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恒术

作品数:91 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4篇瘢痕
  • 17篇细胞
  • 13篇瘢痕疙瘩
  • 13篇纤维细胞
  • 12篇成纤维细胞
  • 9篇术后
  • 8篇愈合
  • 8篇皮瓣
  • 8篇面部
  • 7篇烧伤
  • 6篇增生
  • 6篇增生性瘢痕
  • 6篇软组织
  • 6篇手术
  • 6篇瘢痕组织
  • 5篇同位素
  • 5篇皮肤
  • 5篇激光
  • 5篇病理
  • 5篇病理性瘢痕

机构

  • 8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七人...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90篇张恒术
  • 24篇沈为民
  • 22篇杨娥
  • 21篇果磊
  • 17篇黄崇本
  • 6篇邹崎葩
  • 6篇石崇荣
  • 5篇杨天荣
  • 5篇任海涛
  • 4篇杨天云
  • 4篇白铭
  • 4篇沈为民
  • 4篇薛斌
  • 4篇贺光照
  • 4篇刘波
  • 3篇向英
  • 3篇刘先群
  • 2篇刘敏
  • 2篇杜航航
  • 2篇滕苗

传媒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1篇重庆医学
  • 9篇中国烧伤创疡...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6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激光杂志
  • 3篇中国药房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医疗美容
  • 2篇中国实用美容...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内分泌外科杂...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2篇中华烧伤与创...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截瘫患者褥疮的治疗与预防
2006年
目的总结截瘫患者褥疮的治疗方法并为预防褥疮发生提供方法。方法对48例截瘫患者褥疮发生情况和治疗方法等进行了总结。结果48例患者中17例局部换药后自愈、直接缝合者27处创面中22处愈合、局部皮瓣转移术23例中22倒创面均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小片坏死经换药2周后愈合。结论截瘫患者褥疮的治疗方法因创面不同而异,但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其发生。
刘敏张恒术赵昌惠田兴淑
关键词:截瘫褥疮
羟基磷灰石微粒隆鼻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张恒术沈为民杨天云黄崇本
关键词:隆鼻术羟基磷灰石微粒并发症
秋水仙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的毒性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KFB,不同浓度秋水仙碱(1、2、4、8、16、32μg/ml)处理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FB的毒性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秋水仙碱对KFB的细胞周期(G2期)的影响。结果:MTT法结果显示1μg/ml组(12.56±0.79)%,2μg/ml组(27.35±0.50)%,4μg/ml组(34.36±0.25)%,8μg/ml组(39.38±0.57)%,16μg/ml组(40.38±0.23)%,32μg/ml组(44.65±0.60)%(F=2440.178,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0.67±0.46)%,1μg/ml组(4.26±1.51)%,2μg/ml组(24.51±4.69)%,4μg/ml组(45.12±2.75)%,8μg/ml组(55.81±5.04)%,16μg/ml组(69.90±3.61)%,32μg/ml组(85.53±2.06)%,F=491.609,P=0.000。秋水仙碱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对细胞分裂前期(G2期)产生影响,并呈时间依赖性和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在24 h时间点,秋水仙碱在1-32μg/ml浓度范围内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周期,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
杜航航沈为民张恒术
关键词:秋水仙碱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MEBO治疗Spectra双脉冲激光祛斑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Spectra双脉冲激光祛斑术后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采用Spectra双脉冲激光祛斑术祛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用冰袋敷面0.5~1.0 h,然后将MEBO均匀涂抹于创面,厚约1mm,每6 h换药1次,3 d后停用,并每日以冷水洁面;对照组治疗结束后仅用冰袋冰敷0.5~1.0 h,不做其他处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3 d后每日以冷水洁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疼痛情况(无痛81例,疼痛19例)与对照组(无痛25例,疼痛75例)相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9.53 d)与对照组(10.65 d)相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Spectra双脉冲激光祛斑术后创面,疗效显著,具有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时间短等作用。
龙锐刘先群燕春张恒术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SPECTRA祛斑
DNMT1在不同年龄组人群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组非曝光部位表皮组织的角质形成细胞中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DNMT1在人表皮年龄衰老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的表皮标本,根据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0~14岁)、青年组(15~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及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每例表皮组织中DNMT1蛋白和DNMT1 m RNA表达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DNMT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DNMT1主要表达于各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内,角质形成细胞DNMT1蛋白及m RNA表达依次在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呈下降趋势。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角质形成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7%、69.4%、51.1%、12.3%,表达率得分分别为:23.10分、19.30分、14.40分和3.80分,采用LSD检验法对4组间进行两两比较,表明角质形成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均P〈0.05)。DNMT1 m RNA相对表达量为1.347、0.817、0.567和0.202,DNM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102、0.494、0.320和0.088,统计学分析DNMT1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量降低(两两对比,均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DNMT1的表达水平下降,推测人表皮衰老可能与DNMT1的表达下调有一定的关联。
