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玲

作品数:22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免疫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癌
  • 6篇病理
  • 6篇肠癌
  • 5篇临床病理
  • 4篇腺癌
  • 4篇免疫组化
  • 3篇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抗体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上皮
  • 2篇文献复习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机构

  • 22篇沧州市中心医...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篇张晓玲
  • 13篇邢荣格
  • 7篇韩国达
  • 5篇刘春荣
  • 5篇郭效忠
  • 5篇魏志杰
  • 3篇张欣
  • 3篇苗玉
  • 2篇苗志刚
  • 2篇周玮玮
  • 2篇沈丹华
  • 2篇王玲
  • 1篇郭忠健
  • 1篇王功伟
  • 1篇任宝文
  • 1篇王强
  • 1篇张雷
  • 1篇车延旭
  • 1篇魏晓楠
  • 1篇尹港峰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河北医药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水析出物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胸水离心析出物进行石蜡包埋,探讨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胸水析出物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角蛋白(CK5/6、CK8/18)、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间皮细胞(MC)、钙结合蛋白(Cal)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胸水析出物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联合应用CK5/6、CK8/18、CEA、Vim、MC、Cal和TTF-1七种抗体检测,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与常规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对组织学已经证实的86例恶性肿瘤所致的胸水析出物连续切片,80例为阳性,而在常规涂片中阳性率仅为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析出物石蜡包埋切片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明显增加阳性细胞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邢荣格张晓玲高远刘春荣
关键词:胸水细胞学抗体石蜡包埋
桥小脑角区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本文病例均病理形态多样,部分区域分化差,细胞密度增加、核分裂3~5个/10 HPF,呈片状方式生长。免疫组化结果:CK、Vimentin、S-100呈阳性,Syn呈弱阳性;其他标记物如EMA、GFAP、CEA均呈阴性,Ki-67阳性率局部>5%。结论患者年龄、肿瘤准确定位等临床资料对病理诊断较为重要;严格掌握肿瘤的诊断标准并辅以合理的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极为重要。
张晓玲魏志杰车延旭
关键词:病理桥小脑角区免疫组织化学
西黄胶囊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6的影响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探讨Xelox方案联合西黄胶囊辅助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7与IL-6水平的影响。方法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西黄胶囊辅助治疗,观察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并以2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59%和56.67%,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部分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L-17和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IL-17和IL-6水平均降低,但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西黄胶囊辅助化疗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肯定,不仅在近期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并可以降低化疗药的部分毒副反应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还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6水平,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张晓玲邢荣格苗志刚郭忠健韩国达
关键词:西黄胶囊结肠癌肝转移
结肠癌超声定量分析与IL-17表达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及健康对照组超声定量分析与IL-1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并记录结肠癌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肠内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分析阻力指数(RI)与IL-17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9.1±2.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2±1.4)ng/ml];结肠癌组RI(0.54±0.08)低于健康对照组(0.78±0.04)(P<0.05)。结肠癌组IL-17阳性率与RI负相关。结论:超声影像的部分声像图特征与IL-17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诊断结肠癌的预警信号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张晓玲魏志杰韩国达王玲
关键词:结肠癌彩色多普勒超声IL-17免疫组织化学
大网膜多发性孤立性纤维瘤伴低血糖及其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大网膜孤立性纤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肿瘤细胞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构成,束状交错排列及片状分布,局部呈血管外皮瘤形态。间质部分胶原化,部分黏液变性。免疫组化:CD34、Vim、CD99、Bc1-2阳性表达,SMA、CK、CD117、S-100、NF、MC和Cal均阴性表达。孤立性纤维瘤低血糖的原因是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及大分子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bIGF-Ⅱ),CD34、Bc1-2阳性以及S-100、NF、MC、WT-1和Cal阴性有助于诊断孤立性纤维瘤。
张晓玲邢荣格
关键词:低血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甲状腺癌RET基因检测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RET基因变异特点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47例。所有患者均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和组织学检测,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进行基因检测。收集患者FNAB和RET基因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ET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24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89例、甲状腺髓样癌(MTC)44例、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6例、甲状腺滤泡癌(FTC)8例;发生RET基因重排的均为PTC患者,共计39例,PTC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0.63%(39/189);发生基因突变的均为MTC患者,共计32例,MTC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2.73%(32/44)。RET基因重排阳性组患者肿瘤直径>1 cm、多发病灶、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RET基因重排阴性组(P<0.05)。RET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肿瘤直径>1 cm、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RET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RET基因重排、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RET基因变异主要发生于PTC和MTC患者中。RET基因变异与患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临床应早期识别存在RET基因变异的人群,并匹配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张晓玲刘金钊徐娟徐孟苗志刚
关键词:甲状腺癌RET基因基因重排基因突变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张晓玲郭效忠王秀荣苗玉邢荣格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免疫组化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奥沙利铂及替吉奥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及替吉奥化疗方案应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局部进展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前给予4个周期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奥沙利铂及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的肿瘤完全切除率(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的完全缓解率(pCR),评估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并随访1年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OS)率。结果共纳入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16例(53.3%)患者达到客观缓解(ORR),28例(93.3%)患者达到疾病控制(DCR),17例(56.7%)患者达到降期,肿瘤退缩分级(TRG)方面:TRG 0、TRG 1、TRG 2和TRG 3的肿瘤退缩分级分别为16.7%、13.3%、43.3%和16.7%;pCR率为16.7%,R0切除率为90.0%,且术后并发症可控,1年DFS率为92.6%,1年OS率为96.7%。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较好,短期生存可获益。
韩国达林叶成张雷张晓玲魏晓楠刘旭谢艳超
关键词:胃癌疗效
JMJD2B和HIF-1α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JMJD2B和HIF-1α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共计纳入86例LSCC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JMJD2B和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JMJD2B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JMJD2B和HIF-1α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53例(61.6%)和49例(57.0%)。JMJD2B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01)。JMJD2B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展现出明显一致性(P<0.001)。单因素Cox分析显示高级别临床分期(HR=3.581,P=0.002)、高级别T分级(HR=4.057,P=0.001)、高级别N分级(HR=2.884,P=0.004)、高表达HIF-1α(HR=2.363,P=0.023)和高表达JMJD2B(HR=4.381,P=0.001)与LSCC患者较短的总生存期相关联。进一步运用多因素Cox分析发现,JMJD2B表达水平可作为L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4.230,P=0.008)。结论JMJD2B和HIF-1α的表达与LSCC患者的总生存期密切相关,JMJD2B是LSCC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
马金华胡晓东张晓玲代保强王强王洪芹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HIF-1Α预后
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的要点及肌上皮瘤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及国内外报道的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病例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多表现为咳嗽、气促、咯血;确诊及治疗需依靠手术。结论:气管-支气管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气管镜标本量少,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组织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张晓玲邢荣格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肌上皮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