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彭巍

彭巍

作品数:19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手术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4篇细胞
  • 4篇纤维细胞
  • 4篇近端
  • 4篇肠癌
  • 4篇成纤维细胞
  • 4篇大肠
  • 4篇大肠癌
  • 3篇术后
  • 3篇腔镜手术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胃癌
  • 3篇胃切除
  • 3篇近端胃
  • 3篇近端胃切除
  • 3篇肌瓣

机构

  • 18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大学
  • 1篇顺天堂大学

作者

  • 18篇彭巍
  • 18篇吴永友
  • 7篇陈强
  • 5篇邢春根
  • 3篇陈正荣
  • 3篇苏玉飞
  • 3篇张钰明
  • 3篇许文婷
  • 2篇赵奎
  • 2篇许学新
  • 2篇徐小慧
  • 1篇龚巍
  • 1篇吴昊
  • 1篇胡端敏
  • 1篇章斌
  • 1篇季江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自噬调节对共培养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自噬状态,观察对共培养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大肠癌患者原代培养的CAFs,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免疫荧光法检测CAFs的自噬状态;筛选自噬上调剂雷帕霉素与自噬抑制剂巴弗洛霉素的最佳作用时间与剂量,分别对CAFs进行自噬调控;通过细胞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不同CAFs自噬状态对大肠癌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对肿瘤细胞抑癌基因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核因子(NF)-κB等蛋白的检测,探讨自噬调控CAFs影响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可能机制。结果未自噬干预的CAFs培养12、24及48 h后,噻唑蓝(MTT)检测吸光度(A)值最大时间为48 h;400 nmol/L雷帕霉素可进一步增加CAFs自噬,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因子(DRAM)、自噬相关基因Atg5及Beclin-1、LC3等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而400 nmol/L巴弗洛霉素可抑制CAFs自噬水平,DRAM、Atg5与Beclin-1基因表达下调;各组细胞于Transwell中进行共培养48 h后,发现穿过小室肿瘤细胞以雷帕霉素预处理CAFs+CCL244组最多[(172.0±9.3)个],巴弗洛霉素预处理CAFs+CCL244最少[(52.0±5.0)个];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雷帕霉素预处理组CCL244细胞向划痕处迁移程度最明显[(15.34±0.49) mm],明显高于巴弗洛霉素预处理组[(10.32±1.08) mm];自噬上调组细胞的bcl-2、NF-κB基因表达上调,而bax、p53及Caspase-3表达下调,自噬下调组相反。结论上调CAFs自噬水平,可增强共培养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而抑制CAFs自噬水平,可降低共培养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彭巍马长松韩富华邢春根吴永友
关键词:大肠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自噬迁移
胃周动脉变异及其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
彭巍吴永友
大肠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大肠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CAFs)的不同原代培养方法,筛选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取新鲜直肠癌标本,以高浓度双抗低温处理后进行原代培养;12d细胞计数法比较酶消化法与组织块植入法的CCAFs培养效率;利用6d贴壁率及12d爬出细胞数法比较不同组织块大小(1、8mm^3)、培养基种类(1640、DMEM、F12)、培养瓶材质(玻璃瓶、塑料瓶)与血清浓度(10%、20%)的培养效率;所获CCAFs行免疫荧光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块植入法优于酶消化法,12d细胞计数分别为(9.75±0.91)×10^4个与(1.83±1.22)×10^4个(t=13.733,P〈0.01);12d细胞计数法提示高血清浓度(t=-3.549,P〈0.01),较大组织块(t=-1.115,P〈0.05)可增加细胞培养效率;与F12和DMEM比较,1640培养基具有更高细胞培养效率和性价比,其回归方程为:Y=10.68750—3.96528X22-2.00694X,+1.03472X4;培养瓶材质不影响细胞数量(t=-0.116,P〉0.05);6d细胞爬出率与培养瓶和培养基有关,回归方程为:Y=0.81367+0.20478X.-0.33312X引原代培养的CCAFs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结论高浓度双抗低温处理组织标本,以含高浓度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采用大组织块植入法是CCAFs原代培养的优化方法,获得的CCAFs具有典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特征。
彭巍徐小慧季江苏玉飞张钰明吴永友邢春根
关键词:原代培养
减孔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应用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的初步探索
2024年