刘朝东桂万里张恒术
关键词:DNMT1角质形成细胞甲基化
生物强度电场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微管乙酰化的调节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生物强度电场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方向性迁移及微管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分子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aCaT细胞,分为置于电场装置中不通电处理3 h的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电场处理3 h的电场处理组(处理方法下同,样本数分别为54、52),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处理3 h内细胞运动的方向并计算细胞运动的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及运动方向性cosθ。取2批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的电场处理相应时间的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电场处理3 h组及模拟电场组和用相应强度的电场处理3 h的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电场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Bonferroni校正、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处理3 h内,与模拟电场组相比,电场处理组细胞有明显定向迁移的趋势,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均明显加快(Z值分别为-8.53、-2.05,P<0.05或P<0.01),方向性明显增强(Z=-8.65,P<0.01)。与模拟电场组(0.80±0.14)比较,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细胞中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1.50±0.08、1.89±0.06)均无明显变化(P>0.05),电场处理3 h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3.37±0.36)明显增高(Z=-3.06,P<0.05)。处理3 h,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63±0.05、2.24±0.08、2.00±0.13,均较模拟电场组的0.95±0.27明显增高(P<0.01);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均较100 mV/mm电场组明显增高(P<0.01);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较200 mV/mm电�
邬亚婷张泽冀然张书豪王文平武潮张家平江旭品张恒术
关键词:细胞运动微管蛋白表皮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对原代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后对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建立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示踪方法。方法:在大肠杆菌中扩增pEGFP-N1质粒,采用电转仪将pEGFP-N1质粒转入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过程及瞬时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染24h后得到了明显表达,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达率为32.6%,细胞周期无明显的变化,且未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贴壁过程。结论:经pEGFP -N1质粒转染的原代培养的人癜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仍能在体外存活,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pEGFP-N1是转染原代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较为理想的瞬时表达载体,是研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良好示踪剂。
果磊刘波张恒术任国胜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
强光治疗皮肤血管异色性病变的临床观察
2000年
向英石崇荣张恒术
关键词:激光疗法
创伤致自身敏感性皮炎89例临床治疗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创伤致自身敏感性皮炎疗效。方法:选择创伤致自身敏感性皮炎的患者采用换药、手术、激素等方法以消除创面及治疗自身敏感性皮炎。结果:本组89例患者经治疗后创面及自身敏感性皮炎全部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换药、手术、激素等联合法效果肯定,是一种颇佳的治疗创伤致自身敏感性皮炎方法。
杜航航张恒术
关键词:创伤自身敏感性皮炎
胎儿皮肤神经肽P物质和肥大细胞与无瘢痕愈合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比较胎儿、正常成人皮肤及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阳性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差异,探讨P物质表达和肥大细胞数量与无瘢痕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和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进行。收集胎龄为16~33周因车祸等原因引产的32例胎儿皮肤(家属知情同意)、26例整形手术中切除的正常成人皮肤以及18例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均知情同意),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神经肽P物质的表达,P物质阳性细胞观察和计数采用分等级的方法。以细胞浆着色程度(浅、中、深)来判定。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检测肥大细胞,在高倍镜下(×400倍)随机计数5个视野中阳性细胞数,取其平均值,为肥大细胞数。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孕早期胎儿皮肤表皮由1~3层细胞组成,真皮层细胞数量较多,胶原成分少、排列整齐,随着胎龄的增加,表皮细胞层数逐渐增加,出现角质层,逐渐分化为典型的五层细胞。②胎儿皮肤P物质的表达:孕22周以前胎儿皮肤中无P物质的表达,孕22周以后可见表皮细胞的下3层表达较多、且染色强度基本一致,随着胎龄的增加,至孕33周后的胎儿皮肤,P物质表达部位和阳性强度无明显变化。在正常成人皮肤中P物质表达于除角质层外的表皮全层,正常成人皮肤中的P物质染色强于胎儿皮肤;在瘢痕中P物质大量表达于表皮层、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周围,染色强。28周孕前胎儿皮肤、28周孕后胎儿皮肤、正常成人皮肤P物质的表达明显少于瘢痕组织(P<0.005)。③胎儿皮肤肥大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胎儿皮肤中未见典型的肥大细胞。正常皮肤肥大细胞计数少于瘢痕组织[(3.60±2.56),(8.41±4.06)个/视野,P<0.01]。结论:①胎儿发育早期(22周以前)皮肤中不表达P物质可能是早期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
张恒术任海涛
关键词:胎儿P物质瘢痕肥大细胞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