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秩甫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河口海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潮汐
  • 3篇泥沙
  • 3篇泥沙运动
  • 3篇泻湖
  • 3篇潮汐通道
  • 2篇地貌
  • 2篇沿岸
  • 2篇海岸
  • 2篇沉积动力
  • 1篇地理学
  • 1篇地貌过程
  • 1篇地貌研究
  • 1篇地质学
  • 1篇动力地质学
  • 1篇动力过程
  • 1篇动力特点
  • 1篇沿岸流
  • 1篇沿岸漂沙
  • 1篇输沙
  • 1篇水文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应秩甫
  • 3篇李春初
  • 3篇杨干然
  • 2篇罗章仁
  • 2篇陈志永
  • 1篇叶汇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全国第四届海...
  • 1篇海洋工程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2篇1986
  • 1篇19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被引量:21
1994年
根据近年在珠江口伶仃洋的观测资料,对比国外有关河口锋的定义,归纳了伶仃洋内几种锋的现象,计有潮侵锋、岬角锋及湖水退急时的浅滩锋等。解释了锋生的原因与潮汐进退,特别与随潮入侵的咸水关系。文中也探讨了这些锋对沉积环境的影响,认为它是陆架水入侵河口地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积动力过程。
应秩甫
关键词:沉积动力
珠江河口动力、沉积和地貌研究
李春初应秩甫罗章仁叶汇杨干然陈志永田向
该项研究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伶仃洋最大浑浊带分布和变化的规律、产生原因以及与拦门沙的关系;分析了伶仃洋咸淡水混合基本特征;从动力角度探讨了伶仃洋西滩槽沟发育的情况,珠江口的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化学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关键词:河口地貌动力地质学河口学区域水文学水文地理学
粤东汕尾港泻湖——通道体系的演变及泥沙运动
应秩甫王鸿寿陈志永
关键词:海岸变迁泥沙运动输沙泻湖潮汐通道
粤西水东沙坝泻湖海岸体系的动力过程及其建港条件评述
李春初应秩甫杨干然
关键词:沿岸漂沙泥沙运动海岸带
伶仃洋沉积动力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4
1995年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的伶仃洋,因径流下泄与潮流进退的流向不一,使它各分流口门的出口水道都有主槽和支槽之分,即都有主干水道和分汊水道。陆架高盐海水入侵又使伶仃洋内沉积动力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差异,如沉积物分布有粗-细-稍粗之分;而水体中的密度、速度差异,常常产生锋带,对水下地形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全面认识发生在伶仃洋内的沉积动力作用,对深水航道的选线极为重要。
应秩甫
关键词:沉积动力航道选线
粤西沿岸流及其沿岸沉积被引量:23
1999年
从珠江口到湛江湾海域有一股常年存在的向西沿岸流,它与珠江下泄的冲淡水有关,也与南海暖流等有关.在沿东经112°附近海陵岛和漠阳江口之间的外海,有一股沿底部向岸涌升的陆架高咸海水,从而迫使由珠江口西来的、浑浊的“淡水皮”逐渐离开海岸;而海陵岛以西的向西的沿岸流已由从陆架涌升的外海高盐度海水所代替.其结果是使海陵岛以西成为沙质海岸。
应秩甫
关键词:沿岸流海流
湛江湾的围海造地与潮汐通道系统被引量:19
1996年
湛江湾是一溺谷—泻湖型的潮汐通道系统,着重讨论了围海造地与该系统的关系,特别指出1958年的南三岛的联围,使湛江湾扩大了纳潮面积,完善了潮汐通道系统.但湛江湾历年的围海填滩也引起局部的航道淤浅和岸滩的冲淤.
应秩甫王鸿寿
关键词:潮汐通道泻湖围海造地
粤西水东湾潮汐通道—落潮三角洲的动力地貌过程被引量:14
1990年
本文论述了广东省水东沙坝泻湖海岸体系中潮汐通道和落潮三角洲的动力地貌过程,包括通道的潮汐与波浪动力特点、落潮三角洲区域动力与泥沙运动、拦门沙成因及落潮三角洲近期冲淤动态等,最后对通道稳定性和拦门沙开挖可能性进行讨论,认为该通道稳定性好,拦门沙只要采取深挖措施且开挖方向较合理,有可能取得成效。
李春初应秩甫杨干然罗章仁
关键词:潮汐通道拦门沙地貌过程泥沙运动波浪作用纳潮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