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平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集聚蛋白在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摘要)
- 2006年
- 目的研究在神经突触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集聚蛋白(agrin)是否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免疫突触的形成。方法 应用RT—PCR检测集聚蛋白在静止和活化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分析集聚蛋白的表达量与淋巴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用抗集聚蛋白抗体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突触形成的影响;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集聚蛋白是否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集聚蛋白在静止和活化的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且经过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集聚蛋白的表达和淋巴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当集聚蛋白被阻断后淋巴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集聚蛋白在活化的淋巴细胞中以帽化结构形式存在。且和CD3分子共定位,抗集聚蛋白抗体可以明显减少这种帽化结构的形成。结论 在神经突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集聚蛋白同样存在于淋巴细胞.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细胞的免疫突触的形成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
- 张进平苏丽萍乔宾徐焕宾张瑞华储以微王缨熊思东
- 关键词:淋巴细胞活化实时定量PCR淋巴细胞增殖免疫突触活化淋巴细胞蛋白抗体
- 细胞外基质受体α-Dystroglycan影响胸腺细胞分化发育的可能机制
- 2005年
-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受体alphaDystroglycan(α-DG)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摘取15日胚龄鼠胸腺小叶进行体外器官培养。将α-DG抗体、对照抗体或培养液滴加在胸腺小叶上。FACS(Fluorescenceactivatedcellsorting)分析胸腺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95和CD69等的表达。结果α-DG中和抗体能明显抑制胸腺细胞分化,显示胸腺双阴性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26.5%增高到实验组的71.6%,双阳性细胞和CD8单阳性细胞比例则显著下降,分别从39.8%和20.7%下降到7.5%和6.8%,CD4单阳性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同时胸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CD95、CD69的表达水平随α-DG中和抗体的持续存在呈现显著升高。结论α-DG通过参与胸腺细胞的活化和凋亡活动影响胸腺细胞的发育。
- 张瑞华张进平何叶成邵先安龚燕萍苏丽萍熊思东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分化发育受体Α体外器官培养细胞表面分子
- CXCL16趋化因子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CXCL1 6在免疫性肝脏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CL1 6在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通过特异中和抗体的体内阻断CXCL1 6功能实验 ,观察ALT水平、肝脏病理变化、TNF α和FasL凋亡基因表达、肝脏内浸润淋巴细胞及其主要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以及小鼠存活率等指标 ,研究CXCL1 6在肝脏炎症和损伤中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它的可能机理。结论 :肝脏组织中CXCL1 6的上调表达介导了特异性淋巴细胞向肝脏局部组织的趋化和募集 ,并协同调节其它相关分子的表达 。
- 徐焕宾龚燕萍储以微张进平蒋正刚熊思东
- 关键词:CXCL16趋化因子淋巴细胞免疫性肝损伤卡介苗脂多糖
- 免疫突触的形成及其介导的分子识别
- 2005年
- T细胞和APC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免疫突触涉及到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分子识别事件,最初APC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向T细胞移动,相遇后在抗原非依赖性的弱的黏附力作用下发生最初的黏附,同时伴随着TCR在APC表面俘获特异性抗原;抗原识别之后,由多种机制使T细胞和APC紧密接触并维持一段时间,随后分开,最终引起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的分子识别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拓扑模式和数学模式的解释,脂筏和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排以及接头蛋白的连接为免疫突触形成中分子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张进平熊思东
- 关键词:免疫突触分子识别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
- CXCR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探讨CXCR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通过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肺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36例中34例肺癌组织表达较高水平的CXCR4。CXCR4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肺癌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而与临床转移(淋巴结转移和局部浸润)有关。结论:CXCR4的上调表达见于肺癌的发生早期,其高水平与肺癌转移有关。
- 苏丽萍张进平陈晋王缨熊思东
- 关键词:肺癌CXCR4
