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锦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央前回的1H-MRS研究
- 目的:用单体素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ALS,探索这一技术对研究ALS的意义,以期发现有助于ALS诊断、鉴别诊断、评测上运动神经元情况、评估病情和疾病进程的指标。方法:对110例ALS病人和24例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
- 王惠芳裴新龙张俊王力平刘小璇傅瑜张远锦韩鸿宾樊东升
- 文献传递
-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评估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50例发病1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hG-CSF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rhG—CSF治疗组为25例,给予rhG—CSF皮下注射2μg/kg,连续使用5d。对照组25例,按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第10天、第2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后,rhG-CSF治疗组第20天NIHS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4,P<0.01)、第2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7,P<0.01)。结论 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在短时间内观察有效,未见不良反应。其在适应证、治疗剂量及用药时限等方面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俊邓敏张远锦隋伟王力平孙阿萍宋红松鲁明樊东升
- 关键词: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脑梗死
- 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新进展被引量:5
- 2003年
- 张远锦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给药方式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年龄及性别均匹配的40例TIA患者(病例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以ELISA方法测定血清ADM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ADMA水平高于对照组[(0.52 ±0.06) mmol/L比(0.23 ±0.04) mmol/L,P<0.05].亚组分析显示,病例组在TIA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发生脑梗死19例(47.5%),其ADMA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60,P=0.013);病例组既往无卒中史者23例(57.5%),其ADMA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602,P=0.002).病例组以ABCD2评分3分为界限分为0~3分组和≥4分组,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DMA是ABCD2分组的关联因素(F=4.39,JP=0.043).按有无卒中史、有无发生脑梗死进行分层,无卒中史组经校正年龄、性别、血糖以后,ADMA仍是ABCD2分组强有力的关联因素(F=12.300,P=0.002);发生梗死组ADMA是ABCD2评分强有力的关联因素(F=7.327,P=0.017);有卒中史组(F=0.274,P=0.609)和未发生梗死组(F =0.523,P=0.675)不具有这种关联关系.结论 血清ADMA升高与TIA发病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不良可能是TI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 张远锦樊东升张楠
- 关键词: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BCD2评分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特殊类型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安全指标。HT有不同的亚型,而不同亚型的预后也不尽相同。我们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现的特殊型HT进行分析。方法对发病3zh内的9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用rt-PA(剂量0.6 mg/kg,最大剂量5 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后行头颅CT、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是否有HT,并判定这种HT与责任病灶的关系。结果溶栓后经CT或MRI检查发现4种特殊的远端HT类型,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梗死部位的对侧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脑实质出血,1例出现梗死灶对侧的侧脑室出血,1例出现梗死部位对侧的腔隙性出血。这4例患者所引起的4类HT在临床上均为无症状,预后好。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要坚持动态观和平衡观,对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的诊断要慎重,充分考虑HT的分型和程度,从而正确判断HT对预后的影响。
- 李小刚张新宇王力平樊东升孙阿萍张远锦郑梅
- 关键词:出血性转化溶栓缺血性卒中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ABCD2评分的相关研究
-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 arginine,ADM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临床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
- 张远锦樊东升张楠
- 不伴脑病症状的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一例被引量:2
- 2016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8岁,因"左上肢麻木1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尿便障碍4d"于2016-05-12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左上肢及左半躯干麻木,就诊于外院骨科,考虑"颈椎病",未予进一步诊治。入院10d前出现左下肢麻木,入院7d前出现右手、右足针刺样麻木,入院4d前突发小便潴留,于外院留置尿管,入院3d前出现右侧躯干及右下肢麻木,
- 冀拓张远锦寿艳红鲁明樊东升
- 关键词:脑脊髓炎成人
- 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评价国产二类新药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受试者分别每晚口服扎来普隆或唑吡坦10~20mg,疗程14d。结果:扎来普隆组24例,唑吡坦组23例,两组治疗后的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SDR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SDRS总分(F=0.1416,P=0.8880)、SDRS下降率(F=1.3172,P=0.194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扎来普隆组72%,唑吡坦组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150,P=0.3602)。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昏、恶心、头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扎来普隆可明显改善失眠症状,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唑吡坦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失眠的药物。
- 张晖沈扬刘娜刘小璇王力平张远锦王宏利肖卫忠
-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 颅内动脉狭窄致初发或复发缺血性卒中比较研究
- 2015年
- 目的分析和比较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初发或复发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81例颅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占41.98%,比较初发组和复发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初发组糖化血红蛋白(5.61±2.02)%,复发组(6.73±1.43)%,P〈0.05;初发组糖尿病比例23.40%,复发组50%,P〈0.05。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总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心房纤颤、家族史和吸烟史)低度相关,r=0.245,P=0.028。Logistic回归示白细胞计数(大于7.03×10^9/L)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OR=0.123,P=0.028,95%可信区间0.019~0.797)。结论颅内动脉狭窄致复发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比例更高。白细胞计数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 张远锦张燕张新宇杨郦鹏李小刚樊东升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
- 免疫相关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近年来,一些免疫相关的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相继被报道,其中有部分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症状获得一定程度缓解,表明此类运动神经元病可能是免疫机制引起的,并将这一类疾病都归为免疫相关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本文对此类疾病的种类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焦琳张远锦樊东升
-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免疫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