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玲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水质
  • 2篇水质模型
  • 1篇氮磷
  • 1篇底泥
  • 1篇底泥释放
  • 1篇滇池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环境
  • 1篇溶解氧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湿地
  • 1篇输移
  • 1篇水质目标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网络
  • 1篇流域水质
  • 1篇流域水质目标...
  • 1篇截留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作者

  • 5篇张晓玲
  • 5篇刘永
  • 2篇颜小品
  • 2篇董菲菲
  • 2篇郭怀成
  • 1篇张祯祯
  • 1篇朱翔
  • 1篇阳平坚
  • 1篇周璟
  • 1篇赵磊
  • 1篇梁中耀
  • 1篇李玉照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抚仙湖流域负荷削减的水质风险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以抚仙湖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EFDC平台,开发了EFDC-神经网络(NN)耦合模型;并选用30d移动平均值为解译方式核算抚仙湖在不同风险下的流域负荷削减(TMDL).结果表明,对于100%的达标频度,为了达到I类水质,TP允许增加14%~18%,COD允许增加9%~11%,但TN需要削减13%~14%.如果放松对达标频度的要求,污染负荷将允许相应地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管理依据不同的风险与管理费用偏好实施流域削减提供基础.
邹锐张晓玲刘永赵磊朱翔颜小品阳平坚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负荷削减
湖滨河口湿地中磷的输移转化机制及截留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湖滨河口湿地对湖泊的水质与生态健康有重要影响,但其对营养物质的截留效应亦备受争议.因此深入了解营养物质在湿地"水-底泥-植物"中的输移转化过程,明确导致湿地"源-汇"功能转换的主要驱动机制与关键影响因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磷(P)为对象,分析了水文过程的变异性对湖滨河口湿地的影响,综述了湿地截磷的植物机制、微生物机制及"上覆水-底泥"界面过程,比较了短期和长期机制的差异;识别了湿地截P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反馈过程,主要包括水文条件、底泥理化性质、离子含量、水生植物种类等;总结了目前已开展的野外监测、室内培养、吸附等温线、统计分析、机理模型等研究方法,提出未来需将湿地水文模型与生态模型相结合,用于识别和评估磷在湿地"水-底泥-植物"系统中的输移关键过程及截留效应.
张晓玲刘永郭怀成
关键词:截留影响因素
中国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使用现状评估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以覆盖范围广、具权威代表性的CNKI中国期刊网数据库、IS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EI工程索引数据库中1973—2011年收录的环境规划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环境规划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分析和总结,评估了其综合应用情况,并对国内外环境规划运用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国内外在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使用上的异同,最后提出了中国目前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使用的优势和欠缺。
颜小品张祯祯刘永周璟董菲菲李玉照张晓玲
关键词:环境规划技术方法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对策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以水质目标为约束和核心的管理将逐步完善、补充和强化当前的总量控制模式,成为我国中长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是一个"响应→调控"并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但由于流域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流域污染减排并不能完全确保水质目标的实现.本文将这种由不确定性而引致的流域水质目标的不完全可达性界定为风险,并在分析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框架思路的基础上,识别并实证了水质目标管理中的主要风险来源,主要包括:1在"响应"层面,由于水质响应与负荷削减等措施间的非线性、时滞性、指标不协同等不对应关系带来的风险;2在"调控"层面,由于水环境管理缺乏适应性的调控和反馈机制而产生的水质达标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质目标风险管理的转变途径及其定量表征方法,以期为流域水质目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张晓玲梁中耀刘永邹锐董菲菲郭怀成赵磊贺彬
关键词:不确定性
滇池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氮磷循环响应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滇池外海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动态过程,识别湖泊水体中溶解氧特征,并通过设置外部负荷削减情景,探究溶解氧浓度对底泥内源释放以及氮磷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藻类爆发与水体氧传输受阻的共同作用,滇池底层水体6—9月间存在较严重的缺氧现象;2)溶解氧调控底泥氮、磷营养物质的释放,进而显著地影响底层水体中氮、磷浓度;3)滇池底层缺氧状况的改善对外部负荷削减要求较高;4)底泥的磷吸收‒释放平衡点溶解氧浓度约为3.3 mg/L,滇池水体中氮浓度的变化更易受外源负荷作用影响。
胡梦辰朱滔蒋青松邹锐吴桢张晓玲叶瑞刘永
关键词:水质模型溶解氧底泥释放滇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