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梅 作品数:5 被引量:97 H指数:3 供职机构: 顺德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无糖代谢异常史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和正常血压患者的未诊断的糖代谢异常状况并探讨哪些EHT患者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合适检测对象。方法这一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895例EHT住院患者和486例正常血压住院患者。数据收集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冠脉造影、心脏彩超参数以及身体测量等。结果 EHT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在基线水平(P<0.001)和OGTT检测后(P<0.001)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患者。整体上,76.4%糖耐量异常患者和78.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在没有执行OGTT情况下会被漏诊。新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和冠脉狭窄的存在和严重性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显著相关。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6 mmol/L、高血压病程超过10年、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大于3 mg/L及高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是预测糖代谢异常存在的经济有效的指标。结论 EHT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且显著高于正常血压患者。利用OGTT检测那些存在糖代谢异常预示指标的EHT患者的血糖状况是经济可行的。 张新梅 胡允兆 温主治 王景峰关键词:糖代谢异常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27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并记录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27例共计59个颈椎间盘接受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疗效优良率为88.9%。治疗后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反映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的搏动指数、反映血管舒缩和阻力状况的阻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增加椎动脉血流量,对于因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所致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殷海东 张新梅 黄明光 陈伟 杜庆钧 宋洋 杨若冰关键词:髓核成形术 颈性眩晕 颈椎病 椎动脉 超声检查 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5年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接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髓核摘除组25例,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疗效。结果:传统髓核摘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90 m L,平均随访10.2个月,疗效优良率为72.0%,椎间盘突出复发率为12.0%。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60 m L,平均随访10.7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9.7%,椎间盘突出复发率为3.4%。统计学分析证实: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髓核摘除组(P=0.02)。末次随访时,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髓核摘除组(χ2=7.92,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 殷海东 张新梅 黄明光 陈伟 杜庆钧 宋洋 杨若冰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 等离子消融 髓核摘除 选择性地对未诊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哪些未诊断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收益。方法:数据分析包括冠心病、血糖、血脂、载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66.5%糖耐量异常和78.7%新发糖尿病必须经过OGTT检测才能被及时诊断。空腹血糖≥5.6mmol/L,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病程>10年均与新发糖尿病显著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3mg/L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升高是负荷后高血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那些存在预测糖代谢异常因素的患者行OGTT是检测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张新梅 胡允兆 温主治 王景峰关键词:高血压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代谢异常 糖耐量异常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926例患者中149例(16.1%)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相关的因素为:年龄(OR=1.073)、糖尿病(OR=3.813)、陈旧性心肌梗死(OR=7.314)、心率(OR=1.024)、收缩压(OR=0.98)、左心室射血分数(OR=0.857)、肌酸激酶同工酶(OR=1.003)、肌酐(OR=1.006)、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OR=2.814)、血管病变数(OR=2.974)、Killip分级(OR=3.381)、再灌注治疗(OR=0.404)。结论高龄、糖尿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心率增快、收缩压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肌酐升高、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多支血管病变、Killip分级高、未行再灌注治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张新梅 胡允兆 陈样新 王景峰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