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仁东
-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于奇地区中生界隐蔽圈闭预测的难点与对策
- 2013年
- 于奇地区中生界碎屑岩隐蔽圈闭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但这些圈闭受多因素影响,如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等。针对不同圈闭类型的落实难点,总结相应技术对策,提出通过高分辨三维反演技术,剔除砂体顶面泥岩厚度,落实三叠系上油组砂体圈闭幅度。探索运用非线性参数岩性反演技术,对本区薄层砂体进行三维反演,结合顶、底、侧封等岩性圈闭的参数分析,落实了白垩系舒善河组和三叠系哈二段砂体岩性圈闭。
- 苏娟张荣康仁东邓锋
- 关键词:隐蔽圈闭岩性圈闭
- 新和——三道桥地区古近系——白垩系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
- 2022年
- 新和—三道桥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已成为塔里木盆地北部重点勘探层系。针对该地区古近系—白垩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等问题,通过烃源岩特征、储盖层组合、断裂及圈闭作用分析,明确了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源主要来自陆相三叠系—侏罗系的煤系烃源岩。盖层发育有三套,即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苏维依组泥岩、含膏泥岩和膏岩、白垩系下统巴西盖组上段泥岩及舒善河组泥岩。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断层、圈闭和盖层,圈闭与盖层是关键因素,断裂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区域,圈闭控制了油气的聚集,盖层控制了油气藏保存状况。
- 康仁东王铭伟吴玟李松
- 关键词:圈闭储盖组合
- 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在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及沉积体系配置关系,揭示出以雅克拉断凸为界,地层整体具有顶薄翼厚、南北分带的特点,从南、北两侧向隆起超覆,隆起顶部部分地层缺失。该区源汇体系明显受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北部、南部和东部三大物源区,塔河和库车两大物源汇聚中心,围绕塔河汇聚中心形成了雅克拉断凸带短物源形成的扇三角洲群,亚肯、于奇、吉拉克、阿克亚苏及托普台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群。雅克拉断凸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苏娟康仁东邢凤存刘晓峰
- 关键词:上白垩统塔里木盆地
- 新和-三道桥地区白垩系巴西盖组沉积特征被引量:6
- 2016年
- 综合运用重矿物组合、岩心沉积相特征、碎屑颗粒粒度特征及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新和-三道桥地区巴西盖组物源及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建立本区巴西盖组沉积微相标志,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滩坝砂及滨浅湖泥等5种沉积微相,完成巴西盖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确定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巴西盖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亚相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新和地区南部及三道桥地区东北部主要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好,是油气有利储集相带。河口坝、远砂坝及滨浅湖滩坝砂储层物性差,油气富集条件较差。
- 洪才均康仁东周芳芳费剑炜房晓璐
- 关键词:白垩系油气富集
- 川中安岳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 应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以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取芯、测井、地震等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野外、室内和现代化测试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安岳地区须家河组(重点为须二段)沉积相、地震相及储层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
- 康仁东
- 关键词:须家河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地震地层学圈闭类型
- 文献传递
- 跃进地区奥陶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跃进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硅质岩广泛发育。通过对硅质岩岩心观察、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硅质岩成因机制进行研究。岩心及镜下薄片观察表明,研究区硅质岩为交代作用形成,伴生有金红石、角闪石、萤石等热液矿物。通过对取心岩样地质特征观察及硅质岩样品采样,进行硅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硅质岩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液活动有关;微量元素Co/Ni、Th/U、Rb/Sr比值较低,表明热源可能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与塔河英安岩具较强相似性,表明富硅流体可能为与海西晚期火山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流体。认为跃进地区硅质岩为富含硅质的岩浆热液沿断裂及裂缝进入一间房组碳酸盐岩,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碳酸盐岩部分被溶解,同时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形成残余结构硅质岩。
- 洪才均康仁东韩俊吴鲜文山师房晓璐
- 关键词:奥陶系硅质岩地化特征
- 吐哈盆地红南-连木沁油田溶解气扩散特征及其扩散量计算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南-连木沁油田的中、上侏罗统和白垩系油藏溶解气组成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大约在埋深小于1 450 m的白垩系油藏溶解气扩散作用强烈,不仅使甲烷含量显著降低,乙烷、丙烷等组分含量相对升高,而且也降低了溶解气油比,扩大了油藏的地饱压差。根据Fick第二扩散定律,模拟计算白垩系油藏溶解气中甲烷从中新世后期到第四纪末期扩散作用的累计散失率为82%。
- 陈义才康仁东李延军黄建全张代生涂小仙王家辉
- 关键词:油气比分子扩散吐哈盆地
- 塔河地区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勘探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成岩最为发育,表现为上部普遍发育一套英安岩,下部发育一套玄武岩。工区内喷发旋回极为典型,早期为基性玄武岩,晚期为酸性英安岩。研究区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可分为6类:透镜状反射结构、丘状反射结构、板状反射结构、杂乱型反射结构、空白弱反射结构及异常增厚反射结构,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具有不同岩性组合、喷发的旋回特征。通过针对塔河火成岩类型、测井特征、储集空间、地震相分布及其对油气储集条件综合分析,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特征,指出了有利勘探区的关键因素,并针对研究区的火成岩勘探提出了建议。
- 苏娟王春和康仁东刁新东
- 关键词:火成岩地震相岩石类型
-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形成机制及其发育模式被引量:3
- 2020年
- 为深化对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白云岩储层的认识,明确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的成因和发育模式,指导油气勘探,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分析、碳氧同位素测试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顺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储层的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构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白云岩发育模式。岩相学分析表明,鹰山组主要发育粉—细晶白云岩(石)、细—中晶白云岩(石)和缝洞充填中—粗晶白云石等3种白云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粉—细晶白云石形成于盐度较高的水体中,是近地表环境蒸发泵白云石化的产物;细—中晶白云石形成于埋藏环境;中—粗晶白云石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成岩环境,是构造—热液白云石化的产物。中—深埋藏白云石化可形成孔隙较发育的规模化细—中晶白云岩,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白云石化作用。
- 康仁东孟万斌肖春晖
- 关键词:白云石化碳酸盐岩奥陶系塔里木盆地
- 川中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研究区大量的物性资料分析表明,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总体呈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由老到新孔隙度逐渐变差,渗透率以须四段最好,须二、六段次之。孔喉类型大致为细孔微喉型。
- 康仁东李明
- 关键词:须家河组储层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