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馨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贫血
  • 3篇肿瘤
  • 2篇实体肿瘤
  • 2篇贫血病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冠脉
  • 2篇冠脉综合征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综合...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第四...

作者

  • 11篇张馨
  • 5篇徐公斌
  • 4篇吴素铭
  • 3篇张立春
  • 3篇孙渌
  • 1篇孙禄
  • 1篇戴广海
  • 1篇王晓光
  • 1篇许大勇
  • 1篇胡少娟
  • 1篇杨晓琳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研究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现代保健(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2及(或)DDP治疗癌性胸腔积液7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观察顺铂(DDP)或(及)白介索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恶性肿瘤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A组(顺铂组),B组(白介素组),C组(顺铂加白介素组)。每组24例,采用PICC管(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8-48h内胸液引流近乎消失后分别注入顺铂(DDP)30—40mg,或(及)白介素2(IL-2)200-300万U。每周2次。用药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54.2%、79.2%、83.3%。但白介素组副作用除发热(应用消炎痛后可缓解)外,胸痛、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均无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 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且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张馨徐公斌孙禄王晓光
关键词:白介素恶性胸腔积液癌性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2008年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20余例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经过系统检查,做出不同诊断,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病情不同程度的均有所好转或治愈,但有难治倾向。下面举出患者典型病例5例予以分析并总结:
胡少娟孙渌张馨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首发症状典型病例
前列地尔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及红花黄色素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红花黄色素组(对照组),各60例,对两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和红花黄色素联合应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优于单用红花黄色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馨吴素铭张立春
关键词:前列地尔红花黄色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sCAM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s CAM)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过冠脉造影、心电、心肌酶变化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组,2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所选试验对象血清s CAM浓度变化。结果 ACS各亚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 VCAM-1)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s ICAM-1、s VCAM-1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发生发展与s CAM有密切关系。
吴素铭张立春张馨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Prohepcidin、新喋呤在实体肿瘤贫血病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实体肿瘤贫血病人血清新喋呤、hepcidin的前体肽(prohepcidin)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实体肿瘤贫血病人按入组条件纳入治疗组30例,予EPO治疗皮下注射6000IU,每周3次,疗程1个月;同时设良性贫血对照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良性贫血对照组贫血纠正前后,检测新喋呤、prohepcidin、EPO、铁蛋白、CRP、Hb;健康对照组检测新喋呤、prohepcidin、EPO。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贫血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0);治疗后明显高于良性贫血对照组(P=0.007)。治疗组治疗前prohepcidin稍低于良性贫血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稍低于良性贫血对照组(P=0.409)。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良性贫血对照组的新喋呤、prohepcid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仅良性贫血对照组治疗后新喋呤与VitB12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883,P=0.001);余治疗组、良性贫血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rohepcidin与CRP、铁蛋白、EPO水平之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新喋呤与VitB12、铁蛋白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rohepcidin不能作为hepcidin检测的替代物;良性贫血与实体肿瘤性贫血患者之间新喋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用于辅助鉴别贫血病因。
徐公斌张馨孙渌
关键词:实体肿瘤贫血HEPCIDINPROHEPCIDIN新喋呤
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临床分析
2009年
张馨徐公斌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发病在1周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小牛血蛋白提取物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组(治疗组,80例)和单用舒血宁组(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58.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奥扎格雷钠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单纯舒血宁注射液。
张馨吴素铭杨晓琳
关键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奥扎格雷钠舒血宁注射液脑梗死
CE方案治疗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瘤近期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瘤(pPNET)病人CE(卡铂、足叶乙甙)方案化疗后的近期疗效观察及毒副作用,探索CE方案治疗pPNET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pPNET病人的治疗方式、化疗周期、疗效及生存期进行评价。结果可评价疗效4例,其中局部复发及Ⅳ期病人各1例,6个周期后CR;1例Ⅳ期病人4个周期后PR;1例原发于胸腰椎病人2个周期后SD;其余2例为辅助化疗。仅出现1次Ⅲ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最重Ⅱ度,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E方案可在部分pPNET病人化疗时应用,对改善远期生存状况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验证。
徐公斌张馨戴广海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瘤外周性化疗疗效
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6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住院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Ⅱ期34例,Ⅲ期2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2组,2组基线资料匹配。对照组26例给予化疗(方案: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表阿霉素);治疗组35例在相同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200mg/d)静脉输注,连用3周停药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0.8%,P<0.05),6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74.3%vs38.5%,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均<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2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张馨许大勇
关键词:胸腺肽化疗肝肿瘤
贫血病人血清prohepcidin、EPO水平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实体肿瘤贫血病人、良性贫血病人、健康对照人群hepcidin的前体肽(prohepcidin)变化及其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实体肿瘤病人30例(实体肿瘤贫血组),良性贫血30例(良性贫血对照组),健康对照30例(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其血清prohepcidin及EPO水平。结果血清prohepcidin水平在实体肿瘤贫血组[(40.90±17.27)ng/ml]、良性贫血对照组[(53.87±41.34)ng/ml]及健康对照组[(73.58±46.41)ng/ml]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335)。血清prohepcidin水平与EPO水平在实体肿瘤贫血组(r=0.082,P=0.834)、良性贫血对照组(r=0.241,P=0.503)、健康对照组(r=-0.236,P=0.209)均无相关性。结论不能证实prohepcidin与EPO的相关性,prohepcidin能否做为贫血病人使用EPO治疗的预测指标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徐公斌孙渌张馨
关键词:实体肿瘤贫血HEPCIDIN促红细胞生成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