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国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丝虫
  • 13篇丝虫病
  • 13篇虫病
  • 7篇中华按蚊
  • 7篇马来丝虫
  • 7篇马来丝虫病
  • 7篇按蚊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3篇疟疾
  • 2篇微丝蚴
  • 1篇低密度
  • 1篇地理分布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检测
  • 1篇血源
  • 1篇医学昆虫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力
  • 1篇数据库

机构

  • 18篇湖北省医学科...

作者

  • 18篇彭国平
  • 14篇张庆军
  • 13篇张绍清
  • 9篇王莉莉
  • 5篇程峰
  • 5篇霍细香
  • 4篇蔡碧
  • 1篇王世柏
  • 1篇陈建设
  • 1篇裴速建
  • 1篇陈思礼
  • 1篇李汉帆
  • 1篇陈尚全
  • 1篇李明柏
  • 1篇吴兴荣
  • 1篇张险峰

传媒

  • 5篇中国寄生虫病...
  • 5篇湖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人体淋巴丝虫病地理分布特征
1990年
按动物区划湖北地处旧北界与东洋界汇合处,地形复杂,动物种类多。丝虫病的地理分布有别于国内其他省份。特点如下:1.流行类型:鄂西南山区地理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致使致倦库蚊大量滋生繁殖,成为主要传播媒介,系我省主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包括巴东、恩施、宣恩、鹤峰、来凤,利川、咸丰。
张庆军张绍清彭国平王莉莉程峰蔡碧
关键词:淋巴丝虫病地理分布
疟疾诊断技术的研究概况被引量:2
1998年
疟疾诊断技术的研究概况彭国平张险峰综述张绍清审校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武汉430079)自从1902年Ross建立厚血膜镜检疟原虫的方法至今,疟疾诊断和监测一直依赖这种传统的方法。由于疟疾发病率和感染度的下降以及有经验化验员的减少和抗生...
彭国平张险峰
关键词:疟疾
不同血源对中华按蚊生殖营养周期及生殖力的影响
1991年
中华按蚊的种群数量跟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而营养是影响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鉴于中华按蚊在传播疾病方面的重要性,我们结合试点于1990年在潜江市观察了在自然吸血条件下不同血源对中华按蚊生殖营养周期及生殖力的影响。
彭国平张绍清张庆军龚以安胡先松
关键词:中华按蚊血源生殖
湖北省丝虫病纵向监测结果
1999年
目的进一步摸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流行区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藉以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丝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方法在湖北省选择有代表性的丝虫病纵向监测点10个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监测。结果仅于1989~1990年发现19例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分别0.0712%和0.0666%。蚊媒阳性率为0.0455%(1989)、0.0199%(1990)和0.0211%(1991)。血清学监测抗体阳性率由1990年的28.57%降至1994年的7.86%。结论原丝虫病流行区经过防治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通过监测人群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微丝蚴密度亦相应降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于基本消灭丝虫病5年内陆续转阴,证明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消灭丝虫病于一个县市、一个地区,乃至全省及全国范围内是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的。
张庆军张绍清王莉莉彭国平霍细香程峰
关键词:丝虫病流行病学
中华按蚊生殖营养环的观察被引量:1
1989年
张庆军彭国平张绍清
关键词:中华按蚊医学昆虫
湖北省丝虫病的防治被引量:3
1990年
湖北省位于长江上、中游,西部属云贵高原,东北、东南为低山丘陵,中部及南部为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全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mm,由于地形、气候,适宜蚊媒孳生,故丝虫病在我省广为流行,危害较重。建国后。
张绍清张庆军王莉莉彭国平程峰蔡碧
关键词:丝虫病
中华按蚊夜间高峰与微丝蚴周期的关系对马来丝虫病传播的影响
1998年
报道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后微丝蝴夜视周期的变化,经调查媒介中华按蚊夜间活动状况。结果表明,马来丝虫微丝蚴夜视周期性高峰与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防治前一致,而防治后有异。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在以中华接蚁为媒介的低密度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丝虫病传播阻断的可能性。
张庆军王莉莉彭国平霍细香郭秋生刘水清陆业新
关键词: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
与马来丝虫病传播动力学有关的蚊媒参数调查被引量:2
1994年
对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的水洼村进行4年的病原学、昆虫学调查,根据所获得的各项参数初步设计了年传播效率的公式;并用此公式对该村丝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计算,其结果与病原学调查结果相一致,表明当地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此公式有助于推断一个地区丝虫病流行与否,可作为评价丝虫病防治工作成败的一个工具。
张庆军张绍清彭国平石远富李明柏欧承志
关键词: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丝虫病
防治后期马来丝虫病传播动态观察被引量:3
1997年
为探讨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从1982年开始.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对襄樊市水洼村微丝蚴率为0.97%的居民连续进行10年监测,结果表明:1982年查出的18例微丝蚴阳性者在1~8年内先后转阴,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从1984年开始丝虫病的传播强度降至0,认为当居民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时,少量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已不起传播作用。
彭国平张绍清张庆军
关键词:丝虫病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
1989~1996年湖北省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 ,从 198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 1989~ 1996年 ,全省共监测 12 37871人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140例 ,其中 ,1989~ 1993年的年微丝蚴率分别为 0 .0 5 %、0 .0 2 %、0 .0 1%、0 .0 1%和 0 .0 0 4% ,从 1994年以后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蚊媒 8995 7只 ,从 1993年以后 ,未发现蚊媒人体幼丝虫。结果提示 。
彭国平张绍清张庆军王莉莉霍细香
关键词:丝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