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库丽霞

作品数:79 被引量:377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0篇玉米
  • 22篇基因
  • 17篇性状
  • 14篇光周期
  • 11篇育种
  • 10篇玉米叶
  • 9篇作物
  • 8篇遗传育种
  • 8篇玉米群体
  • 8篇株型
  • 8篇作物遗传
  • 8篇作物遗传育种
  • 7篇杂交
  • 7篇自交
  • 7篇自交系
  • 7篇夹角
  • 6篇配合力
  • 6篇光周期敏感
  • 6篇高产
  • 5篇淀粉

机构

  • 78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5篇海南省农业科...
  • 2篇信阳农业高等...
  • 2篇济源市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郑州市农林科...
  • 1篇郑州市气象局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 1篇驻马店市农业...

作者

  • 78篇库丽霞
  • 66篇陈彦惠
  • 31篇吴连成
  • 13篇张君
  • 12篇侯本军
  • 11篇王铁固
  • 9篇陈晓
  • 9篇任真真
  • 7篇王付娟
  • 7篇王翠玲
  • 7篇郭书磊
  • 6篇孟庆雷
  • 6篇张伟强
  • 6篇孙朝辉
  • 6篇苏慧慧
  • 5篇吴刘记
  • 5篇高伟
  • 5篇王新涛
  • 4篇常丽丽
  • 4篇任永哲

