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素琴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舞蹈
  • 3篇道教
  • 2篇秧歌
  • 2篇中国古典舞
  • 2篇民间舞
  • 2篇民间舞蹈
  • 2篇鼓子
  • 2篇鼓子秧歌
  • 2篇古典
  • 2篇古典舞
  • 1篇道教仪式
  • 1篇叠合
  • 1篇叙事
  • 1篇玄妙观
  • 1篇眼光
  • 1篇渊源考
  • 1篇元气
  • 1篇斋醮
  • 1篇斋醮仪式
  • 1篇正一道

机构

  • 14篇南京艺术学院
  • 4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15篇张素琴

传媒

  • 6篇北京舞蹈学院...
  • 2篇中国道教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民俗研究
  • 1篇当代舞蹈艺术...
  • 1篇艺术评论
  • 1篇书画世界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舞蹈身体语言的本质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人类祖先传递到后代身上的有两大信息系统——生物遗传密码系统和语言系统。语言系统包括作为民族母语的"内语言"(语言文字)和第二母语的"外语言"(身体语言),它们的成熟就构成了民族文化母语的两个身份证——"民族语言"和"民族艺术"。民族艺术中最外显的就是舞蹈艺术。在类比思维的框架中,本文从语言学、符号学的角度探求舞蹈身体语言的本质,认定舞蹈艺术是一种表达、交流、反馈和互动的美学范畴中的"语言共同体"。
张素琴
从《谢公屐》看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现状
2007年
在2004年度两次全国性的舞蹈大赛及2006年的桃李杯比赛中。孙颖先生创作的古典男子群舞《谢公屐》在角逐中相继败北,使得这一被戏称为“男子版《踏歌》”的作品成了无人喝彩的舞蹈.和编导近十年来盛演不衰的的金奖作品《踏歌》形成强烈反差。且不以比赛的成败来论英雄,《谢公屐》呈现的创作意识以及此类作品在古典舞剧目中表现的特征。颇值得探讨。
张素琴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剧目金奖作品《踏歌》舞蹈男子
云衣五色象元气——唐代宫廷乐舞《上元乐》中的道教元素被引量:1
2013年
唐代是中国古代宫廷乐舞发展的高峰时期,不仅具有严整的雅乐祭祀乐舞,而且构建了完备的燕乐体系,其乐舞构建接纳和借鉴了大量的佛、道文化因素,如《菩萨蛮》、《上元乐》、《紫极舞》等。关于道教对唐朝宫廷乐舞的影响,学界大多把注意力集中于对《霓裳羽衣舞》的讨论,而对《上元乐》等乐舞则涉及较少。其实,作为唐代著名的三大乐舞之一,《上元乐》本身具有浓厚的道教元素。
张素琴
关键词:宫廷乐舞上元道教唐代元气
乐道——孔子礼乐观辨识被引量:1
2013年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乐"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论语》和《乐记》等文献的分析,认为孔子不仅有明确的礼乐观,而且其礼乐观念已构成完整的的思想体系,"乐"是孔子完成个人修身、家国同治的方法和必然途径。本文提出"乐道"一词,试图从"礼"、"仁"、"善"、"成"四个层面分析孔子"乐道"的外化形式、实现基础、审美核心与终极追求。
张素琴
当代中国民间舞蹈“走向”的思考——关于刘晓真《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
2012年
刘晓真《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从一个秧歌看当代中国民间舞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3月版)对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民间舞蹈风貌作了细致的历史探究和发展论述。但作者并未耽于线性的考察与民间舞蹈"知识性"描摹与梳理,而是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在政治与文化格局变化中的生存境遇选择,在经济冲击与信仰衰落之中的身体变化。
张素琴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鼓子秧歌经济冲击身体变化生存境遇创作动机
“层累说”与“中国古典舞现象”观察——兼论近现代“中国古典舞”的发生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以顾颉刚"层累说"为视角,探讨近现代的"中国古典舞现象"。作为当代最受关注的舞蹈现象之一,以"中国古典舞"为名的舞蹈现象(本文以"中国古典舞"谓之)的发生并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职业舞人再创为源起,而是民国时期就已经频繁发生的历史现象。本文认为,近现代"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始于20世纪初期,并且在礼乐立国、国剧改良之舞蹈求新、舞种独立与学科独立的追求中完成"中国古典舞"的"层累式"再造与发展路径。
张素琴
江苏正一道斋醮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特征综述——以玄妙观和茅山道院的斋醮仪式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该文以江苏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道观:玄妙观和茅山道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研究中国道教宗派之一正一道斋醮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特征,特别是对其主要斋醮仪式加以舞蹈学和身体语言学的分析,目的在于用舞蹈学方法梳理和认定斋醮仪式中特殊的舞蹈形态,并进行程式性结构、主干动作的形态特点、面部形态特征的分析,进而发现其被学界长期忽视的道教仪式舞蹈形态"活体传承"的价值,以期为当下的舞蹈建构提供一定的史学参照和艺术借鉴。
张素琴
关键词:正一道斋醮仪式舞蹈
关于当代中国民间舞蹈“走向”的思考——读刘晓真《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被引量:1
2012年
刘晓真《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一一从一个秧歌看当代中国民间舞蹈》①(以下简称《走向》)对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民间舞蹈风貌作了细致的历史探究和发展论述。它并未耽于线性的考察与民间舞蹈“知识性”描摹与梳理,而是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在政治与文化格局变化中的生存境遇选择,在经济冲击与信仰衰落之中的身体变化,在面对非遗时形态“新”与“旧”的价值迷茫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阐述。把1949年作为民间舞蹈研究的时间起点,并非是对“新舞蹈艺术”、“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以及“延安新秧歌运动”所形成的民间舞蹈舞风进行切断,而是在这个的特殊的时间节点中找出横跨两个世纪、不同历史时期民间舞蹈发展共同的文化和政治底色.。
张素琴
关键词:民间舞蹈乡土剧场历史探究鼓子秧歌
“斗极观念”影响下的汉代盘鼓舞与道教“步罡踏斗”渊源考被引量:6
2012年
作为汉代著名的舞蹈,盘鼓舞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自汉代起逐步形成的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仪式的重要手段。斗极观念是中国自原始时期便已经存在的信仰方式,在两汉达到高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斗极观念入手,分析这种观念之于盘鼓舞发生和道教步罡踏斗形式构建的渊源关系,并初步探讨两者同源异流的原因。
张素琴
关键词:汉代
主体叠合与权力转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身体政治被引量:5
2020年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为中国红色经典的代表,其身体政治蕴涵着丰富的表达。从身体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东方红》并非演员在国家意志和导演意图实施中被动呈现的结果,也非全然国家规训下的身体表述,而是国家—参与者在主体叠合和权力转换中的共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权力的转换,每一方都作为强力的参与主体,在作品呈现、传播和艺术生产中编织成国家形象以及存在的"场"。在这个"场"中,通过时间、主体、空间的叠合,身体话语由对苦难的抒发、痛苦的吟唱走向革命的抗争和权力的共生,继而在理想蓝图的建设中构建出神圣的身体,完成国家形象在历史—当代、族群—个体、理想—现实中的多维塑造。
张素琴
关键词:《东方红》权力身体政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