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红鳍
  • 8篇红鳍东方
  • 8篇红鳍东方鲀
  • 5篇微卫星
  • 4篇养殖
  • 3篇微卫星标记
  • 2篇性别差异
  • 2篇性状
  • 2篇选育
  • 2篇养殖群体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选育
  • 1篇养殖技术
  • 1篇养殖技术研究
  • 1篇养殖业
  • 1篇养殖鱼
  • 1篇养殖鱼类

机构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大连天正实业...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江苏中洋集团...

作者

  • 11篇岳亮
  • 10篇马爱军
  • 7篇王新安
  • 5篇邹杰
  • 4篇赵艳飞
  • 3篇王婷
  • 3篇李伟业
  • 2篇庄志猛
  • 2篇何伟国
  • 2篇王广宁
  • 1篇李猛
  • 1篇陆丽君
  • 1篇郭建丽
  • 1篇郭正龙
  • 1篇夏丹丹
  • 1篇黄智慧
  • 1篇刘大勇
  • 1篇孙建华
  • 1篇孙志宾
  • 1篇刘忠强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红鳍东方鲀体质量预测被引量:3
2015年
为解决基于表型性状预测红鳍东方鲀体质量时,由于不同表型性状间的自相关、部分性状和体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线性回归方法自变量间的共线性,导致根据表型性状预测体质量误差过大的问题,本研究根据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建模原理,采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利用72个红鳍东方鲀样本的表型数据,通过最近邻聚类算法,构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红鳍东方鲀体质量预测模型,并采用线性回归检验法对所构建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92,接近于1,而线性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为0.949,比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确定系数提高4.53%;此外,线性回归共线性检验显示,模型自变量间存在一定的共线性,性状体周长1和体高的自相关性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RBF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消除了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变量的共线性问题,预测精度显著高于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对红鳍东方鲀体质量的预测效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基于RBF神经网络体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为利用表型性状精确评估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王新安马爱军赵艳飞岳亮孙建华孟雪松刘圣聪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 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比较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鲀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岳亮王新安马爱军孙志宾倪世俊赵艳飞侯仕营翟介明孟雪松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被引量:46
2013年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369)较大,间接作用(0.259)最小;体高、尾柄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28,0.14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周长1的间接作用(0.363,0.296)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0,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周长1、体高、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2154.095+42.072x1+33.936x2+72.687x3+50.538x4。
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李伟业岳亮邹杰王婷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形态性状体重通径分析
5个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对中国国内主要养殖区域红鳍东方鲀种质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选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国内来自不同养殖区的5个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文登群体(WD)、莱州群体(LZ)、日本群体1(J1)、日本群体2(J2)、唐海群体(THQ),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5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不等;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7、0.26、0.18、0.25、0.20;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5、0.57、0.69、0.71、0.6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排列顺序为J2(0.65)>J1(0.63)>THQ(0.55)>LZ(0.51)>WD(0.48)。分析结果表明,1)WD和LZ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33 6;LZ与J1群体间遗传距离大,为0.624 2;2)WD群体遗传多样性为中度多态(0.25
陆丽君马爱军王新安岳亮孟雪松翟介明谭林涛侯仕营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态性
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9
2014年
鲀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rs)、鲀亚目(Tetraodontoidei)、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鲀俗称河、廷巴、腊头、龟鱼等,为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昂,在中国北方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形成养殖规模。
马爱军李伟业王新安岳亮庄志猛孟雪松刘圣聪谭林涛侯仕营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北太平洋
鱼类抗逆性状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近20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排名世界第一,一跃成为世界渔业大国[1]。渔业生产总量已初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数量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仅满足于数量上,对其品质的追求也日趋强烈。然而,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科研经费缺口大,高级科研人才匮乏,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缓慢,中国在水产养殖鱼类科研领域的研究基础相对滞后,科研方法明显落后于畜牧和植物等其他研究领域;其次,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仍以粗放化管理为主,在经营过程中,生产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实施严格的亲鱼管理计划等原因导致水产养殖业病害频发、品种的抗逆性较弱等问题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制约鱼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郭建丽马爱军田岳强黄智慧王婷王广宁岳亮邹杰
关键词:养殖鱼类抗逆性性状选育水产养殖业渔业生产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3个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3个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采用21对微卫星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成功扩增出具有一定多态性片段的微卫星位点共19个。共得到125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11,平均值为6.5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7.8,平均值为4.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156-1.0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9-0.8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3-0.858。广州、上海、江苏3个群体的PIC由小到大依次为0.588、0.633、0.655,三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48、0.062、0.076,平均值为0.081,表明三群体间发生了小程度的遗传分化。三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UPGAM分析显示,广州和上海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351),广州和江苏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0.204),聚类分析显示,广州群体和江苏群体聚为一类,上海群体为一类。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养殖群体的养殖环境,也表明3个养殖群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特别是江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作为选育群体具有一定的遗传潜力。
邹杰马爱军赵艳飞何伟国王婷岳亮刘大勇郭正龙
关键词: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微卫星
红鳍东方鲀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及数量形态特征比较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优良海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对红鳍东方鲀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家系构建和培育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然而,与其性别有关的研究成果很少。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红鳍东方...
岳亮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性别差异微卫星分子标记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性别差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以BSA为基础的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群体进行性别差异标记筛选的研究。用雌、雄各30个个体构建雌、雄基因池,利用66对微卫星引物扫描雌、雄基因池。在雌、雄基因池中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引物有8对。用两个各包括30个雌、雄个体的群体对这8对引物进行两轮个体验证。结果表明,引物f383在两个雌、雄群体中扩增出的差异条带与性别都呈极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10和0.673)(P<0.01),f383是与红鳍东方鲀雄性呈正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红鳍东方鲀性别差异微卫星标记的获得,为其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和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岳亮马爱军赵艳飞王新安何伟国孟雪松翟介明刘圣聪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微卫星性别差异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选育家系构建与早期标准化培育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受精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选育家系的构建与标准化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选取养殖、野生和日本3个群体的红鳍东方鲀进行定向交配,并对红鳍东方鲀早期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二、三、四级数量标准化培育。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亲鱼产卵量大,对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十分有利;从4次数量标准化看,每次各家系内鱼苗数量都较为集中,各阶段各家系的成活率也较高,但存在部分家系间数量差异显著;经过4次数量标准化,成功构建22个父系半同胞家系,48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对早期阶段家系构建和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拟解决方法,为大规模建立红鳍东方鲀家系提供参照。
李伟业马爱军王新安孟雪松刘忠强刘圣聪邹杰岳亮张涛熊再峰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选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