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瑞薇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抗体
  • 8篇血清
  • 8篇免疫
  • 7篇蛋白
  • 5篇类风湿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
  • 4篇狼疮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4篇SLE
  • 3篇性关节炎
  • 3篇色素变性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色素
  • 3篇球蛋白
  • 3篇网膜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免疫球蛋白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华西医大附属...
  • 2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大附一...
  • 1篇华西医大一院
  • 1篇眉山市人民医...

作者

  • 26篇张瑞薇
  • 11篇彭晓东
  • 9篇武永康
  • 8篇王兰兰
  • 3篇冯伟华
  • 3篇王兰兰
  • 3篇唐江涛
  • 3篇李立新
  • 3篇费一坚
  • 3篇罗成仁
  • 3篇李立新
  • 3篇王兰兰
  • 2篇孟宪栋
  • 2篇刘瑾
  • 2篇王兰兰
  • 2篇刘关键
  • 2篇李立新
  • 2篇李立新
  • 2篇李立新
  • 2篇王明谊

传媒

  • 6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四川省卫生管...
  • 2篇华西医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角蛋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在RA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评价抗角蛋白抗体(AKA)及其相关自身抗体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收集血清279例,包括正常人30例,RA56例,SLE114例,其它结缔组织病179例,检测AKA(IFA)、RF、ANA及ssDNA。结果4种自身抗体对诊断RA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AKA 39.3%和96.0%;RF 37.5%和86.5%;ANA 55.4%和39.5%;ssDNA 37.5%和49.8%;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则AKA明显高于其它3种抗体(P<0.001)。RF阳性率在RA患者AKA阳性组和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RF含量与AKA滴度呈正相关;而ssDNA和ANA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KA是RA的又一个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AKA及RF对于RA的诊断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彭晓东王兰兰武永康李立新张瑞薇
关键词: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关节炎间接免疫荧光法特异性抗体
两种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比较酶免疫斑点法和IBT两种方法检测抗ENA抗体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酶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 (IBT)分别检测 2 7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ENA抗体谱中 6种主要抗体 ,比较各抗体对相应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抗Sm抗体对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BT分别为 34 1%和 95 0 % ,斑点法分别为 37 0 %和 90 6 %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 5 4 8%。抗U1RNP阳性检出率IBT法为 33 9% ,斑点法为31 0 %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 76 2 %。抗SSA阳性检出率IBT法为 2 7 7% ,斑点法为 34 3%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5 6 0 %。抗SSB对SS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BT法分别为 5 1 1%和 94 7% ,斑点法为 5 5 3%和 94 3%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 6 3 0 %。抗ScL - 70对PSS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IBT法分别为 13 2 %和 99 2 % ,斑点法为 36 8%和 97 9%。抗Jo - 1的对PM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IBT法分别为 2 4 2 %和 97 1% ,斑点法 5 4 5 %和 95 8%。结论 :斑点法和IBT法在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的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相近 ,两法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对抗ScL - 70、抗Jo- 1的检测斑点法较IBT法敏感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特异性则接近 (P >0 0 5 )。
彭晓东张瑞薇刘瑾武永康
关键词:斑点法免疫印迹法敏感性特异性
应用蛋白质A—琼脂糖—4B亲和层析柱纯化兔血清IgG制备羊抗兔IgG血清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报告采用蛋白质A-琼脂糖—4B亲和层析柱“一步法”从兔血清提取IgG,可在数小时内得到IgG,纯度高,抗原性好,用于免疫山羊,可达到抗原用量小,在较短期获得高纯度、高效价羊抗兔IgG免疫血清的目的。
高德华陈晓玲张瑞薇周尚林
关键词:蛋白免疫血清
人血清四种糖蛋白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1989年
本文用速率比浊法和免疫单向扩散法测定了100例正常成人的血清转铁蛋白(Tf),结合珠蛋白(Hp)、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和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的含量。还测定了61例病人血清Tf、Hp含量及43例胎儿血清Tf、α_1-AT及Hp含量,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病人血清中T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尿毒症病人血清中H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胎儿血清Tf、Hp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成人。
张瑞薇胡怀忠高德华
关键词:人血清糖蛋白尿毒症
