选取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类型:木荷林、马尾松+木荷林、马尾松林、灌丛以及裸地,从轻到重分别代表...
杨娟蔡永立宋永昌
关键词:生态系统
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被引量:72
2000年
藤本植物是一类生活型特殊的非自然分类群 ,笔者从藤本植物的来源、类型、数量、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 :1本区计有藤本植物58科、1 64属、61 1种 (不包括蕨类藤本 ) ,分别占总被子植物科、属和种的 2 9.1 %、1 0 .3%和9.6% ,在种的丰富度上略高于温带森林区域 (7% ) ,而低于热带区域 (1 9% ) ;木质藤本占绝对优势 ,为 72 .3% ,草质藤本占 2 7.7%。 2主要由含少量藤本的科、属组成 ,含 5种以下的科占 67.2 %、属占 82 .9% ;但藤本种类的数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或属中 ,51 .9%的藤本属于葡萄科和豆科等 1 0个大科。 3两性花类占 60 .6% ,单性花类占 34.7% (其中雌雄异株类占30 .8% )和杂性花类占 4.7%。 4攀援类型分为 4大类、9小类 ;缠绕类 (Twining)占 56.6% ;卷曲类 (Curling)占 2 7.5% ,又可分出叶柄卷曲类 (PC)、卷须类 (TC)和小枝卷曲类 (BC) 3小类 ;搭靠类 (Hooking)占 1 0 .0 % ,又可分为枝搭类 (BH)、钩搭类 (HH)和刺搭类 (TH) 3小类 ;吸固类 (Adhering)最少 ,仅占 5.9% ,也可分为不定根类 (ARA)和吸盘类 (AA)两小类。 5藤本区系来源广泛 ,其中藤本属的分布区有 1 3个类型 ;热带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为 69.3% ,温带成分占 2 8.1 % ,特有分布类型占 2 .6%?
蔡永立宋永昌
关键词:多样性藤本植物繁衍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多样性
<正>1.研究群落类型多样性必然涉及分类水平,一股认为“群丛”(association) 是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因此群落多样性研究最好建立在“群丛”划分的基础上。但是迄今为止,常绿阔叶林的分类,特别是群丛的划分并没有统一...
宋永昌达良俊王希华戚仁海
文献传递
浙江松阳安岱后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研究
1993年
本文运用法瑞学派的方法,对浙江松阳安岱后的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共收集样地资料29个。利用二歧指示种分析法(TWINPAN程序)对乔、灌、草三层分别进行运算,得到三层的初步结果,然后把三层第一次分划的结果进行统一分析,最后确定了三个群丛。作者认为使用法瑞学派的方法。结合TWINSPAN数量分类程序对某一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行数量分类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
王希华宋永昌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中国青冈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被引量:37
1997年
在广泛收集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的水热指标、Penman的公式、Thornthwaite的指标和气候分类、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以及年平均气温(TEMP)、1月均温、7月均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和年降水量,研究了青冈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青冈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的Kira热量指标状况。根据孢粉资料和历史文献,探讨了历史时期青冈在中国大陆的分布与变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并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预测了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中国青冈分布区的可能变化。
倪健宋永昌
关键词:地理分布气候
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及外貌特征被引量:49
2001年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 ,分析了浙江天童地区灌丛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该区灌丛共有维管束植物94种 ,隶属于 45科 ,76属。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该区灌丛具有次生、退化的性质。生活型和叶的性质的分析表明 ,该区灌丛群落的外貌主要由小型和中型草质落叶及常绿革质的、非全缘单叶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在分析灌丛群落特征的基础上 ,还对其生态恢复进行了探讨。
张光富宋永昌
关键词:灌丛群落群落结构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分布与Kira指标的关系被引量:22
1998年
根据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气象资料和植物分布资料,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和寒冷指数(CI)及徐文铎从中变化出的湿润指数(HI)计算了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指标值,分析了树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并将优势种及常见种划分为5个Kira水热指标分布类群,它们是:G1低温半湿润型,G2低温湿润型,G3低中温湿润型,G4高中温湿润型,G5高温湿润型。计算了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和常见种分布上限的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及一些分布到亚热带北缘的树种的热量指标,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限制常绿阔叶林树种向上和向北分布的寒冷指数特征。
倪健宋永昌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常见种
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在对淮河下游地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5个景观亚型,其中,景观根据植被(植被型或载培植被型)划分,景观亚型根据地貌、植被(群系组或载培组合)划分。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以1:100万土壤图为基础底图,参考多种比例尺的卫星照片、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地貌图等,编制了淮河下游地区1:100万景观生态类型图;在景观生态类型图上量算了各景观亚型的面积。文中还详细分析了淮河下游地区稀疏植被景观、常绿针叶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旱地作物景观、水旱轮作景观、水田作物景观、湖泊景观等主要景观型的生态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对策。
阎传海宋永昌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林带改善化工厂区环境的作用被引量:5
1989年
林带对调节小气候、滞尘、改善环境质量均有明显的作用。由于不同树种对环境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通过测定不同林子的温度、湿度、照度、辐射和降尘,结果表明:可降低林内温度2.2℃—4.0℃,尤其是樟树林和榉树林降温效果较好;可提高林内空气湿度9%—22%;林内光照强度与林子的结构、郁闭度有密切关系,夏天林内光照在5.1%以下,冬季由于落叶,约有40%—77%的光到达地面。林地的减尘率达26.7%—46.6%,减尘率的大小主要受郁闭度影响,郁闭度大,减尘率高。 我们认为卫生林带最好的结构是复层林,即外层多种植乔木、亚乔木,下层用灌木树种,形成一个立体结构,使污染大气的毒物得到自然净化。
顾詠洁刘宏纲宋永昌
关键词:林带化工厂
法瑞学派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当代植被生态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法瑞学派也称Braun-Blanquet学派,盛行于欧洲大陆,也是当今全球植被科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该文对这一学派的发展历史、植被科学理论和野外实践,以及群落分类系统做了简要介绍。法瑞学派的发展可分为开创(1910–1943年)、发展(1945–1980年)、分化(1980–1990年)和融合(1990年至今)四个时期。法瑞学派重视野外实践,强调植物群落内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发展,强调植物群落主要属性是物种组成,以及特征种(或鉴别种)在群落分类和评价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野外调查方法和样地归类的程序;建立了以"群丛"为基本等级的一个自下而上、严谨的、正规的植被分类体系;具有理论上的兼容性和技术上的开放性等优点。这些都为当代植被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法瑞学派在特征种界定、群丛定义、样地数据集成与转换、与生态外貌系统连接等方面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最后,该文概述了法瑞学派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目前在中国植被研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张健宋坤宋永昌
关键词:群丛植被分类群落动态特征种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