- C3d增强基因免疫诱导的小鼠抗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C3d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为增强HBV基因疫苗免疫效果寻求新途径。方法将HBVpreS2/S编码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TR421和含有三拷贝C3d编码基因的TR421C3d3质粒,构建重组质粒TR421preS2/S和TR421preS2/SC3d3。采用肌肉注射法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以空质粒TR421为对照,定期采集血清。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HBsIgG,3HTdR掺入法检测其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TR421preS2/SC3d3重组质粒免疫组诱导的特异性抗HBsIgG水平明显高于TR421preS2/S重组质粒免疫组(P<005),而且TR421preS2/SC3d3重组质粒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也显著高于TR421preS2/S重组质粒组(P<005)。结论C3d可增强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提高HBV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 关庆东王立新郭强张进平徐薇王缨熊思东
- 关键词:基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免疫
- 抗原识别中的危险模式被引量:8
- 2003年
- Matzinger提出的危险模式摆脱了自我与非我模式 (SNS)和感染的非我模式 (INS)的束缚 ,认为免疫应答的启动是由损伤的细胞发出的危险信号所决定的 ,且组织细胞决定了免疫应答效应的类型。并运用危险信号模式对肿瘤、移植、母胎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淋巴细胞 (NK 1T细胞、γδT细胞 )
- 张进平熊思东
- 关键词:抗原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 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增强HBV preS2/S基因免疫的效果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共表达体系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基因免疫小鼠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及二者所诱生的抗体亚型的差异。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将构建的质粒进行基因免疫,应用DOT-EIA和ELISA等检测其所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①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能力明显强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②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基因免疫小鼠不仅可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具有明显增强效应(P<0·05)。③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不仅可诱生同等程度的Th1型免疫应答,而且能够诱生更强的Th2型免疫应答(P<0·01)。结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
- 袁志刚张进平王缨储以微徐薇熊思东
- 关键词:基因免疫HBV
- CXCR4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探讨CXCR4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XCR4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95C、95C pC、95C X4、95D、95D pC、95D ASX4)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分析其转移能力。分别通过趋化侵袭实验、明胶酶谱法、黏附实验、RT PCR法检测CXCR4/SDF1对肺癌细胞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活性、黏附能力、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表达的调控;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肺癌细胞内纤维肌动蛋白的合成和聚合情况;Western印迹分析CXCR4/SDF1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CXCR4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具有不同的转移能力,95D ASX4组有2/5的小鼠发生了转移,其肺转移结节的数目明显少于95D、95D pC组(P=0.044)。CXCR4特异配体SDF1α可以诱导肺癌细胞的迁移和细胞骨架蛋白纤维肌动蛋白的合成和聚合;SDF1α促进肺癌细胞MMP2活性、黏附能力和GROα表达的增加;CXCR4中和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作用。SDF1α可以诱导ERK1/2的磷酸化。结论肺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CXCR4/SDF1的相互作用,他们通过调控肺癌细胞的运动性、MMP活性、黏附能力及GROα的表达参与肺癌的转移。
- 苏丽萍张进平徐焕宾陈晋王缨储以微熊思东
- 关键词:CXCR4肺癌转移细胞骨架蛋白明胶酶谱法相关癌基因微镜观察
- 肌萎缩蛋白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免疫突触的形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在神经肌接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膜表面糖化蛋白 肌萎缩蛋白是否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 ,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方法 :首先通过RT PCR和FACS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观察肌萎缩蛋白在各种免疫细胞中的表达 ,并经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是否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 ,应用构建的反义质粒 ,研究其是否影响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活化。结果 :肌萎缩蛋白广泛表达于T细胞、B细胞、不成熟DC、成熟DC及巨噬细胞中 ,且参与了免疫突触的形成。当淋巴细胞活化后其表达含量无明显上升 ,但其表达被下调后 ,不管是对特异抗原引起的淋巴细胞活化还是对非特异抗原引起的淋巴细胞活化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组成性表达于各种免疫细胞中的肌萎缩蛋白参与了免疫突触的形成 。
- 张进平苏丽萍徐焕宾乔滨熊凌云王缨熊思东
- 关键词:反义CDNA活化免疫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