SLE患者血清IgE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分别测定活动期和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IgE含量 ,以及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的各项血清学指标 (抗ds DNA抗体 ,补体C3、补体C4) ,了解IgE与SLE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70例活动期和 12 7例稳定期SLE患者血清IgE浓度 ,并与 2 8例体检健康者血清IgE水平比较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这些血清抗ds -DNA抗体水平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这些血清中补体C3、C4含量。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SLE稳定期患者以及对照组血清IgE水平分别为 :2 41.10± 2 0 1.40IU /ml、132 .99±5 9.12IU /ml和 6 2 .30± 37.15IU/ml。SLE活动期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SLE稳定期和对照组 ,P值均小于 0 .0 1;SLE稳定期患者血清Ig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gE水平与抗ds DNA、补体C3、C4含量具明显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38、-0 .877、 -0 .812。结论 :血清IgE浓度增高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 ,血清IgE水平检测 。
王明谊刘瑾王兰兰张瑞薇李立新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系统性红斑狼疮
两种抗体阳性对抗核抗体阴性的确证试验价值探讨被引量:21
2003年
武永康王兰兰张瑞薇彭晓东
关键词: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阴性确证试验抗双链DNA抗体性关节炎
抗着丝点抗体188例临床分析
结果显示,ACA阳性患者可同时检测出多种其它自身抗体。在73例ENA检测中,有10例抗SSA阳性,2例抗SSB阳性,另外1例抗Jo—1和1例抗RNP抗体阳性,说明ACA抗体并不是针对一种抗原的抗
武永康张瑞薇彭晓东孟宪栋
文献传递
轻链比值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在诊断轻链病中的重要意义被引量:13
1999年
用速率散射比浊测定26例轻链病(LightChainDisease,LCD)血清、尿液中IgG、A、M和轻链κ、λ含量并计算重链/轻链比值和κ/λ比值。结果表明:血清IgG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血清κ或λ含量高于或等于正常对照,但κ/λ比值异常,轻链蛋白总和大于重链蛋白总和;尿液中异常升高的κ或λ轻链含量高于血清同一轻链水平(P<0.01);LCD以λ型多于κ型,λ型血清和尿液中κ/λ比值明显小于1,而κ型血清和尿液中κ/λ比值明显大于2。轻链蛋白是LC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重要致病因素,测定血清、尿液Ig和轻链含量并计算κ/λ比值是诊断LCD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王兰兰李立新冯伟华张瑞薇
关键词:轻链病骨髓肿瘤免疫球蛋白
抗着丝点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抗着丝点抗体(ACA)与临床疾病及其它实验资料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近五年3204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结果中506例ACA阳性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实验资料。结果:ACA阳性仅占ANA阳性的1.58%(506/32043)。据临床诊断将506例ACA阳性患者分为确诊组261例和非确诊组245例。在确诊组中自身免疫疾病患者204例(78.16%),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57例(21.84%)。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6例(22.55%),雷诺氏症32例(15.69%),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14.71%),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27例(13.24%),结缔组织病19例(9.31%),干燥综合征19例(9.31%),局限型硬皮病14例(6.86%),多肌炎/皮肌炎6例(2.94%),其它疾病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骨关节炎、重叠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共计11例(5.39%);在57例非自身免疫疾病中,以肾脏疾病、癌症患者、肝脏疾病及肺部疾病为主,其分别为17例、9例、8例和8例。在245例非确诊组中,142例患者临床医生未提供临床信息,22例无症状病例在查体时检出ACA阳性,其占ACA阳性总数的4.35%。另81例具有明显临床症状,其中关节痛/肌痛19例(23.46%),面部红斑9例(11.11%),口眼干燥8例(9.88%),皮肤硬化8例(9.88%),发热5例(6.17%),血小板减少4例(4.94%),其它症状如蛋白尿、手指发绀、胸水、肝功异常等共计28例(34.57%)。结论:单纯ACA阳性是ANA检测中较少见的一种荧光模型,其主要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雷诺氏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局限型硬皮病及多肌炎/皮肌炎有明显相关关系;在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ACA与肾脏疾病、癌症、肝脏及肺部疾病相关;ACA阳性患者临床症状从无到严重脏肾损伤,因此对其应严密监测,早期治疗,防止肝、肾进一步的损害;对于无症状的ACA阳性患者需进行前瞻性观察,以确定其转归。
武永康王兰兰彭晓东张瑞薇孟宪栋
关键词:抗着丝点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雷诺氏症系统性硬化症恶性病变
抗核抗体荧光免疫检测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荧光强度分析法检测抗核抗体 (ANA)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及 ,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平行检测质控品 36次 ,分析其荧光强度值 ( x± 2s)和变异系数 (CV % ) ;以质控品荧光强度值在 x± 2s范围内为质量控制标准 ,在 3种荧光显微镜条件 (激发光和采图曝光时间不同 )下检测 1 0 0 0份ANA阳性血清的荧光强度 ,并进行对比分析。同一质控标准下分别用血清稀释法和荧光强度分析法检测 30 0 0份ANA阳性病人血清 ,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 ,评估该质控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质控品的荧光强度值和CV分别为 1 0 6 6± 9 7和 4 6 %。在此质控标准下 ,1 0 0 0份ANA阳性血清在 3种荧光显微镜情况下的荧光强度值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0 0 0份ANA阳性标本 ,用两种方法检测的总符合率为 99 4 % ,其中均质斑点型为 99 8% (998/ 1 0 0 0 )、均质型为 99 5 % (995 / 1 0 0 0 )、斑点型为 99 0 % (990 / 1 0 0 0 )。结论 用定值的质控品控制各个实验室的ANA检测结果 ,可以排除因荧光显微镜等实验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误差 ,使实验室间ANA结果准确可靠 ,具有可比性 。
彭晓东王兰兰张瑞薇刘关键
关键词:抗核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