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兆群

作品数:59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45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中新世
  • 17篇化石
  • 16篇英文
  • 16篇晚中新世
  • 14篇哺乳动物
  • 10篇更新世
  • 7篇早更新世
  • 6篇动物化
  • 6篇动物化石
  • 6篇动物群
  • 6篇生物地层
  • 6篇灞河组
  • 5篇地层
  • 5篇地层学
  • 5篇小哺乳动物
  • 5篇哺乳动物化石
  • 4篇新生代
  • 4篇上新世
  • 4篇鼠科
  • 4篇兔科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赫尔辛基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 1篇巴塞罗那自治...
  • 1篇图尔库大学

作者

  • 59篇张兆群
  • 21篇郑绍华
  • 12篇刘丽萍
  • 7篇王李花
  • 6篇邱铸鼎
  • 4篇高振纪
  • 4篇程捷
  • 3篇陈冠芳
  • 3篇王元青
  • 3篇傅铭楷
  • 3篇刘艳
  • 3篇李茜
  • 3篇崔宁
  • 2篇毛方园
  • 2篇孟津
  • 2篇李传夔
  • 2篇白滨
  • 2篇邓涛
  • 2篇王健
  • 1篇孙博阳

传媒

  • 37篇古脊椎动物学...
  • 3篇生命世界
  • 3篇古脊椎动物学...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化石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大庙中中新世上猿化石地点的鼠兔科化石(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鼠兔科虽然是地质历史时期较为繁盛的一个门类,但现在仅有一个属(鼠兔属Ochotona)。Ochotona被认为与Bellatona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是由后者衍生而来。详细描述了内蒙古大庙上猿化石地点发现的鼠兔科化石,识别出一种古老类型Desmatolagus moergenensis以及其他三个种Bellatona cf.B.forsythmajori,Bellatonoides eroli,Ochotonacf.O.lagreli。归入Bellatona,Bellatonoides和Ochotona的这三个种的p3具有相似的形态,并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Bellatona的p3具有两个唇侧褶沟,但无舌侧褶沟;Bellatonoides的p3具有浅的舌侧前褶沟,但与唇侧前褶沟分开较宽;Ochotona的p3则具有深的舌侧前褶沟,与唇侧前褶沟之间仅以很窄的齿质桥连接。M2从无后突起、较小的后突起至发育的后突起,也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中间颊齿则难以区分。因此,推测这三个种之间存在连续的线性演化关系,Ochotona可能直接起源于Bellatonoides。磁性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对比结果显示该地点的年代约为12Ma,与根据分子钟推测的Ochotona的分化时间基本一致。
张兆群Anu KAAKINEN王李花刘丽萍刘艳傅铭楷
关键词:中中新世鼠兔科鼠兔属
陕西蓝田灞河组陕西转角羚一新种(英文)被引量:6
2003年
1997~ 2 0 0 1年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作 ,于灞河组地层中发现哺乳动物化石计 45种。其中牛科化石种类与蓬蒂期典型三趾马动物群中的种类不同 ,至少存在分别归属于Shaanxispira、Protoryx、Dorcadoryx和Gazella的 4个新的种类。本文仅记述其中陕西转角羚羊一新种 :灞河陕西转角羚 (Shaanxispirabaheensissp .nov .)。该种主要鉴定特征 :角心长而直 ,粗壮 ,横断面呈圆形 ,具一条发育的棱 ,起始于前内侧 ,右角上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至一周半 (从角基部视 ) ,角心前视向两侧中等程度散开 ,侧视中等后倾 ,起始于眼眶之后 ,角柄短。鼻骨窄 ,向上隆起 ,其后缘延伸至眼眶前棱之后的位置 ;眶前窝较宽浅 ,面部长而窄 ;角前额顶宽、稍隆起 ,眶上孔成椭圆形 ,眶上窝发育 ,向前的沟槽可延伸至泪骨 ;额骨在角前轻微隆起 ;角后颅顶宽、短 ,颅轴与面轴交角约为 90°。枕面宽、平 ,面向后下方。牙齿齿冠中等高度。臼齿上底柱与肋皆不发育。p4的下后尖位于下原尖之后 ,在老年个体上与下内尖连接 ,封闭后内谷。与已知大型转角羚羊相比较 ,灞河组新发现的种类与周氏陕西转角羚最为接近。不同的是该新种角心只发育一条棱 ,而不是两条 ,角心横断面呈圆形 ;顶骨较短 ;臼齿列相对较短 ,下臼?