传媒

  • 18篇玉米科学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作物学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饲料工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特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引进来源于多样性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是解决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的有效途径。光周期敏感性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地区应用的主要障碍。对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特点和相关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结合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光周期敏感性研究方面的进展,对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翠玲程芳芳孙朝晖库丽霞陈晓陈彦惠
关键词:光周期敏感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玉米株型性状QTLs作图群体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玉米紧凑株型对于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满足玉米生产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以株型紧凑和松散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豫82、豫87-1为亲本,组配和构建F2∶3家系,以其作为株型性状QTLs定位与分析的作图群体。通过对株型6个相关性状,株高、穗位高、叶长、叶宽、叶夹角、叶向值在郑州、三亚两个地点的研究表明,亲本自交系在株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后代F2∶3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各株型性状均呈连续变异、正态分布,说明所选材料适合作为QTLs定位与分析的作图群体。
赵文明吴连成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株型F2:3家系
玉米叶型相关性状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研究玉米叶型性状的QTL以及它们的上位性效应,本研究以豫82为母本、豫87-1为父本发展而成的一套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一年3点的表型鉴定,利用遍布玉米全基因组的SNP标记,对玉米叶向值、叶夹角、叶长、叶高点长和叶宽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定位结果表明,5个性状共定位到24个QTL,贡献率6.89%~13.43%,所有主效QTL均与环境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q LA1-1、q LA8-1、q Lf2-1、q Lf5-1、q LOV3-1、q LL2-1、q LL4-1、q LW1-1和q LW3-1的贡献率均在10%以上,说明这些位点对叶型的影响较为重要。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有15对上位性互作位点表现出显著性,并且所有的互作位点对都发生在不同染色体之间;多数互作位点对,均发生在未显著性效应的位点之间;所有的上位性互作位点对间的互作效应与环境也无显著的互作效应,这表明叶型相关性状的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均不受地点间环境条件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图位克隆相关关键基因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玉米株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会涛柳华峰郑耀刚赵帅帅刘浩浩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叶型RIL群体
基于温、热带玉米自交系永久F_2群体的叶片数QTL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为研究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机制,利用温热组合黄早四×CML 288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了一个包含278个组合的永久F2群体,分别在海南三亚、河南郑州和洛阳、北京昌平和顺义等5个地点3种光周期环境中进行田间鉴定.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种光周期环境下共检测到16个不同的玉米叶片数相关QTL.位于第4染色体的QTL qLN 4-3在3个环境中同时检测到,表明该QTL在不同日照环境下能稳定表达;位于第10染色体上10.04区间的QTL qLN 10分别解释2个长日照环境下叶片数遗传变异的31.75%和39.96%,而在海南短日照环境中未检测到,表明该QTL是长日照环境下特异表达的主效叶片数QTL;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叶片数QTL qLN 3-1在短日照环境下能解释叶片数遗传变异的40.99%,而在2个长日照环境下并未检测到,表明此QTL是短日照环境下特异表达的主效QTL.
张伟强王翠玲孙朝辉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永久F2群体光周期热带玉米叶片数
玉米出籽率、籽粒深度和百粒重的QTL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为研究玉米出籽率、籽粒深度、百粒重的遗传机制,以豫82×沈137组配的229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在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0个QTL。其中,控制出籽率、籽粒深度、百粒重相关QTL分别为3个、3个和4个,它们的联合贡献率分别为35.5%、28.1%和39.0%。位于第1染色体上介于标记umc1335与umc2236之间控制出籽率的QTLqKR1b和位于第9染色体上介于标记bnlg1209–umc2095之间控制百粒重QTLq100-KW9b,分别解释18.9%和11.7%的表型变异,且作用方式为加性效应,分析表明这些区域可能包含调控玉米籽粒性状关键基因,对剖析玉米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伟强库丽霞张君韩赞平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出籽率百粒重QTL分析
利用玉米RIL群体分析株型性状对两种密度的响应被引量:4
2019年
以豫82×沈137衍生的一套F10家系为材料,采用2个环境、2种密度、3个重复的田间试验设计,对玉米8个株型相关性状(叶夹角、叶长、叶宽、叶向值、叶基至最高点距离、穗上部各节间距离、株高、穗位高)进行表型鉴定。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叶夹角、穗上节间距、株高、穗位高4个性状基因型×密度间互作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基因型与密度间互作是影响变异的主要因素,可将4个性状作为判断玉米株型耐密性指标。两种密度处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4个性状平均值也随着增加。将两种密度条件下性状平均值比较,可将190个家系划分为密度敏感型、较敏感型、中间型和钝感型4种类型。
别海郑斐王保林王金召王健乔旭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株型耐密性
玉米叶夹角基因ZmTAC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为进一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以提高光合效率和减少遮荫综合症为目的进而对玉米株型进行改良对进一步提高产量非常重要。鉴定与玉米叶夹角有关的基因为解析叶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培育理想株型进而提高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基...
库丽霞韦小敏张少方张君郭书磊陈彦惠
文献传递
玉米温热杂交种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6个世代平均值分析的方法,对温带与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3个杂交组合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温带与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起主导作用,两者合计占总遗传变异的74 4%~93 5%.上位效应普遍存在,平均上位效应占总遗传变异的6 5%~25 6%,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均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模型.所考察的性状按超亲优势大小依次为: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各性状基因效应分析表明,在温热杂交种的遗传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均是正向效应,加性×加性互作多为正值,加性×显性、显性×显性多呈负向效应,但显性×显性互作在穗粒重的遗传中呈正向效应.
张向前陈彦惠吴连成郭瑞白广伦库丽霞王海斌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加性效应显性效应
玉米穗上节间距的QTL定位被引量:10
2010年
玉米穗上节间长度是影响冠层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其遗传特点对于改善玉米植株群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豫82×沈137的229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具有212个位点的SSR标记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943.8 cM,平均间距8.76 cM,通过229个F2∶3家系穗上节间距的鉴定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出与节间距有关的14个QTL,分布在第1、2、3、4、7、9染色体上,未检测到控制穗上5个节间距的共同QTL。穗上第3节间距的qThiIL3、第4节间距的qForIL3和第5节间距的qFifIL3标记区间相同,贡献率在8.89%~16.36%,可能为控制节间距的一个主效QTL。
张君库丽霞张伟强杨爽刘海英赵瑞芳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QTL定位
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玉米完整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被引量:16
2008年
以玉米完整子粒为实验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其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数学模型,光谱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矢量归一化和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分别建立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效果最佳,外部验证结果证明校正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化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6 9和0.924 0。
王铁固刘新香库丽霞魏良明吴连成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近红外反射光谱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