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舸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对接市场需求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7
- 2017年
- 市场需求下的高职教师是"理实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探究以"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建设路径,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高职院校要从制度建设、队伍结构、培养机制、内涵发展等方面,强化师资职业能力建设,为教师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 张舸
- 关键词:高职教师
- 魔幻与现实的糅合——解析莫言《生死疲劳》魔幻的民间叙事被引量:1
- 2015年
- 《生死疲劳》是最能代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莫言以"轮回"的叙述架构,通过人与动物互换,魔幻与现实糅合的民间叙事,以动物之眼,观察和体验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从土地改革一直到改革开放半个多世纪农民和土地变迁的历史。
- 张舸
- 关键词:《生死疲劳》魔幻叙事
- 刍议“80后”文学
- 2009年
- "80后"作家这个称谓,伴随着一场名为"新概念"的作文大赛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那以后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成为了这一代人的代表。凭借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80后"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其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在受到市场热捧的同时,其创作也备受争议。
- 张舸
- 高职院校教师资格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入职资格的区别。而高职教师沿用普通高校教师标准认定教师资格,缺乏合理性。建立独立的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制度与评价机制,是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 张舸黄梅
- 关键词:高职教师资格
- 进“城”入“圈”打造成渝“后花园”——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的思考被引量:1
- 2021年
- “双城经济圈”概念的提出,使得成渝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港珠澳大湾区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对两地经济发展无疑起着加速推进的作用。从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建设出发,通过客观分析其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提出乐山旅游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路径: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全域旅游,突出规模;文旅融合,突出差异;联盟运作,突出品质,为乐山唱好“双城记”,融入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渝“后花园”,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有益参考。
- 张舸
- 关键词:旅游一体化
- 深度体验与生态休闲融合——乐山发展“慢旅游”的优势与路径研究
- 2016年
- 快节奏的工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催生了"慢旅游"的闲适旅游方式。"慢游+体验"的休闲旅游正逐渐从过去的"走马观花"转变为注重"旅游过程"的深度体验。按照休闲时代"慢旅游"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要求,以传统观光为主的乐山旅游面临休闲"慢旅游"的发展"瓶颈"和转型压力。乐山应在充分研判"慢旅游"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认真分析潜在优势,着力在提升旅游者深度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的契合度上下足功夫,推进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与休闲度假转变,促进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 张舸
- 互联网时代川剧艺术传播路径研究
- 2023年
-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曾出现过“蜀戏冠天下”的局面。但隨着新媒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手机视听化,以及大众多元文化的冲击,川剧与其他地方戏剧一样,面临推广传统、观众流失、传承发展艰难的尴尬境地。推进传统川剧艺术新的突破,要围绕植入“新”概念、创作“新”经典、融入“新”载体、开辟“新”跨界,创新川剧艺术的推广传播路径,让川剧艺术重新焕发新的市场活力。
- 张舸包玲
- 关键词:互联网川剧
- 时代的摹写 人性的关照——试论莫言《蛙》中姑姑人性的异化
- 2015年
- 《蛙》通过姑姑由一名乡村卫生院妇产医生曲折而又传奇的坎坷命运,演绎了中国农村从解放初期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和新世纪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生育史。透过莫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极具敏感性的生育题材的书写,以命运多舛的"姑姑"形象,揭示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通过权力规训对人性的异化。
- 张舸
- 关键词:人性异化
- 人性的扭曲与回归——解析《蛙》中姑姑的传奇人生被引量:1
- 2016年
- 莫言《蛙》以独特的人物视角,塑造了姑姑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年青时姑姑以科学接生法享誉高密东北乡,被乡民誉为"活菩萨";中年时因偏激推行计划生育而被乡民唾骂为"活阎王";年迈时自我觉醒却饱受良心的痛苦折磨。姑姑的人生大起大落,行为大善大恶,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透过莫言对命运多舛的"姑姑"的人物塑造,其旨并非评述计划生育的功过是非,而是以此深层次地诠释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通过权力规训对人性的异化。
- 张舸
- 关键词:《蛙》姑姑人性
- 豪情 撤退 拷问——试论莫言创作主体意识的嬗变
- 2015年
- 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因其天马行空的豪情写作,在文坛反响强烈;《檀香刑》是莫言撤退民间、沥胆苦心磨砺出的最能体现其创作特色的长篇小说;《蛙》则是莫言拷问国人灵魂的长篇力作。透过莫言《红高梁》《檀香刑》和《蛙》三部作品故事题材的选取、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背景的铺垫等方面,可以探寻出莫言创作主体意识的叠进转变轨迹。
- 张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