张兆群
关键词:灞河组晚中新世
牙齿釉质显微结构术语简介和规范汉语译名的建议
2017年
脊椎动物牙齿釉质显微结构具丰富的形态学特征,承载着系统发育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信息。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系统地介绍牙釉质显微结构的基本内容,提出牙釉质研究中相关术语的中文译名建议,并对一些重要术语做了简要解释,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以期促进牙釉质显微结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毛方园李传夔孟津李茜李茜白滨王元青赵凌霞张兆群
关键词:牙齿釉质显微结构汉语译名
中国北方晚新生代兔科(Leporidae,Lagomorpha)化石
张兆群
河北泥河湾盆地典型剖面地层学研究进展
根据对泥河湾盆地地层古生物学的最新研究,初步认为泥河湾盆地出露地表的河湖沉积物可以分为蔚县组/稻地组和泥河湾组,并建议废弃其他不规范的岩石地层组名称。稻地老窝沟剖面和东窑子头大南沟剖面地层出露全,含化石丰富,在泥河湾盆地...
蔡保全张兆群郑绍华邱铸鼎李强李茜
关键词:新近系典型剖面哺乳动物
文献传递
鄂西高坪龙骨洞地层形成环境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鄂西龙骨洞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并产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化石以及石器。通过对这套地层的形成环境的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环境,期间发生过几次水体干涸事件,形成钙板层。根据沉积环境的特点,龙骨洞的地层可划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剖面的底部,在洞穴沉积物的形成初期,沉积物粒度较粗,形成水动力较强的暗河环境;第二部分是钙板层或强钙质胶结层的形成,表明洞穴处于干涸或水很少的环境;第三部分是地层的主体部分,以粘土和亚粘土为主,形成于弱水流的暗河环境,化石主要产自这部分;第四部分是剖面的顶部,为钙板层,洞穴干涸。洞中的化石和石器部分是被水流带入洞中沉积形成的,部分为人类和巨猿在洞中生存时留下的。
程捷高振纪郑绍华张兆群刘丽萍冯晓波王晓宁
关键词:早更新世沉积环境
陕西蓝田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序列与气候变化
张兆群刘丽萍郑绍华邱铸鼎崔宁周伟
该课题通过对主要化石类群的系统古生物学研究,使一些重要化石类群(如偶蹄类、啮齿类、食肉类等)的演化历史更为明晰;而且一些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也得到了重新的厘定;晚中新世更精确的生物地层划分与对比得以实现,与欧洲晚中新世早期...
关键词:
关键词:哺乳动物生物地层
兔的家世
2011年
新春至,我们送走了虎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兔年。说到兔,无人不晓。“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_关于兔子的儿歌总是伴随着我们童年的记忆。守株待兔、狡兔三窟……每个人都可以顺口说出几十个有关兔的成语。可是,我们真的对兔子很了解吗?其实不然,有些貌似简单的问题,比如:兔子的祖先是谁,什么时候开始有兔子,兔子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实际是生物学上的课题,要想知道答案,我们还是先看看科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张兆群
关键词:白兔兔子生物学科学家
贵州山亨晚二叠世晚期蜓类动物群及其环境研究
张兆群
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英文)被引量:40
2002年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
张兆群A.W.GentryA.Kaakinen刘丽萍J.P.Lunkka邱铸鼎S.SenR.ScottL.Werdelin郑绍华傅铭楷
关键词:晚中新世陆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