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幕科
-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1
- 供职机构:桂林市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桂林2010年6月两场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7和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雨量中心都在铁路沿线,6月20日暴雨强度比17日大。6月17日过程雨带是由南向北抬,影响成因为850 hPa西南气流加强、风速的辐合造成,没有冷平流配合;20日过程雨带由北向南移动,是由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造成,有明显的冷平流入侵。2次过程都受西南季风影响,过程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的对流云团发展。T639的850 hPa水汽通量能较好反映低层的水汽辐合,雨量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是对应的。
- 李向红廖幕科
- 关键词:暴雨切变T639
- 2008年广西两次寒潮过程对比分析
- 利用NCEP资料、常规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对2008年1月和12月的两次寒潮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两次过程的前期,都有极涡的分裂和偏心极涡北部的桥式高压打通.1月过程首先是偏心极涡位于东半球,然后偏心极涡分...
- 李向红唐熠郑传新周文志廖幕科
- 关键词:寒潮极涡
- 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对比研究被引量:32
- 2011年
- 利用NCEP资料、常规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对2008—2009年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的强度、影响以及水汽、动力、热力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寒潮的强弱与极涡偏心于东亚的早晚和倒Ω流型有关。500 hPa横槽转竖造成的降温比横槽南压和小槽东移更强烈。导致2008年12月寒潮天气的500 hPa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出现雨夹雪天气,但天气较快转晴;导致2008年1月寒潮过程的500 hPa形势为横槽南压型,寒潮过后依然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带来长期的低温冰冻天气;2009年2月寒潮过程为小槽东移型,尽管降温不强,但由于南支槽发展,水汽供应充分,导致长期的阴雨天气。ω方程分析表明:2008年12月寒潮雨夹雪过程上升运动主要由500与850 hPa正涡度差引起,2009年2月寒潮小雨过程,上升运动主要由850 hPa暖平流上升运动引起。
- 李向红廖幕科熊英明郑传新周文志
- 关键词:寒潮极涡横槽南支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