目的分享应用单孔+2腹腔镜进行近端胃切除术中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ROSF)的初步体会。方法按照第6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进行近端胃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经单孔腹腔镜组件插入闭合器,距离肿瘤上缘2 cm离断食管后,经脐切口将胃拉出体外,确保大小弯侧切缘,离断并切除近端胃,直视下进行右开襟单肌瓣的制作后,将胃还纳入腹腔。再次建立气腹。利用2号夹,夹持并上提食管断端。将胃黏膜窗近侧的胃浆肌层与距断端5 cm的食管后壁以倒刺线缝合3针。将食管断端闭合线的右下角切开,确切开放食管内腔。将闭合器分别插入黏膜窗右下角开口及食管右下角开口,行side overlap吻合,长度3 cm。以倒刺线缝合共同开口,并以同一倒刺线缝合胃壁与肌瓣下缘。将肌瓣右上角与食管缝合后,以第一根倒刺线将肌瓣上缘与食管、肌瓣右侧缘与胃壁进行连续缝合。经右上穿刺孔放置引流管。采用此方法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对明确诊断的5例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腺癌患者进行了单孔+2腹腔镜近端胃切除ROSF。患者3男2女,年龄62~75岁,体质指数13.7~24.2 kg/m^(2)。所有病例术前经胃镜病理活检和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术前肿瘤分期为T1~2N0M0。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180~325 min,术中出血量30~50 ml,拣获淋巴结18~27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5.0 d,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1.0~3.0 d,住院时间为9.0~11.0 d。术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疼痛评分,第1天:2例3.0分,2例2.0分,1例1.0分;第2天:2例2.0分,3例1.0分;第3天:4例1.0分,1例2.0分。未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孔+2腹腔镜进行近端胃切除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安全可行。
彭巍邵乾坤梁馨予颜上程陈强任睿盛梦超许文婷田原吴永友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术
4Gy单次辐照对大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肿瘤作用的影响
2015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4Gy单次辐照大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CAFs)对大肠癌细胞CCL-224的克隆形成、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张钰明苏玉飞彭巍吴永友邢春根
关键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大肠癌细胞辐照单次克隆形成
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用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1例报告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分析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用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采用器械吻合+手工缝合,行食管-残胃吻合、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生活质量。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2 min,吻合时间119 min。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吻合口造影通畅,体重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肿瘤复发。结论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在保证浆肌瓣血供、简化手术操作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彭巍黄懿恺程明张静宇刘天华陈强陈正荣龚巍邢春根吴永友
关键词:吻合口并发症
具有吸引功能的外科手术操作器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外科手术操作器械,通过在工作电极的两侧对称设置吸引孔,在手术过程中及时排出烟雾及血液,方便医生操作,包括工作电极和吸引孔,所述工作电极设置工作面与非工作面,所述工作电极设置中空部,所...
刘天华彭巍程明陈强任睿许文婷颜上程吴永友
带吸烟功能的高频电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吸烟功能的高频电刀,包括刀头组件和吸烟组件,所述刀头组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吸烟组件内;吸烟组件包括吸管、外层套管、吸管挡圈;刀头组件包括刀头、刀杆,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杆固定连接,所述刀杆设置刀杆套、刀杆套支...
刘天华彭巍程明杨佳滨黄懿恺王镇吴永友
近端胃切除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ROSF)重建经验
2024年
对于具有近端胃切除指征的病例,近端胃切除+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日益受到关注,已经展示出广阔的应用与普及前景。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自2021年3月首次开展近端胃切除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right⁃sided overlap and single⁃flap valvuloplasty,ROSF)以来,积累了超过100例的经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本文将就ROSF及其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分享本中心的经验,供同道们参考借鉴。
彭巍陈强程明任睿盛梦超田原颜上程邵乾坤陈任维赵奎吴永友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肌瓣成形术抗反流手术技巧
PBL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在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024年
比较PBL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胃肠外科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常规教学法)和研究组(PBL教学法),各25例,观察带教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考试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带教满意度(96.00%,24/25)高于对照组(80.00%,20/25),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可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可推荐开展。
赵奎全佶陈强彭巍吴永友
关键词:PBL教学法常规教学法胃肠外科临床带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