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红权

作品数:3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口腔
  • 5篇细胞
  • 4篇综合征
  • 4篇腭裂
  • 4篇唇腭裂
  • 3篇脂肪
  • 3篇脂肪细胞
  • 3篇前牙
  • 3篇前脂肪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非综合征性
  • 3篇非综合征性唇...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牙体
  • 2篇牙体预备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炎
  • 2篇预后

机构

  • 20篇黑龙江省医院
  • 1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32篇宋红权
  • 12篇张瑞
  • 7篇焦晓辉
  • 5篇史滨伟
  • 4篇冉维志
  • 3篇闫嘉群
  • 3篇米娜
  • 2篇王鑫
  • 2篇刘洪文
  • 2篇赵玉慧
  • 2篇费剑锋
  • 2篇王珊珊
  • 2篇高崧瀛
  • 2篇张瑞
  • 2篇田华
  • 2篇宿哲
  • 1篇李永恒
  • 1篇范希明
  • 1篇于浩
  • 1篇郝嫣汝

传媒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黑龙江科学
  • 2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口腔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F2及NF9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2(Interleukin enhancer-binding factor 2,ILF2)及核因子90(Nuclear factor 90,NF9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ILF2及NF90在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ocusa,NOM)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使用Oncomine及GEPIA数据库分析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OM组织对比,ILF2及NF90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P<0.05),二者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φ=0.540,P<0.001);Oncomine数据库结果显示ILF2及NF90同样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P<0.05);GEPIA数据库结果显示ILF2及NF90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0,P<0.001)。ILF2及NF90的表达情况与OSCC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ILF2和NF90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且ILF2及NF90因子的高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LF2和NF90在OSCC中高表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对OSCC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提示二者可以作为OSCC发生发展新的诊断标志物及预后评估指标。
王雪高雨蔚宋红权张兴伟杨帆焦晓辉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头皮岛状瓣藕合植皮及残存组织瓣再造鼻小柱
2010年
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我们为7例单纯鼻小柱缺损患者采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头皮岛状皮瓣藕合游离皮片及残存组织瓣进行修复,一期完成,无需再行鼻小柱软骨移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冉维志宋红权高崧瀛
关键词:鼻小柱缺损组织瓣头皮岛状瓣植皮
外周血miR-299-5p和miR-127-3p的表达水平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miR-299-5p和miR-127-3p的表达水平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唇裂伴或不伴腭裂(CL/P)患儿、单纯腭裂(CPO)患儿和健康儿童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各组外周血中miR-299-5p和miR-127-3p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NSOC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P组和CPO组miR-299-5p和miR-127-3p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99-5p、miR-127-3p及其联合诊断NSOC的AUC分别为0.770(95%CI:0.558~0.982)、0.810(95%CI:0.651~0.969)、0.915(95%CI:0.754~0.985)。结论:NSOC患儿外周血miR-299-5p和miR-127-3p表达下调,可能与NSOC的发生有关,其可能成为诊断NSOC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且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优。
张兆华高雨蔚宋红权隗子文杨帆焦晓辉
关键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生物标记物
上颌骨骨折30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30例上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上颌骨骨折患者3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面部对称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29例,1例面部畸表不对称不完全复位。结论一旦诊断骨折,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应尽早处理。
宋红权吕修林赵淼
关键词:上颌骨骨折口腔颌面部损伤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 研究进展
2024年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由解聚的染色质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可以捕获和杀死细菌。NETs的形成由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激活,其过程被称为网捕死亡(NETosis)。NETosis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目前已经报道了两种NETosis形式:裂解性NETosis和非裂解性NETosis。研究发现NETs能够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激活巨噬细胞;促进髓系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包裹在肿瘤表面,防止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NET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大量存在,与OSCC发生发展关系复杂,根据不同的中性粒细胞表型,NETs可发挥促肿瘤或抗肿瘤作用,对N1型中性粒细胞,NETs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手段,而转换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的NETs的形成可能与N2型中性粒细胞呈现促癌活性从而诱导口腔扁平苔藓恶变的机制有关。NETs还可能参与OSCC的转移过程,其通过捕获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并诱导高凝状态促进肿瘤相关血栓的形成和血源性转移。NETs参与了OSCC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为抗肿瘤治疗和预测OSCC的预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抑制NETs的形成可以显著抑制化疗后产生的耐药性,并有利于降低OSCC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目前基于NETs相关基因已构建了多个关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模型。但目前NETs与OSCC的治疗尚处于讨论阶段,其作用机制与实行的可能性尚需大规模的基础与临床试验验证。本文通过综述NETs与OSCC之间的关系,为治疗OSCC提供新思路。
杨圣锋顾欣张瑞宋红权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CD8+T细胞口腔鳞状细胞癌化疗抵抗游离DNA
不同支架及接种方法对前脂肪细胞生长情况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并分别与PLGA支架,胶原支架以及透明质酸支架复合,研究三种不同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同时选出最佳的接种培养方式。 材料和方法:(1)术中切取成年女性腹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培养...
宋红权
关键词:前脂肪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不同间隔时间预备不同桩核系统对桩核固位力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间隔时间预备不同桩核系统对桩核固位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120颗下颌单根前磨牙,行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和桩核制作及粘结。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颗,分别为粘固后5min、15min、30min、24h进行牙体预备,每组内再随机分为铸造桩核磷酸锌粘固、铸造桩核聚羧酸锌粘固剂和玻璃纤维桩核树脂粘固。对每一标本进行固位力拉伸实验。结果相同桩核系统条件下,桩核的固位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同的间隔时间下,5min、15min和24h时,纤维桩核系统的固位力值最大,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min时造桩核磷酸锌粘固组与纤维桩核系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间隔时间预备不同桩核系统对桩核固位力有影响,为了桩核的稳固,应尽量在桩核粘固24h后进行牙体预备。
张瑞宋红权沈兰花史滨伟王鑫
关键词:桩核系统固位力牙体预备
新型固位技术在牙周炎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纤维固位夹板在牙周病松动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全面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固位纤维加树脂制作牙周夹板治疗下颌前牙牙周病松动牙共15例、20颗患牙,并在完成牙周夹板固定后1、3和6个月复诊。结果:纤维固位技术能够保存下颌前牙牙周病松动牙,控制牙周病和恢复咀嚼功能。结论:纤维固位夹板可作为下颌前牙牙周病松动牙治疗的有效手段。
张瑞史滨伟宋红权李永恒
关键词:牙周病牙周夹板固位纤维
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例患者,记录口内余留天然牙的正常垂直距离,在治疗后拔除余留牙,分别给予息止颌位法和应用发音法,确定垂直距离,比较结果和拔牙前记录的垂直距离。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息止颌位法确定比拔牙前的垂直距离距离明显要高,发音法确定比拔牙前垂直距离记录更为接近。结论对比息止颌位法,应用发音法受主观因素影响更小,是较为可靠、安全的垂直距离确定法。
史滨伟张瑞王珊珊宋红权
关键词:发音法无牙颌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2016年
目的临床分析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例无牙颌患者,选择常规方法进行垂直距离确定,选择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作为基准位,每间隔0.5 mm,确定13个垂直距离。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无牙颌患者的垂直距离、咬合力呈正相关性,标准化咬肌、颞肌前束肌电值和垂直距离呈负相关性。结论针对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越大,最大咬合力就越大,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不是最大咬合力产生区域。随着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咬肌活动显著下降,颞肌前束肌电活动没有咬肌明显。
史滨伟张瑞王珊珊宋红权
关键词:咀嚼肌肌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