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先康

作品数:305 被引量:2,500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128篇会议论文
  • 1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1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53篇地震
  • 115篇地壳
  • 42篇测深
  • 40篇地震测深
  • 37篇地壳结构
  • 34篇深地震
  • 34篇反演
  • 30篇剖面
  • 30篇壳幔
  • 24篇深部
  • 22篇断层
  • 20篇深部构造
  • 20篇盆地
  • 19篇地幔
  • 18篇上地幔
  • 18篇强震
  • 17篇震区
  • 17篇上地壳
  • 17篇青藏高原
  • 16篇地震波

机构

  • 256篇中国地震局
  • 55篇国家地震局
  • 20篇中国地震局地...
  • 1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福建省地震局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地震应急...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作者

  • 305篇张先康
  • 75篇赵金仁
  • 73篇张成科
  • 66篇杨卓欣
  • 58篇王夫运
  • 53篇段永红
  • 50篇方盛明
  • 41篇李松林
  • 37篇张建狮
  • 36篇赖晓玲
  • 31篇刘志
  • 30篇徐朝繁
  • 28篇嘉世旭
  • 26篇潘纪顺
  • 26篇刘保金
  • 26篇潘素珍
  • 21篇任青芳
  • 21篇刘宝峰
  • 18篇宋建立
  • 18篇祝治平

传媒

  • 42篇地球物理学报
  • 34篇地震学报
  • 17篇地震地质
  • 1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1篇中国地震
  • 10篇华北地震科学
  • 9篇中国地球物理...
  • 7篇1997年中...
  • 7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地学前缘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5篇地震研究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17篇2007
  • 21篇2006
  • 28篇2005
  • 25篇2004
  • 37篇2003
  • 33篇2002
  • 22篇2001
  • 15篇2000
  • 13篇1999
3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西地区的地壳结构及壳内近直立高速异常体的发现被引量:12
2007年
长320 km横跨鲁西地区的聊城-连云港宽角反射地震剖面揭示了鲁西地区的地壳结构,上地壳为二层结构,总厚18-20 km,速度5.4-6.2 km/s;下地壳也分为二层结构,总厚度13-15 km,速度6.4-6.7 km/s.Moho深度33-35 km.Pn速度为7.9 km/s.地壳速度分布在横向上有较大变化,且平均速度为6.2-6.5 km/s,较正常值偏高.研究结果发现地壳内有两个近直立的高速体.从下地壳延伸到上地壳并直达沉积盆地的底部.可能是幔源岩浆大量侵入地壳,使得地壳的局部平均速度增高.近直立的高速体可能是幔源岩桨上涌的通道.鲁西地壳结构的研究对于探讨古地台的裂解与沉陷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王光杰滕吉文张先康
关键词:地壳结构岩浆底侵
波形反演遗传算法—深地震测深数据
<正> 地震体波波形数据携带着地球介质细结构和非弹性性质的信息。因此随着精确理论地震图算法的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地震体波波形数据获得地球内部细结构和介质性质的解释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地震体波波形数据的解释方法...
王夫运张先康
文献传递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
徐锡伟张先康吴卫民马胜利江娃利顾梦林冉勇康于贵华马文涛林传勇李松林孙振国刘杰
该项目利用先进的深地震反射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综合岩石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岩石力学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等手段加以验证,对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结构特征、速度结构特征、地表活动构造分布格局及其活动性特征和深浅构造...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构造物理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和华北唐山震区的地壳结构差异——深地震测深的结果被引量:49
2003年
划分大陆活动地块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们在地壳结构间的差异。大陆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特征。这些结构和构造上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地壳内部的变形特征和动力过程的差异。文中利用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的结果 ,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巴颜喀拉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地块唐山震区地壳结构的差异。它们分别是变形强烈的活动地块、内部变形小相对稳定的地块和现代发生过强震的活动地块。在地壳结构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壳的分层性质、上地壳和下地壳的结构、地壳结构的不均匀尺度、壳 /幔分界的性质、壳内低速层的分布、地壳界面、特别是莫霍面的构造形态等方面。
张先康李松林王夫运嘉世旭方盛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三维有限差分结晶基底界面反演
1基本原理 界面M上方的速度为V,下方的速度为V。射线与界面的法线夹角分别为θ、θ,如果界面有一垂直扰动δ,则由简单的几何关系可得到由于界面位置变化引起的走时变化: δ/δ=(cosθ/V-cosθ/V)cosα (1)...
段永红赖晓玲张先康李松林
文献传递
华北地壳分块构造
本文选用了平行构造走向、或单炮接收段主要覆盖某一构造单元的记录数据,应用反射率法合成理论地震图,计算并获得了华北各次级块体内部地壳细结构,并对各块体进行对比研究,讨论其与之相关的演化过程.
嘉世旭张先康方盛明
关键词:地壳构造鄂尔多斯块体
文献传递
由深地震反射剖面得到的延庆-怀来地区地壳细结构
1992年底,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在延庆-怀来地区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目的是通过该区地壳细结构的探测研究探讨延庆-怀来盆地形成演化的机制和过程以及与该区地震活动图象的关系。在延...
张先康王椿镛刘国栋宋建立罗力雷吴涛吴建春
文献传递
利用射线反演方法研究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及其两侧地壳速度结构
<正>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昆仑南缘缝合带东段内的一条重要的次一级缝合带,其东段地处松潘-甘孜地块、东昆仑断裂带和祁连褶皱带的结合部位,对该地区的地壳结构的研究无疑有助于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动力...
潘纪顺张先康
文献传递
2-D地壳速度的地震走时反演
<正>对速度的准确求取是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基本要求。通常,速度在反射地震中是通过速度谱或速度扫描等方法得到的,性质是叠加速度,然后再换算为层速度等,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然而,当地形复杂、近地表速度变化剧烈,以及地震信号...
潘纪顺张先康
文献传递
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深部构造探测被引量:14
2005年
利用穿过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多条地震测深资料,详细研究了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结果表明,该区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在三河-平谷8级震区、延庆-怀来盆地及张家口附近地区莫霍面埋深分别为35、39和42 km,其地壳厚度由东至西逐渐增加。该区基底断裂发育。在其深部,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和二维速度结构中的地震界面与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推测,在大兴、延庆、涿鹿等地均存在深部断裂带,在深部断裂带一侧或两侧的上地壳存在6.0 km/s左右的低速层(体)。
王帅军张先康刘宝峰潘素珍海燕
关键词:地震测深地壳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