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海马
  • 3篇痴呆
  • 2篇单针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血肿微创清除...
  • 2篇双针
  • 2篇体积
  • 2篇内血肿
  • 2篇清除术
  • 2篇微创
  • 2篇微创清除
  • 2篇微创清除术
  • 2篇颅内
  • 2篇颅内血肿
  • 2篇颅内血肿微创
  • 2篇颅内血肿微创...
  • 2篇激素
  • 2篇磁共振
  • 2篇雌激素

机构

  • 12篇北华大学

作者

  • 12篇张英杰
  • 5篇谢云亮
  • 4篇张博
  • 2篇郭继东
  • 1篇刘涛
  • 1篇李玉花
  • 1篇任强
  • 1篇于晓波
  • 1篇王金浩
  • 1篇许丽华
  • 1篇贾晓静
  • 1篇孙博谦
  • 1篇王爱和
  • 1篇贾少杰
  • 1篇张莉敏
  • 1篇张晓奇
  • 1篇沈维高
  • 1篇马艳
  • 1篇王金告
  • 1篇崔树勤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磁共振测量海马体积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测量早期老年痴呆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方法搜集40例诊断为认知障碍患者头部MRI、40例正常人头部MRI扫描图像。对两组头部MRI图像海马区的大小进行测量与对比。结果通过磁共振海马体积的测量,可以作为早期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结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海马体积较正常体积缩小,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刘涛张英杰谢云亮张博
关键词:老年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磁共振
高张糖和高张糖+激素降颅压脑保护作用评价
2002年
通过对实验性犬脑出血模型,采用高张糖与高张糖+激素两种用法的降颅压作用,进行了比较观察,其结果显示:两种用法降颅压幅度及有效持续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降颅压时间仅2小时,并有反跳现象。
张英杰王金告
正常人海马体积的MRI测量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海马体积的MRI测量,为与海马体积变化相关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等提供参数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40例,男性、女性各120例,按照年龄段分为5组,每组男女各24人,用1.5T MRI对所有的受试者行垂直海马长轴的斜冠状位1mm层厚扫描,经过识别、分割,进而计算海马的体积。结果 (1)不同性别、侧别的海马体积两两比较,海马体积变化与性别、侧别无显著差异(P>0.05)。(2)男性40岁之前、之后的海马体积左、右侧别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40岁之前、40岁之后的海马同侧别及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女性60岁之前、之后的海马体积左、右侧别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之前与60岁之后的海马同侧别及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男、女性左、右侧海马体积分别在相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男性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在40岁之前变化不明显,40岁以后明显萎缩。女性左右侧海马体积在60之前变化不明显,60岁以后明显萎缩。
张玉奇沈维高张英杰冯文勇
关键词:海马磁共振成像体积海马萎缩
探讨分析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采用回访问卷调查形式,对60例患者进行调查,将血管痴呆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总结分析,显示一些常用药物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确实能够改善智力水平,疗效显著。结论通过对上述60例血管痴呆患者的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治疗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疗效确据,治愈率颇高,治疗途径广泛,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谢云亮张英杰张博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丁苯肽联合他汀类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丁苯酞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通过颈动脉彩超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各项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丁苯酞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
李闻非张英杰谢云亮
关键词:恩必普软胶囊他汀类药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绝经后女性痴呆与SYN和NGF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C57BL/6 J小鼠海马区SYN和NGF的影响,探讨绝经后女性痴呆与SYN和N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SYN和NGF的变化。结果:苯甲酸雌二醇对模型组小鼠有提高SYN、NGF表达的作用。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通过提高SYN、NGF的表达改善认知功能。
贾晓静贾少杰张英杰
关键词:雌激素SYNNG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促通技术治疗48例疗效分析
2001年
张英杰王金浩马艳
关键词:促通技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单针与双针的对比观察
2005年
通过对不同部位中重度脑出血采用单针或双针引流的临床效果观察,讨论单针引流与双针引流对颅内血肿清除速度的差异,及单、双针引流的利与弊。方法: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采用三维立体定向定位方法,CT定位法及立体定向定位方法加CT定位法,结合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块来清除颅内血肿。结果: 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中,死亡4例,存活 28例,9例恢复正常工作,15例生活可以自理。双针组拔针后发热3例,2例颅内感染,1例出现脑内脓肿。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神经内科应用,对大量脑出血,尤其是年老体弱而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直接挽救生命。同时我们认为双针引流血肿清除快,症状缓解迅速为其优点,而术后易合并颅内感染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郭继东张英杰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单针双针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单针与双针的对比观察
2004年
目的:本文报告高血压脑出血32例,出血量在40~100ml中重度脑出血。其中采用单针穿刺引流18例,双针穿刺引流14例。通过对不同部位中重度脑出血采用单针或双针引流的临床效果观察,讨论单针引流与双针引流对颅内血肿清除速度的差异及单、双针引流利与弊。方法: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采用三维立体定向定位方法,CT定位法及立体定向定位方法加CT定位法,结合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块来清除颅内血肿。结果: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4例、存活28例、9例恢复正常工作,15例生活可以自理,双针组拔针后发热3例,2例颅内感染,1例出现脑内脓肿。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神经内科应用,对大量脑出血,尤其是年老体弱,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起到了直接挽救生命的作用,同时我们看到双针引流血肿清除快,症状缓解迅速为其优点,而术后易合并颅内感染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合理应用单针及双针治疗,避免术后感染将是我们治疗的关键。
郭继东张英杰张晓奇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珍宝丸对新生乳鼠脑缺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与研究珍宝丸对新生乳鼠脑缺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新生Wistar乳鼠12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珍宝丸治疗组各40只。将新生Wistar大鼠置于8%O2+92%N2(V/V)的缺氧箱内建立新生鼠缺氧模型,在造模前每天1次连续7天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珍宝丸,缺氧期间也同样剂量给药,分别于缺氧1 h后的12、24、48、72h时间点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色素C、Caspase-3的蛋白含量均在缺氧后12 h时间点显著增高且24 h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72 h时间点细胞色素C、Caspase-3的蛋白含量低于12 h时间点,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珍宝丸治疗组细胞色素C、Caspase-3的蛋白含量也均在缺氧后12 h时间点增高且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72 h时间点细胞色素C、Caspase-3的蛋白含量低于12 h时间点,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在各个时间点上细胞色素C、Caspase-3的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珍宝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珍宝丸对乳鼠脑缺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中细胞色素C、Caspase-3的蛋白含量有关。
谢云亮张博张英杰
关键词:乳鼠珍宝丸脑缺氧细胞色素CCASPASE-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