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承东

作品数:31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污染
  • 9篇纳米
  • 8篇油污染
  • 8篇石油污染
  • 7篇石油污染土壤
  • 7篇微生物
  • 7篇污染土
  • 7篇污染土壤
  • 6篇生物修复
  • 6篇土壤
  • 5篇纳米材料
  • 4篇碳纳米材料
  • 4篇解吸
  • 3篇毒性效应
  • 3篇生物可利用性
  • 3篇微生物活性
  • 3篇吸附解吸
  • 3篇吸附态
  • 3篇酵母
  • 3篇酵母菌

机构

  • 31篇南开大学
  • 7篇天津市城市生...
  • 5篇教育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莱斯大学
  • 1篇天津市塘沽区...
  • 1篇山西省生态环...

作者

  • 31篇张承东
  • 13篇陈威
  • 8篇乔俊
  • 4篇罗水明
  • 4篇段林
  • 4篇齐建超
  • 3篇郭婷
  • 3篇岳芳宁
  • 3篇张清敏
  • 2篇庞然
  • 2篇齐亚超
  • 2篇唐昊
  • 1篇周启星
  • 1篇王莉淋
  • 1篇李婧
  • 1篇罗晓丽
  • 1篇王贺
  • 1篇鲍艳宇
  • 1篇徐旭
  • 1篇王方

