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芳
- 作品数:121 被引量:4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四川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 张锦芳周贤琼蒲晓斌李浩杰张启行蒋梁材
- 关键词:双低油菜角粒数油菜育种产量构成因素单株产量
- 芸薹属基因组中开花时间基因的鉴定和进化分析
- 本研究利用白菜和甘蓝全基因组序列,在基因组范围对花发育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从拟南芥到白菜、甘蓝进化过程中的开花性状进化规律,同时为开花性状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大量基因组信息.根据前人的研究,整理获得了拟南芥花...
-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蒋俊柴靓崔成蒋梁材
- 关键词:芸薹属白菜甘蓝比较基因组
- 重金属镉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本试验以25个(不同遗传背景)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4个镉胁迫处理浓度(0、1、5和10 mg/L)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对镉胁迫反应不同,镉胁迫浓度为5 mg/L时抑制作用明显。对种子萌发影响表现为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加大,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成苗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根长>苗长>苗鲜重>苗含水量。
- 郑本川李浩杰张锦芳柴靓蒲晓斌蒋俊崔成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镉重金属
- 不同熟期“川油”系列甘蓝型油菜品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探讨在成都地区气候条件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油菜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茎秆抗折力和菌核病发病率等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茎秆中上部抗折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熟品种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茎秆下部和茎秆中下部抗折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和中熟品种主要性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主要性状中,每果粒数对早熟品种产量的间接综合效应最大,中熟品种间接综合效应最大的是茎秆下部抗折力。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主要性状分为抗倒性状、株型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抗病性状等4类性状。中熟品种为产量构成性状、株型性状和抗倒性性状等3类性状。研究表明,在四川省自然气候条件下,无论是早熟品种还是中熟品种选育,应在保证产量性状的同时,加强植株株型、抗倒性和抗病性的选择。
- 郑本川张锦芳蒋俊崔成柴靓黄友涛周正鉴李浩杰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 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雅安黄油菜种皮特性与种子含油率关系的初步研究
- 雅安黄油菜(Brassic chinensis L.)具有含油率高、黄籽率高的特点,且群体内遗传变异丰富,是一个宝贵的白菜型油菜地方种质资源。通过目测法和CR-410型色彩色差计测定种皮颜色LAB值,对雅安黄油菜种皮颜色...
- 蒋俊张锦芳李浩杰崔成柴靓郑本川蒋梁材
- 关键词:种皮颜色
- 甘蓝型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川油23选育被引量:2
- 2004年
- 川油2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JA3,保持系为JB3,恢复系为JR6。川油2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0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439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 57%(极显著);2001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569 5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 81%(极显著)。在2000~2001年度组织5点(成都、绵竹、大竹、峨嵋和宜宾)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76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 4%(极显著)。种子含油率(干基)39 45%,比对照蓉油4号高2 79个百分点。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8d,与CK蓉油4号相同。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蒋梁材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张启行
- 关键词:杂交油菜高产育种细胞质雄性不育
- 川油36油菜育性恢复基因及纯度和纯合度检测方法
- 本发明属于作物育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川油36油菜育性恢复基因及纯度和纯合度检测方法。川油36油菜育性恢复基因,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川油36油菜育性恢复基因检测川油36油菜恢复系纯度的方法包括:提...
- 蒋梁材柴靓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崔成蒋俊郑本川
- 文献传递
-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甘蓝型油菜产量因素评价被引量:2
- 2019年
- 明确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对于有目的地选择油菜优良组合具有重要意义,而常用的评价油菜产量因素贡献大小的分析方法限制较多。为此,本研究以正常生长的12份早熟和38份晚熟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分别定量评价了早、晚熟油菜组合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并将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分析方法对产量因素贡献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早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主序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部位>二次有效分枝数,贡献率分别达到36.79%、24.02%和11.33%;晚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每角粒数>千粒重>有效分枝部位,贡献率分别达到29.81%、17.52%和14.75%。有效分枝部位对不同熟期组合产量均有较大贡献;除此之外,早熟组合产量的形成还较多依赖于生育前期的有效分枝数与有效角果数,晚熟组合产量的形成则较多依赖于生育后期的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能较准确地判断油菜实际产量,并在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评价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中发现,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投影寻踪模型评价准确性低。从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综合考虑,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可以优先作为甘蓝型油菜良种选育及产量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 田效琴李卓李浩杰李浩杰柴靓张锦芳刘永红
- 关键词:投影寻踪高维数据
- 四川高原甘蓝型春油菜高效生产技术要点被引量:4
- 2021年
- 近年来,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地区”春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长期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习惯粗放管理,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种植技术不规范的问题。为改变春油菜产量低、效益低的现状,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长期在川西高原地区开展高原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四川高原甘蓝型春油菜高效生产技术”。对进一步发挥高原地区油菜生产的区位和生态优势,促进四川高原春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蒋俊李浩杰张锦芳崔成柴靓郑本川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春油菜高产
- 甘蓝型油菜对田间模拟湿害胁迫的生理响应
- 李浩杰张雪花蒲晓斌张锦芳柴靓蒋俊胡海兵郑本川蒋梁材
- 关键词:RAPESEEDNAPUSWATERLOGGINGWATERLOGGINGSOLUBLESOLUBLEPROLINEDISMUT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