传媒

  • 6篇环境化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硫化铅对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ase的毒性机理研究:非ROS主导的细胞凋亡及细胞壁壳质素的合成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颗粒大小的纳米硫化铅对酵母菌的毒性效应差异,并探讨毒性机理。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由于其刚性的细胞壁,通常认为纳米颗粒是无法进入酵母细胞内的,而溶解的离子和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壁的损伤会导致纳米颗粒的进入。而...
孙梅青张承东
关键词:毒理学酵母菌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碳纳米管吸附阿特拉津对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批量实验研究阿特拉津在3种多壁碳纳米管(MWNT、MWNT-COOH、MWNT-OH)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对吸附态阿特拉津生物可利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碳管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依次为:MWNT-COOH>MWNT-OH>MWNT,比表面积是决定吸附的主要因素,含氧官能团也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之一.阿特拉津可从3种碳管上完全解吸,无解吸滞后现象.体系中99.5%以上的阿特拉津能够被微生物(高效降解菌AD2)利用,但也存在微量残余且阿特拉津在MWNT上的微量残留最大,这与其孔隙吸附机制有关.碳管的存在影响微生物对阿特拉津的脱氯降解,脱氯产物仅达到54.26%—82.49%;具有高含量含氧官能团的MWNT-OH影响尤为显著,可能机制是碳管对微生物降解性能及中间产物的影响使得降解彻底性降低.
王磊刘娜徐旭张承东
关键词:碳纳米管生物可利用性
天津滨海新区黑潴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地区性重金属污染指标选择被引量:8
2010年
测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境内黑潴河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Cu,Cd,As,Pb,Cr,Zn,Ni和Hg)的质量分数,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进行了风险评价表明,黑潴河表层沉积物中w(Hg)和w(Cd)偏高,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Zn,Cr和Ni主要受控于自然因素,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母岩侵蚀;As和Cu主要受控于人为的农业生产活动;Cd和Hg来源于污水灌溉、周围地区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生活废物的排放等;Pb的来源同时受控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但以人为因素为主.此外,对文献报道的天津地区各类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区域内植物和鱼类体内重金属富集程度相联系,结果表明,Cd和Hg的富集倍数显著偏高,是天津地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指标.
乔俊邵德智罗水明段林华桂英张承东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污染特征
添加不同营养助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正>石油在勘探、开采、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污染土壤生态系统,进入土壤的石油可通过径流、渗透、侵蚀等作用进一步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并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生物刺激是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重要的策略。它通过提...
乔俊陈威张承东
关键词:生物修复微生物活性PCR-DGGE
文献传递
天津滨海新区黑潴河下游沉积物多环芳烃风险评价及环境基准值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对黑潴河下游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变化范围为41.2~129.3ng/g(平均值为83.7ng/g),PAHs的组成以5~6环PAHs组分为主。黑潴河下游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比较了基于不同方法建立的沉积物中PAHs环境基准值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选择生态效应区间法对黑潴河沉积物中的PAHs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黑潴河下游PAHs生态风险较小,属PAHs低生态风险河道。
罗水明乔俊张承东
关键词:多环芳烃沉积物环境基准
强吸附态1,1,2,2四-氯乙烷的脱氢氯反应活性
2011年
以1,1,2,2四-氯乙烷(1,1,2,2-TeCA)的碱催化脱氢氯反应为研究对象、以活性炭作为模型吸附剂,探讨了吸附相有机污染物参与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动力学特征.首先研究了TeCA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特征,比较了3个不同pH值条件下溶液相TeCA的碱催化脱氢氯反应活性,最后通过柱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吸附相TeCA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TeCA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 lich等温线;溶液相TeCA的碱催化脱氢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吸附在活性炭上的TeCA能够不经解吸而直接发生脱氢氯反应,吸附相反应速率比溶液相慢很多,而且活性炭上TeCA的初始吸附量以及反应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吸附相TeCA的反应速率.该项研究表明,在评价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吸附相污染物的反应活性.
唐昊孔昊楠张承东
关键词:活性炭
生物介导的界面反应与纳米颗粒毒性效应
纳米颗粒与生物界面的作用关系复杂,很多科学问题没有解决,这将直接影响准确预测其生物效应及探索其在生物方面的应用。其中生物介导的界面反应尤为复杂,这类反应有如下的特点;1)必须有生物存在情况下,发生在生物与纳米颗粒的界面;...
张承东
关键词:生物效应
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合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采用含有4种菌的菌剂与多种有机肥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通过盆栽实验对不同浓度菌剂处理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脱氢酶活性、pH、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诺沃肥和生物有机钙等有机肥和菌剂(4%处理)的加入使土壤盐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稳定于6.9,阳离子交换量为201.94cmol·kg-1;对比4个不同浓度菌剂处理的效果,4%菌剂处理与有机肥联合作用修复效果最显著,石油烃降解率可达到73%,大部分所测PAHs浓度显著降低,其中萘、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5.5%、57.7%、74.7%和55.5%,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多样性更为丰富。
齐建超张承东乔俊郭婷张清敏陈威
关键词:混合菌有机肥石油污染土壤脱氢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
复杂环境条件下富勒烯的微生物毒性效应被引量:1
2014年
考察了光照、腐殖酸(HA)、共存污染物对富勒烯胶体悬浮液(nC60)的微生物毒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2 h内7 mg·L-1的nC60、3—20 mg·L-1的HA、1.2 mg·L-1的1,2,4,5-四氯苯(TeCB)单独及其联合体系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均不产生急性毒性;光照条件下nC60悬浮液能通过滤光效应对E.coli起到保护作用;虽然HA不同加入方式改变了nC60形貌,但是在对E.coli毒性效应上并无差异;TeCB会与光照产生协同毒性效应,但是相同条件下TeCB与nC60混合体系所表现出的抑菌效应与单纯nC60体系相当,即复合污染体系中nC60的存在遮蔽了TeCB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复杂环境条件下富勒烯并不一定表现出普遍认为的毒性效应,其滤光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微生物免受光照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
庞然岳芳宁王希萌陈威张承东
关键词:富勒烯微生物毒性
1,1,2,2-四氯乙烷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及解吸滞后的新型模型模拟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1,1,2,2-四氯乙烷(1,1,2,2-tetrachloroethane,1,1,2,2-TeCA)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ual-EquilibriumDesorption,DED)模型"对其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1,2,2-TeCA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吸附模型,lgKoc的平均值为1.86;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解吸后的lgKo(c平均值约为4.88)显著大于初始值,且与吸附相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土壤性质无相关性。DED模型比传统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TeCA在土壤中的解吸滞后现象。
王方张承东
关键词:解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